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概况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步伐通常与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发展相关 ,韩国的零部件工业也不例外。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是以从日本进口 KD台套零件总装为起点的。稍后 ,韩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开始进口日本的主要零部件来装配汽车。这样 ,韩国汽车零部件工业首先在戈达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步伐通常与这个国家的整车工业发展相关,韩国的零部件工业也不例外。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是以从日本进口KD台套零件总装为起点的。稍后,韩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开始进口日本的主要零部件来装配汽车。这样,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首先在戈达汽车总装公司内部产生。以后,一个独立的韩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才开始形成并发展。现在,如同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家一样,  相似文献   

3.
森林 《汽车情报》2004,(10):36-39
一个国家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步伐通常与这个国家的整车工业发展相关,韩国的零部件工业也不例外。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是以从日本进口KD台套零件总装为起点的。稍后,韩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公司开始进口日本的主要零部件来装配汽车。这样,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首先在戈达汽车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配件》2005,(37):9-9
日前.在广州市花都举行的第二届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与韩国汽车人才的本土化发展路径.以及中国汽车人才该如何借鉴韩国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韩国自动车产业学会会长李斗焕指出.人才在各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置疑。若参照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支撑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要靠本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汽车工业以组装外国汽车起步,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所有组装的外国汽车中,日本车占85%,其余的是欧美汽车。外国汽车公司在台湾设立装配厂的主要目的是欲绕过其苛刻的进口限制。台湾目前完全禁止直接进口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对其它国家的汽车则征收30%的关税(1979年曾高达75%)。外国汽车公司的另一目的是想把台湾当作进军中国大陆的门户。 1994年台湾的汽车总销量为577124辆,成为继日本、中国大陆和韩国之后的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2000年台湾的汽车总销量将增长为70万辆。1994年每千名台湾人中有22O人拥有轿车,而1993年则为122人。正当台湾汽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0-2000年,发中国家的汽车工业交支年平均8.7%的速度增长,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份额将从16.4%上升到27.5%,韩国,巴西,中国和墨西哥代表了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总体水平。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上,韩国已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韩国的政策环境也推动了该国汽车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迎接入世对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是机遇,更是挑战,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加入关贸总协定时,均对本国汽车工业进行了各种关税、非关税的保护,并对本国汽车工业给予政策支撑,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的失败的教训,值得我国汽车工业借鉴,我国入世在即,3要取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对汽车工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和适度保护是必要的,既包括关税保护,也包括采取与关税手段相配合的对外资进入规模与方式进行限制等措施的非关税保护。  相似文献   

8.
林晓燕 《上海汽车》1998,(10):31-33
分析了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特别就199年下半年以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韩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其今后的发展动向作了分析探讨 。  相似文献   

9.
刘征 《汽车知识》2012,(11):72-77
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目共睹,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畅销车中都不乏韩国品牌的身影。而近年来推动韩国车销量的,不再只是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质量,成功的造型设计是其重要原因,而韩国的汽车设计经验也值得国内同行们学习和借鉴。DOYOUKNOW?彼得·希瑞尔彼得·希瑞尔(Peter Schreyer)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巴特赖兴哈尔,曾在慕尼黑高等专业学院完成其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24岁获得了奥迪奖学金,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一年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回到德国并进入大众汽车造型设计部门,他在那里度过了25年。彼得·希瑞尔早期曾经担任奥迪、大众首席设计师,先后设计了新甲壳虫、奥迪A6、奥迪TT系列等多款车型。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06,(6):20-23
20世纪的汽车工业,扩大了生活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货物运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汽车量产化,导致价格降低,在发达国家,汽车已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的必需品。很显然,汽车工业是各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工业之一,诸如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瑞典、法国等,皆有相当规模的汽车工业。韩国在欲挤进发达国家之初,即以发展汽车工业作为起步,  相似文献   

11.
国外汽车集团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业的启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日、西欧、韩国等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作了研究分析,指出了我国汽车行业与国外汽车行业之间的差距,并对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李林 《汽车与配件》1999,(31):30-31
在新兴的工业国家中,韩国无疑是最成功开发汽车产业的国家之一。1998年,韩国的汽车生产量为195.45万辆,位居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的第八位。无疑,韩国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市场的一个强劲竞争者。 韩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生产始于政府实施经济开发5年计划的1962年。在此之前,韩国的汽车工业只不过是限于以军需车辆为主的旧车整修与再生。韩国政府为了培育汽车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SKD方式加以装配生产,同时加紧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引进政策,以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具体的措施是加强汽车的生产许可限制,并对一些并非以国内生产为目的的零部件的进口加以限制。当年,与日本日产公司合作生产“SAENARA”汽车的装配厂正式投产,开始以SKD方式生产“SAENARA”汽车,年产量为6 000辆。随后,起亚产业、新进汽车工业、亚细亚汽车等厂家也分别与日本的东洋工业、丰田公司,以及意大利的菲亚特等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并签订零部件进口合同,开始装配生产乘用车、客车以及卡车等。6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政府为了培育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和实现汽车生产的规模经济,有计划地引导汽车行业进行零部件厂家与特定装配厂家配套的系列化工作,由此主要零部件的生产专业化得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由当初的20%上升到了  相似文献   

13.
5年前,中国汽车年产量为140万辆时,一个研究单位对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在年产汽车140万辆时发展汽车工业的五大要素进行统计对比。研究结论是中国在技术人员质量和数量、专利数量、基础工业等方面都优于日本、韩国。所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可以用高于日本、韩国的速度来发展汽车工业。当时,这个研究单位漏做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对比,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对比。 那一年,中国摩托车年销量1000万辆,三轮农用汽车年销200万辆。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日本)的汽车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汽车改装业在一些大中城市迅速发展,这类市场也被称为汽车改装市场。 在欧洲各国、美国乃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中国的香港、台湾,汽车改装早已蔚然成风,“无车不改”成为青年车迷的座右铭。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商,如奔驰、宝马、丰田等,都推出了专业的改装品牌。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从韩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到青岛的汽配交易会,同是汽车零部件/配件的展会,但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我的感触也很多。前者由于历史文化的渊源,韩国本土汽车工业自我封闭的程度很大,整车工业的不断整合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正逐渐渗透到韩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多的韩国汽车零部件企  相似文献   

16.
久陵 《轿车情报》2007,(6):114-117
韩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一直为国内汽车业界所津津乐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韩国汽车工业同样经历了由依靠外资引进车型,到自主开发设计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进入了北美和欧洲市场,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韩国汽车的研发模式,也成为了目前国内本土汽车自主研发所重点借鉴的参照对象。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而其邻邦——韩国,在汽车工业方面也领先于我国日韩两国的汽车总是有许多的相似,还有许多的“血缘关系”,因此人们总会将日本和韩国的车型归于一类并称“日韩车系”。  相似文献   

18.
林昌 《上海汽车》2002,(1):14-14
1995年,韩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WTO。此前,韩国与有关国家进行了长达8年的谈判,才在关税、反倾销、紧急进口限制等方面争取到了较有利于韩国的条款。在强手如林、美日汽车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韩国的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有了相当发展,这不能不说是韩国创造的一个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19.
韩国汽车工业起步于60年代初,在50年代只有一些维修厂,当时的工业基础尚落后于我国。到1990年以年产132万辆而进入汽车生产国前10名。现就我国汽车工业与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技术引进过程上作一对比,以期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三个发展阶段,重点介绍了每一个阶段中的重要事件,特别对日本、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作了分析;并对汽车工业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前景作了要要介绍。附有世界汽车产量变化表与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