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厂曲轴在感应淬火后,在探伤过程中发现连杆轴颈表面有裂纹存在.对裂纹形貌及组织分析发现,裂纹处的淬硬层过渡区存在异常现象.通过分析认为,异常的淬硬层过渡区形貌与在感应淬火前就有裂纹存在有关.为进一步分析裂纹的性质,对裂纹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了大量的过烧组织,如晶粒粗大、晶界烧熔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该裂纹产生于锻...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领域,研究了一种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并对其进行了高频感应淬火表面处理。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表面硬化层的组织形貌,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材料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经高频淬火后,在该铁基粉末冶金材料表面得到了针状马氏体相变硬化层,材料表面硬度显著提高,因而耐磨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扩大了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应用载荷范围。该材料可用于制造汽车齿轮、凸轮等零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缸套内表面磨损均匀性、改善与环的配副性,制备了等离子束淬火和等离子束淬火/渗硫两种工艺下的缸套试样,并借助OM、SEM、XRD和硬度计等比较研究了其内表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层组织由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火/渗硫复合层组织由α-Fe+FeS+FeS2组成;随扫描速度逐渐降低,自下而上,淬火层的硬度逐渐提高,淬火/渗硫复合层的硬度、厚度和FeS含量逐渐增加;淬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9 mm,淬火/渗硫缸套试样磨损量基本为0.003 mm,相对淬火缸套减少了66.7%,配副环的开口间隙相对减小了65.3%。淬火缸套内表面强化效果自下而上逐渐提高,其对FeS支撑作用逐渐增强,与缸套不同部位实际工作条件的变化对耐磨性的要求基本一致,是两种缸套试样具有“等耐磨性”的主要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内圆角部位很难建立感应淬火层的原因,一是内圆角被它的两个"直角边"屏蔽了,磁力线进不到内圆角;二是内圆角部位的热容量远大于其临近圆柱面部位的热容量,致使内圆角处的温升幅度较小。针对八种国外厂家设计的有内圆角的感应淬火零件,逐一介绍了各种内圆角零件建立感应淬火层的特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5.
4 齿轮的感应加热淬火 感应加热淬火是齿轮主要的表面强化工艺之一,它具有效率高、节约能源、环境污染小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适用于不同齿轮模数的感应淬火工艺见表32.  相似文献   

6.
淬火裂纹,是感应淬火时经常遇到的一种缺陷,是造成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厂在感应淬火中,就曾遇到过多种形式的裂纹,因此,分析淬火裂纹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探讨其防护措施,是感应淬火工作中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新标准的修订原则、过程和主要内容。在新标准中,规定了金相组织的分级和用硬度法测定硬化层深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期频出的转向节主销断裂问题,文章通过对比各类转向桥的故障率及失效形貌,得出主销与主销孔在使用中发生微动磨损,在主销表面产生微裂纹,最终引起主销疲劳断裂。通过采用42CrMo表面感应淬火主销代替原有的20CrMnTi渗碳淬火处理,增加了淬硬层的强韧性,其表面残余压应力较高,有效提高主销微动疲劳抗力,显著降低了转向节主销的早期断裂售后故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强化技术,齿轮激光热处理克服了传统热处理的缺点,获得了理想的硬度和硬化层分布,齿轮耐磨性能大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淬火变形微小,齿轮精度等级不受影响,齿面不需要研磨,可以代替渗碳、渗氦等表面化学热处理和感应热处理等传统工艺,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船舶、风能发电及工程车辆等多种行业各类齿轮的表面硬化处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各专业公司与用户的合作下,曲轴轴颈表面的感应淬火技术有了新发展。根据BMW公司的经验,对淬火工艺、淬火介质、减少变形的偏心淬火和偏心磨削方法、及硬化深度等自动测量及成套生产设备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性能,进行了汽车零件用典型球墨铸铁感应淬火性能试验、淬透性试验和检验方法研究。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介绍了感应淬火用球墨铸铁材料技术条件,汽车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技术条件,感应淬火工艺条件,淬火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感应淬火在重型汽车底盘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践经验,试图说明感应淬火是一种清洁的热处理生产方式,对重型汽车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感应淬火零件的残余应力形态,并对载货车半轴的材料、硬化层深度及法兰圆角淬火层分布提出了个人见解。指出:感应淬火零件的硬化层中存在残余压应力,过渡层和淬火区域的边界处存在残余拉应力,这种残余应力的合理分布能够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疲劳强度;轴颈及花键底径的硬化层深度为(0.2-0.3)r即可满足零件的强度要求,硬化层深度主要决定于材料的淬透性,而40Cr或40MnB的淬透性很难保证7-9mm的硬化层;半轴圆角硬化层深度最好是h≥0.15t。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某发动机球铁曲轴采用结构改进和圆角表面感应淬火、圆角滚压两种不同强化方案时的疲劳极限,并根据试验结果估算了弯曲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感应加热磁场的环形效应、邻近效应和导磁体的驱流作用,开发出复杂球头零件的感应淬火技术,解决了淬硬层不连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感应淬火对38Mn VS6非调质钢曲轴疲劳性能的提升作用,通过圆角及轴颈感应淬火处理对曲轴表面进行了强化,曲轴弯曲疲劳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其99.99%存活率的弯曲疲劳极限相对于不强化的曲轴提高了68%,优于原调质钢曲轴。结合曲轴成品取样获取的非调质钢锻态性能数据和CAE计算结果,基本判断38Mn VS6感应淬火曲轴满足该曲轴的静力学强度要求和疲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4115T柴油机曲轴的感应淬火原采用分开式感应器,质量上存在硬化层深度沿轴向、周向分布不匀等问题。为解决质量方面的问题,对采用半环形感应器的曲轴中频旋转淬火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采用的感应器的有效圈呈半环形。轴颈的加热主要依靠有效圈的四条迭放硅钢片的导体的轴向分支。淬火喷头安装在感应器的两侧。通过曲轴旋转使整个加热表面得到均匀冷却。所采用的电源频率是8000Hz,加热功率是120~140kW。变压器容量是500kVA,变压比是8:1。淬火时工件旋转的速度是36rpm。通过工艺试验,曲轴采用上述方法淬火后质量良好,硬化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均匀、硬化带边缘整齐。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制成了现已在生产上使用的曲轴中频旋转淬火自动线。文中对这种自动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应淬火的目的已从仅仅提高零件的局部耐磨性扩大到提高零件的整体静强度和疲劳强度。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汽车零件淬火用感应加热电源、淬火机床及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发展,找出了本专业与国外的差距,提出了专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22MnB5后桥扭转梁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频连续感应淬火和回火热处理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热处理件的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探讨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连续感应淬火配以回火,可生产出满足产品要求的后桥扭转梁零件。  相似文献   

20.
傅在再 《长安科技》2005,11(4):39-41
本文主要介绍了18Cr2Ni4WA钢的渗碳工艺,发现该钢种经渗碳后二次淬火,Ms点降低,渗碳层硬度较低。金相组织观察,渗碳层组织为残余奥氏体+淬火马氏体,将零件进行零下-50℃深冷处理后,渗碳层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金相观察:大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