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运河工程沿线渠道开挖将产生大面积的人工创面,采用生态岸坡防护工程对创面修复有积极作用。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岸坡防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资料和现场调研梳理了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生态岸坡防护结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生态结构选型主要受地质条件及特征水位影响,土质岸坡常水位以上采用30%孔隙率的混凝土预制块体结构,枯水位局部河段试验性采用带有鱼巢功能的水下矩阵块体结构。膨胀土区域采用大框格预制块体结构及柔性水位保持毯材料,孔隙率分别为79%和95%,使用区域均位于最高洪水位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护坡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基于保护长江中下游岸坡稳定性及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目标,提出新型生态护坡结构。通过物理模型动床试验观察新型生态护坡结构对不同类型岸坡的保护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岸坡冲淤变化机理。观察不同水流入射角度对弯曲河道岸坡稳定性影响,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合理的岸坡防护措施。结果表明:1)同等条件下弯曲河道岸坡防护效果较顺直河道差;2)弯曲河道岸坡冲刷范围和水流入射角度正相关;3)针对不同类型岸坡提出不同的护坡优化方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结合天津港某港区防波堤潜堤段工程设计变更项目,采用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双层扭王字块体护面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断面进行优化,提出提高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建议措施。结果表明:对于堤身部位,上层单个块体稳定质量采用《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第4.3.7条的推荐公式及扭王字块体单层安放时的稳定系数KD值所得的计算结果可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对于堤顶部位,当堤顶高程不超过设计高水位以上0.2倍设计波高时,上层单个块体质量至少应达到外坡上层护面块体质量的2倍方可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块体规则摆放,保持块体间紧密、勾连,可加强结构的防浪能力,提高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沈跃其 《珠江水运》2014,(10):52-53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河道建设中,生态型护坡的特点,生态护坡的类型以及生态型护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水文泥沙、河床组成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研发了格状石笼压载植生垫、立体网状、生态软体排等潮位变动区生态护坡结构,土工格栅加十字块压护、隔室模袋混凝土等高滩生态防护结构,空间排体、主动式钩连体、扭双工字透水框架等生态护底护滩结构,开孔半圆形构件、开孔梯形构件等生态型坝体结构,分析了各种结构的作用机理。各种结构均已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中,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锚固三维网生态防护理论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植被对边坡的力学效应、水文效应及生物生态效应等方面对生态护坡技术原理进行加固与水土保持的分析。提出基于无限坡模型的边坡生态防护计算模型,并依据活性土壤技术、排水保水保肥技术、边坡特征及植被景观要素进行生态护坡的分析设计。本文介绍三维网生态护坡技术在永湖渡槽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三维网人工生态护坡施工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林  孙苗苗 《中国水运》2009,(9):240-241
近年来,由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河流入海泥沙的减少以及人类频繁活动的干扰和破话,海岸侵蚀灾害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过去单一的海岸防护工程措施已不能有效地保护海岸,多功能生态海滨系统能够提供防潮防浪,防护海岸侵蚀,保护海岸生态景观的长期解决方案,论述多功能生态海滨系统的设计,功能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斜坡基床上防浪结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立式防波堤承受波峰推力一般是波谷吸力的1.3~1.6倍,斜坡式防波堤和护岸顶部的防浪墙,波峰作用力是结构的控制荷载,波谷时基本不受波吸力作用,结构承受的控制水平力具有方向性。提出防浪块体设置在斜坡基床上的方案,利用斜坡方向的自重力分力克服部分波峰水平力,实现防浪结构在波峰、波谷作用下的稳定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通过结构受力特点和施工可行性分析,初步认为在防浪结构的稳定性由基床顶面抗滑控制的情况下,该方案结构受力合理,具有可实施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典型生态护坡技术形式和易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国内外的生态护坡技术存在明显差异。国外的生态护坡技术多使用草、灌、木、石等自然原生材料,着重于岸坡生态系统的恢复,但植物护坡的抗冲刷能力有限,防护强度不高;而国内的生态护坡技术在材料使用上会统筹考虑防护强度和生态性能,不限于自然原生材料,在受冲刷较严重的岸段,较多使用半硬质护坡,但应进一步探索硬质材料与土壤、生物更好的结合方式。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河道生态护坡应在提高岸坡强度的同时更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0.
王眯  信书  耿宝磊  李思瑶 《水道港口》2020,41(3):284-290
文章对中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内外港口相关规范中涉及的防浪结构进行了简要对比,并以典型的防浪结构-斜坡堤为例,重点对比分析了中外规范中对护面块体稳定性计算标准的差异。对比结果发现:中国规范在计算护面块体稳定性时对于稳定系数的选取要大于国外规范,采用国外标准计算的块体稳定重量普遍要比国内大;此外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规范中对块体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后发现,国外规范中对于护面块体稳定性计算时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其适用条件更为明确,这将为涉外工程相关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生态护坡结构消能减速功能差、生态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三维立体透空消能思想和生态环境保全的孔隙理论,研发了一种新型生态型护坡结构——立体网状护坡结构,提出该结构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概化水槽试验,研究陶粒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两种材料结构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提出了增强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措施。生态型立体网状护坡结构可用于长江中下游及潮汐河段航道整治护坡工程中,为航道整治理论生态工程提供了新素材,有利于推动航道治理技术创新和生态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库区复杂工程地质与水位条件下的港口高边坡稳定性与生态防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库区岸坡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比选,提出了采用香根草护面加筋边坡这一新型结构体系对三峡库岸边坡进行防护,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计算与工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实践表明,该防护技术满足三峡库岸边坡防护的安全经济、环保性要求,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库区港口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1 km通榆河为试验地,分别实施5种方案:1)在塌陷处移栽植物(芦苇、茭白、杞柳);2)植物移栽+外侧防护(木、竹混合栅栏);3)植物移栽+外侧防护+回填泥土;4)芦苇种子播种+外侧防护+回填土;5)以坍塌的裸露岸坡为空白对照,探讨几种混合型生态修复方式在通榆河岸坡防护中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榆河岸坡移栽芦苇和茭白、扦插杞柳是可行的,但需要在移栽区域的外侧进行适当的机械防护。移栽植物后多种本土植物的大量迁入形成具有高覆盖度的次生群落。本研究中的几种方案都显著降低岸坡坍塌速度,其中,方案3效果最佳。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有机械保护的岸坡生态防护方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框格结构固土的生态护岸是护岸工程的新趋势,框格固土能力是生态护岸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环。介绍多宫格块体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六角块体,并通过室内水槽试验研究块体空腔内部泥沙在波浪作用后的侵蚀深度。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堤上多宫格块体内部泥沙侵蚀深度符合沿堤从上到下先增后减的规律,同时泥沙侵蚀深度会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斜坡堤不同位置以及单个块体不同部位泥沙侵蚀深度不同,改变块体空腔内填充的泥沙类型会影响侵蚀深度但不影响斜坡堤上侵蚀的整体规律。相比于框格栅栏板,多宫格块体具有更好的固沙效果,可以为植物护岸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大量的生态护岸技术,且取得较大生态效益,但是经过现场调查发现在生态护岸岸坡存在一条明显的青黄线。针对此问题,以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新厂护岸工程和桃花洲护岸工程为例,以青黄线为界将岸坡分为青绿带和青黄带,分析岸坡上青绿带和青黄带狗牙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统计水位累计频率曲线,确定断面设计控制高程。结果表明,青黄线高程与三峡蓄水调度密切相关;累计频率为45%和80%对应的高程为生态护岸断面设计控制高程。  相似文献   

16.
桂林 《中国水运》2007,7(10):144-145
生态植被护坡是一种新型边坡防护方法,它能有效防止边坡浅表层滑动和暴雨冲刷,提高边坡稳定性,同时能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结合香港特区和内地工程实践,介绍了植被护坡的方法,并分析其稳定边坡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复杂的水沙条件和地形条件,建立概化水槽模型,对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边缘冲刷开展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流速、压载条件、排体长度对冲刷坑最大深度和水下稳定边坡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荆江河段高滩守护护底排边缘水下冲刷坑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荆江河段水下稳定边坡系数宜取0.5,为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长度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对河流等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为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城市对沿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传统混凝土挡墙和护坡的结构形式,虽然能够满足结构稳定性和防洪要求,但其将原有的绿色河岸硬化为灰色混凝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居住环境,并使得景观效果很差。为改善目前环境整治的弊端,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的亲环境生态护坡结构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护坡、护砌要求,提出生态护坡设计要点,可为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生态建设与保护技术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长江生态航道的建设,依托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针对工程河段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需求,研发多种生态型整治建筑物结构。在工程受影响区域,探索人工鱼巢、生态浮床等生态修复尝试。计算与分析潮汐河段施工引起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对取水口及水源地影响,提出防护方案。在研究噪声对江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声学驱赶与声学诱导技术。提出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办法。成果均已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结果表明生态效果良好,无生态环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