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典型自动变速器液压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涉及齿轮式轴泵、转子式油泵、叶片式油泵和可变排量叶片式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开发背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研发现状。以上汽集团乘用车某款发动机上采用的叶片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该机油泵的结构以控制原理。为了说明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节能效果,在发动机台架上通过摩擦功试验和整机油耗试验等方法,得到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相对一级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油耗分别节省约1.26%和1.38%。  相似文献   

3.
汽车发动机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是一种通过比例电磁阀对油泵排量进行可控调节的机油泵。文章着重介绍了叶片式全程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针对其特性制定相应试验项目,对其试验台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三、6T75E自动变速器 1.6T75E自动变速器总体构造与结构特点 昂科雷(Enclave)搭载了6T75E六速手/自一体式自动变速器,其内部总体构造如图5所示,它与6T40E自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线相同,因传递力矩不同,故内部机械部件是不同的,电控方面增加了一个电磁阀,油泵由6T40E的齿轮油泵变为了可变排量叶片泵。  相似文献   

5.
研究1款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通过将发动机机油泵由定排量机油泵更改为可变排量机油泵以达到降低发动机燃油耗的目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优先考虑采用经济性较好、对周边零部件更改程度较小的机械式两级可变排量机油泵。首先根据发动机润滑系统各主要零部件的润滑需求确认发动机主油道的最优润滑油压力,其次根据主油道的供油压力确定变量泵的关键性能参数,最后通过发动机燃油耗对比试验确定该变量油泵应用后对降低该发动机燃油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三菱公司在新1.6L DOHC发动机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本公司最成熟的气门机构控制技术和燃烧技术,开发出带有可变排量和可变气门定时机构的MIVEC发动机,于1992年10月装在“海市蜃楼”和“枪骑兵”两种轿车上且已公开销售。MIVEC发动机的主要开发目标是,实现低速到高速范围内的大扭矩大功率以及在实用运转区域中的低燃油消耗,减小伴随高转速化和可变排量运转(二大气缸工作)而产生的振动、噪声,实现行驶  相似文献   

7.
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进行全面换型的Inspire车型,搭载了可变排量发动机.上一代的Irlspire也搭载双级变化的可变排量发动机,而新一代的可变排量发动机则与上代不同,采取3级变化的可变排量发动机.本文以本田汽车公司的可变排量发动机为重点,同时也介绍克莱斯勒可变排量发动机的技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Q&A     
Q:最近听说一种VDE技术,据说是一种变排量发动机技术,请问编辑这种技术是不是当今的最前沿技术?请编辑简单介绍一下这项技术有什么优点?珠海读者王亚川A:VDE技术是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的一种英文简称。它实际上只是通用集团对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的一种称谓。至于其他厂商对于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的叫法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国外已投产的几种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原理及效果,并与定排量机油泵进行了性能对比。对比显示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在降低燃油消耗和噪声等方面有较多技术优势。此外,对国内机油泵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开发的IDEF0模型。  相似文献   

10.
参照变换凸轮型线VVT机构的原理,在JH125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结构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可切换凸轮型线的VVT机构。该机构结构紧凑,控制精度及可靠性高,与传统的可变配气正时机构的自动控制装置相比,由一个外接式油泵代替了复杂油路控制系统,在整个工况范围内设置了2套可切换的进气正时参数,可满足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结构空间紧凑布置的要求,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利用Pumplinx软件建立了某汽油机用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对叶片式可变排量机油泵的空化现象进行了模拟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空化主要发生在机油泵泵腔内入口侧,空化程度随转速增大而加重,且空泡的主要成分为不凝结气体。对比了不同机油含气量、油温、机油粘度、入口压力和入口几何结构等条件下机油泵出口流量、叶片腔总空泡体积分数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机油含气量、入口压力和入口几何结构对泵内空化程度影响较大,工质参数对泵内空化影响相对较小,减小机油含气量、增大入口压力可有效减少泵内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混凝土泵送换向时负载突变和活塞撞缸引起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变排量控制方法。在周期性突变负载工况下,基于混凝土泵的开环特性,综合考虑泵送油缸结构参数和主油泵排量控制时间参数,在满足活塞不撞缸的物理约束下以泵送时间最短为评价标准,建立混凝土泵送换向过程的优化模型。以某型号的混凝土泵为例,对泵送油缸变排量控制信号点的位置参数和主油泵变排量控制的4个时间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以水和混凝土为泵送对象进行了仿真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排量控制方法后,主油泵出口液压冲击大约减小了67%,且没有发生活塞撞缸现象;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突变负载下混凝土泵送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程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日产风度轿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其压缩机采用V6可变排量压缩机,这种压缩机不同于传统空调压缩机,在下列情况下可变排量压缩机的通道温度下降不会低于5℃:  相似文献   

14.
胡华伟 《汽车维修》2004,(12):42-42
奥迪A4轿车的空调系统在许多方面比奥迪A6轿车更完善,更科学。首先,空调压缩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空调控制单元E87通过控制压缩机调节阀N280的电流大小来控制高、低压侧的压力差,从而控制斜盘的倾斜度,以此来实现可变排量(见图1]。当电磁离合器吸合后,动力通过压缩机皮带轮由弹性橡胶传  相似文献   

15.
刘艳 《汽车与配件》2013,(35):22-2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燃油经济性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工业面临着改善车辆燃油经济性的压力。提高发动机的机械效率是应对这些需求的关键要素,工程师们花了很大力气对油泵进行改进。本文将介绍电子可变气门的发展,该产品能够安装在传统油泵上,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对电子可变油压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是为了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在发动机低温或低载荷时,该系统能够降低油泵的驱动力,停止活塞冷却喷嘴的操作,以缩短活塞所需预热时间,降低低载荷时产生的摩擦。通过给传统的安全阀和弹簧机构增加一个带有可变释入器(relief orifice)套阀,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结果,根据发动机的操作状况卸放压力能够在两级之间转换。如:冷却液温度、发动机转速、喷油量和油压。采用该系统能够在EC试验循环中将燃油经济性提高1%,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可变排量压缩机已逐步成为目前车用空调压缩机的主力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电控可变排量式空调压缩机制冷功能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均采用定排量式空调压缩机,它根据蒸发器出风口温度来控制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制冷效果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除了车内温度波动大,系统能耗增加等缺点外,最大的一个缺点是压缩机间歇性地离合会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有干扰。这在较小排量的汽车上表现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变排量式空调压缩机应运而生。现在大众车系已广泛采用电控可变排量式空调压缩机。  相似文献   

18.
可变排量发动机技术与停阀机构的发展动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中旬,本田汽车公司推向市场的Inspire轿车搭载停缸发动机,即是一种可变排量发动机(见图1)。这种V6发动机在低负荷时,单排气缸的进、排气门停止动作,以降低泵吸能量损失,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本文对可变排量发动机在汽车上应用的历史和技术发展动向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福特公司正在研究利用最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来改进一项旧的技术,开发可变排量发动机(VDE),并准备装在福特公司以后生产的轿车和卡车上,以进一步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传统汽油机的节油性能,汽车制造商开发了各种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可变气门、稀薄燃烧、汽油缸内直喷、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对于汽油机,通过缩小排量转移发动机部分负荷时工况点可以实现巨大节能效果。然而,缩小排量也意味着降低了发动机的动力,为提升缩小排量后的发动机动力性往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