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从冷却特性选用淬火介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去工作为基础,从讨论实际生产中一些工件“油淬不硬而不淬双裂”入手,通过推理和实例分析,提出了对特定工件按冷却速度分布淬火介质的方法,并进而确定了能供多种工件淬火的一种淬火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碳钢利用亚温淬火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降低临界脆化温度,由于使用这种工艺其淬火组织中存在塑性第二相一铁素体,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在大降低淬火开裂的几率,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应用到存在带状组织的冷技45钢制螺栓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项工艺推广到其它中碳钢所制易淬裂零件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40Cr叉类件易淬裂问题,对其淬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解决40Cr叉类件淬裂的方法是提高合成淬火剂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40MnBH钢锻件淬火质量问题(淬水开裂、淬油硬度低)和本田支架调质后心部硬度低的问题,进行了水溶性介质、改性油淬火试验研究,并在本田支架热处理中予以应用。详细叙述了采用多种淬火介质进行本田支架淬火试验过程;及采用多种浓度今禹8-20水溶性淬火介质,对不同淬透性40MnBH钢的淬硬试验、淬裂试样试验、机械性能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传热模型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淬火工件温度变化和估算淬火尺寸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3Cr17NiMo抗腐蚀塑料模具钢圆坯的淬冷温度场,计算了在不同淬冷介质条件下圆坯的最大许可直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3Cr17NiMo圆坯空冷和油冷淬火时心部不出现非淬硬组织的最大许可直径分别为Φ110mm和Φ400mm。此外,该模型可用于确定不同尺寸3Cr17NiMo圆坯油淬空冷的最佳转换时机。以上计算结果与现行实际热处理操作基本上一致,说明淬冷温度场仿真技术可用于指导实际工件淬冷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挺拄火焰淬火是采用火焰对挺拄底而加热后再进行油冷淬火的一项新工艺。因火焰稳定性控制是保证该工艺质量的关键,所以采用二级减压方法对火焰气体流量进行控制。挺柱经火焰淬火后,淬透层为5~7mm,底面硬度≥63HRC,杆部硬度为93~104HRB,满足了技术要求,解决了盐浴淬火工艺挺柱全淬、裂纹变形的问题,产品不合格率仅为1%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强度螺栓亚温淬火强韧化工艺,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高强度螺栓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厂原是一个汽车配件厂,1970年开始生产6120型柴油机。这种柴油机气门间隙调整螺钉球头硬度要求为HRC≥55。我厂没有高频淬火设备,曾采用过火焰淬火。淬火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为了提高质量,发展生产,自己动手,利用一台废旧的硒整流器上的材料自制了一台电解加热淬火机,实现了半自动电解淬火,淬火硬度达了HRC=56~62,基本上没有废品。这种加热方法设备简单,耗电量少,操作方便。1.电解淬火的原理和设备电解加热是一种工件表面加热方法。它的加热原理是:较高电压的直流电流通过电解质  相似文献   

9.
介绍新型淬火介质的性能及其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全面系统地研究表明,新型PAG类淬火介质能保证变截面板簧的淬透性,对避免油淬的污染及水淬的开裂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进行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调整,修理淬火感应器和采用规范的热处理淬回火工艺,使曲轴电渣钢进行中频淬火,热处理和机加工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工艺或设计标准的要求。这对KVl2曲轴电渣钢材料按工艺试验的参数,进行曲轴淬火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巴氏噪声研究曲轴热处理残余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克豪森噪声(BN)原理为基础测量曲轴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调质后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定型工序是可以删除的,中频淬火后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取消定型有利于防止曲轴的变形和开裂。  相似文献   

12.
开展2种不同轴拉性能(高应变强化型和应变软化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性能研究。首先对高应变强化型UHPC及应变软化型UHPC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及声发射实时损伤定位试验,得到不同龄期时(2,7,28,80 d) UHPC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拉伸损伤演化机制。随后对2种UHPC进行圆环约束试验,得到UHPC内钢环的压缩应变-龄期曲线。最后基于高应变强化型UHPC及应变软化型UHPC的轴拉性能(应变强化与否)、抗拉强度发展规律及拉伸损伤演化机制,分析2种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强化型UHPC的内钢环压缩应变-龄期曲线出现大量幅值小于10×10-6的锯齿形波动,对应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小于0.01 mm,与裂缝测宽仪(精度为0.01 mm)在UHPC圆环试件上始终未检测到微裂纹的结论相一致;应变软化型UHPC的内钢环压缩应变随着龄期出现了4次较明显的瞬时突变(28×10-6,53×10-6,41×10-6,18×10-6),且裂缝测宽仪在UHPC表面检测到了4条微裂缝(0.035,0.050,0.040,0.020 mm),由于拉伸软化特性,后续在其他荷载作用下会导致裂缝持续扩展;高应变强化型UHPC的应变强化特性使其在约束状态下产生的拉应力以多点分布微裂纹(宽度小于0.01 mm)的形式逐步小幅释放,应变软化型UHPC在约束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多缝开裂(宽度小于0.05 mm)的方式瞬时部分释放。  相似文献   

13.
某款125型摩托车大链轮出现多处裂纹,经检查主要是在高频淬火工序后出现。经对生产工艺的跟踪调查、裂纹件形貌分析和对故障零件的?台金分析发现,链轮结构、机加工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等综合作用均是导致高频淬火裂纹的主要原因,据此制定了相关的改进措施,消除机加工应力和提高表面粗糙度可以杜绝或大大减少高频淬火裂纹,经初步验证,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某车型直拉杆总成中的球头销在使用中发生断裂,分析发现:在球头销颈部断裂部位存在异常淬硬层。通过模拟试验分析,异常淬硬层的产生原因与该部位存在原始裂纹有关。异常淬硬层产生机理:球头销颈部圆角处有原始裂纹存在,因此在感应淬火过程中,尖角效应下[1],球头一侧的磁力线被球头尖角吸收,造成圆角处无感应电流,从而导致圆角未淬上火,淬硬层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5.
林信智  崔凯  姜波  杨连第  陆宛其 《汽车工程》2002,24(2):168-172,111
本文以8种汽车零件为例,说明感应热处理工艺具有提高零件机械性能、减少淬火变形、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环保以及生产效率高等多方面的优点,还简略介绍了低淬透性钢,限淬透性钢及整体加热表面淬火法。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桥梁装配式施工中传统混凝土盖梁自重过大、整体吊装困难的难题,提出全预制轻型部分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薄壁盖梁的设计方案。为研究UHPC薄壁盖梁的斜截面抗裂性能及抗剪承载力,完成1根相似比1:2的大比例UHPC薄壁盖梁共2次模型试验,获得模型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开裂和破坏荷载、裂缝和变形分布规律等关键试验结果;分析梁体应变、预应力、裂缝的分布规律,考虑UHPC的应变硬化特征,基于材料力学公式提出斜截面开裂剪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考虑UHPC结构裂缝分布和结构形状系数等,提出斜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按照不同规范对UHPC盖梁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对比,以法国UHPC规范为基础,对比分析UHPC基体、箍筋、钢纤维及纵筋销栓作用对结构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模型的开裂剪力以及裂缝宽度吻合良好;各国规范均低估了UHPC结构的抗剪承载能力;提出的UHPC盖梁具有自重轻、施工快捷等特点,充分利用了UHPC的超高抗拉性能和应变硬化特征,具有优异的斜截面抗裂性能以及抗剪性能;建议取消弯起钢筋、适当增加预应力筋,浇筑UHPC时应增设抗浮措施等。研究成果可为UHPC盖梁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描述深埋软岩隧洞围岩时变位移受岩石应变强化与扩容协同影响的复杂力学过程,假设岩体为符合Burgers体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组合的黏弹塑性模型,在考虑应变强化及扩容效应影响的初始应力场下,推导得到深埋软岩隧洞的黏弹塑性时变位移解析解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解析解能较好地描述软岩隧洞蠕变位移受岩体应变强化和扩容的影响。随着幂强化指数或剪胀角的增大,隧洞围岩的时效变形逐渐增大,且发展变快。隧洞围岩在应变强化和扩容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幂强化指数与剪胀角越大,其位移越敏感,且幂强化指数对围岩位移的敏感性更高。为验证该解析解的实用价值,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该解析解对深埋软岩隧洞时变位移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间接作用引起的墩身裂缝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迅  邢云  李毅 《桥梁建设》2007,(4):35-37,41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或使用期间出现超过规范允许宽度的裂缝是一个常见问题。结合某铁路桥施工期间钢筋混凝土墩身开裂现象,通过理论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缝的出现原因及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墩身裂缝是由温度、收缩等间接作用引起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裂缝宽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首先阐述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温度裂缝和反射裂缝是非荷载裂缝的两种主要型式。接着从非荷载性裂缝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梯度裂缝和反射裂缝形成的机理,指出温度梯度是引起路面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裂缝和温度裂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罩面层反射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奕帆 《公路》2007,(5):180-184
依托上海市A30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改造工程实例,通过对防治反射裂缝方案的选择、材料性能试验并结合加铺层施工工艺来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防治反射裂缝的办法进行研究。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玻纤格栅加筋后沥青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比原沥青混凝土有较大提高,具有更好的防裂性能。本文还因地制宜地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精心制定。加铺罩面层建成后,有关单位的检测数据表明,通车一年多的试验路及相关路段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均未出现反射裂缝。说明合理的防治反射裂缝方案选择与严格的施工工艺结合起来是防治反射裂缝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