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箱型沉垫地基吸附力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科学技术》2014,(5):65-71
坐底式平台与自升式平台在浅海油气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坐底式平台与沉垫式桩脚自升式平台的沉垫在坐底时与海底地基相互作用,产生地基吸附力,而极限地基吸附力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计算分析的难点。通过土体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场的非线性分析,提出大尺度箱形沉垫与海底地基吸附力的作用机理及计算方法,并对土体参数、上拔速度和沉垫底部开孔等研究,明确地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减小地基吸附力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吴南 《船舶工程》2013,35(Z2):148-150
本文介绍了沉垫自升式平台排除沉垫永久性压载水,以减少吃水,才能进入浅水海域作业。通过在ZenStab软件中对沉垫自升式平台建模计算的方式,分析了其在25.8m/s风速下的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验证了排除沉垫压载水后的平台进入浅水海域作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带有沉垫的自升式平台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平台,而其稳性分析相比常规的桩靴式自升式平台也有所不同。文章研究了一型沉垫自升式风电平台的拖航稳性和沉浮稳性,在破舱稳性计算中增加了对于空舱未设置舱底水系统时的特殊考虑,按照规范对坐底式平台的要求校核其沉浮稳性,并提出平台沉浮过程中重心变化的便捷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平台的稳性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升式平台是具有活动桩腿能够将其壳体升至海面以上的平台,它一般型宽较大,进坞和进出港都不方便,所以一般以水下检验代替坞内检验.自升式平台一般都是非自航的,对于作业于渤海地区的钻井平台,按其桩腿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齿轮齿条升降的桁架式桩腿,一般在其底部有一桩靴;一种是液压插销升降的圆柱型桩腿,这种桩腿底部有一半球形封底板或沉垫.因为平台主体和海底阀可在平台升起后完成检验,所以水下部分只有部分桩腿,及其同桩靴的连接部分,因此对自升式平台以水下检验代替坞内检验是比较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吴南  冯帆 《船海工程》2014,(2):144-145,149
以渤海自立号沉垫自升式平台为评估对象,采用检测、测厚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对平台升降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得到升降结构允许单桩最大起升能力和受力最大位置,为延长升降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升式海洋平台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可在各种不同底质的海床上作业,在不同工况下自升式平台的大尺度矩形底座和沉垫会受波浪、海流和海床渗流力的作用.基于渗流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海洋平台沉垫渗流问题的可行性与精确性,探讨海床不同底质对平台沉垫底部渗流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自升式平台在饱和软黏土拔桩过程中所受拔桩阻力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基于不同区域土体的变形特性,应用ABAQUS软件分别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数值分析方法与基于小应变理论的有限元(SSFE)计算方法建立了桩靴上部阻力与底部吸附力的数值计算模型;提出了自升式平台拔桩阻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的离心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不同固结条件,开展了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贯入深度以及桩靴直径对桩靴拔桩阻力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有效预测桩靴在软黏土中所受的拔桩阻力,其中上部阻力、底部吸附力预测误差分别为14.48%和-7.25%~4.23%,峰值拔桩阻力预测值误差为15%左右;桩靴所受的上部阻力主要来自于上覆土体对桩靴的反作用力,而底部吸附力则由桩靴底部土体中负超孔隙水压力引起;上部阻力受上述3项因素影响较大,而底部吸附力则随着固结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大。研究成果可为桩靴拔桩作业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某型沉垫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总体参数及性能、沉垫设计和船体布置,并结合海上风电施工作业的要求,分析在设计该平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特殊因素。该平台针对海上风电施工作业所进行的特殊优化布置,可为类似风电安装平台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上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海上钻井平台钻探任务不断加重,自升式平台需要在不同油田的井位进行就位作业,为了保障就位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自升式平台在该井位的入泥深度及稳定性分析。在自升式平台作业期间,可能会遭遇恶劣的海况,需要研究分析自升式平台在某井位作业时发生侧滑的可能性,并推算可承受的最大风速。通过建立某自升式平台沉垫入泥深度模型和侧滑移模型,根据QHD32-6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结合抗滑移软件计算得出该自升式沉垫平台裙板在该井场场址的入泥深度、稳定性和极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中广泛应用自升式平台,将自升式平台的沉垫设计为储油舱,使其具有水下储油功能.对储油自升式平台的沉垫进行结构设计,在舱室布置中提出两种模式.根据环境载荷,应用ANSYS软件对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结构各部分均满足规范关于强度的要求.同时经对比优选,两种舱室布置模式均可行,且不设浮力舱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梁宁  黄维平  巩超  杨超凡 《船舶力学》2015,(12):1498-1506
文章提出了一种由四个立柱和一个环形浮箱(四个方型截面梁组成)组成的新型延展式张力腿平台。与传统延展式张力腿平台相比,新型延展式张力腿平台有更少的组块和组块间焊缝,因此它的建造成本更低、建造周期更短。新型延展式张力腿平台将延展式结构改进为浮箱的一部分,这就解决了传统平台的延展式结构与浮箱连接处焊缝疲劳损伤问题。文中对结构进行了水动力性能分析以证明其动态响应可靠性。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对新型平台进行频域内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新型平台的附加质量和势流阻尼。考虑新型平台和张力筋腱系统的耦合作用,分析了新型平台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态响应。时域分析得到了新型平台在时域内的位移响应。水动力分析结果证明了新型延展式张力腿平台有可靠的水动力性能,并且满足在南海环境条件下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深水试验水池大型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试验水池是开展深海装备开发必不可少的试验手段,大型升降平台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大型高精度、高转速传动系统的多电机同步控制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同步控制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提出深水试验水池大型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系统构成方案,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拉力死区误差均衡及中心耦合误差的升降平台多电机同步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拉力控制和位置控制的解耦;同时,提出了多电机控制的升降平台仿真系统,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同步稳定性能高、收敛速度快,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耙吸式挖泥船耙吸管系统的受力分析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耙吸式挖泥船远海施工时耙吸管系统在非静态环境中的多体动力学行为,要求准确分析作用在该系统上的力。详细讨论了主要作用力:在波浪补偿器作用下的缆绳拉力、耙头与海床间的土壤剪切力、作用在耙吸管上的水流阻力及由于压力差在耙头处产生的推动力等。并以耙吸式挖泥船为例,根据得出的作用力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王旭  林忠义  尤云祥 《船舶力学》2015,(10):1173-1185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V、e Kd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为流场控制方程,将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作为入口边界条件,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对半潜平台强非线性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内孤立波波形及其振幅与相应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并且在内孤立波作用下半潜平台水平力、垂向力及其力矩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研究同时表明,半潜平台内孤立波载荷由波浪压差力、粘性压差力和摩擦力构成,其中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水平力的主要成分为波浪压差力和粘性压差力,粘性压差力与波浪压差力相比较小却不可忽略,流体粘性的影响较小;垂向力中粘性压差力很小,流体粘性影响可以忽略。此外,半潜平台对内孤立波的波形及其诱导流场的影响很小,因此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力公式计算其内孤立波载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离涡模拟法(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对半潜式钻井服务支持平台拖航阻力进行了研究,重点对平台拖航阻力、阻力系数和平台表面附近流场分布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方向下平台各结构所受阻力各不相同,下浮体占据总阻力比最大(尤其是90°来流方向下)。阻力系数及升力系数时历曲线变化具有“脉动性”。通过平台表面附近流场分布可以分析涡形成及受力原因,逆方向流及涡之间相互作用使得阻力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6.
周然 《造船技术》2023,(3):52-59
以某国内大型风电平台上层建筑分段吊装为例,对新设计的一体式上层建筑分段进行吊装方案编制并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方案校核。在吊装计算中,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如何高质量地完成计算分析,保证计算符合实际情况,得到真实的结构响应;二是对吊装布置和加强方案进行分析,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为基地建造部门提出建议,保证吊装方案科学合理。给出一种新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并比较其与常规方法的加载方式。比较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新方法可真实有效地模拟吊装的受力情况。分析结果可为造船企业今后提升海洋平台建造分段吊装工艺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定机移船码头结构由装卸平台、移船平台和设置于平台前沿的靠船桩组成。其中靠船桩在靠泊过程中承受船舶撞击力并将其传递给后方橡胶护舷和码头平台,结构受力形式复杂,为码头设计的关键,现有规范和手册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该问题,着重论述了靠船桩的设计特点;通过把护舷压缩过程简化为理想弹塑性变形、将靠泊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分析其受力状态;并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系统受力、位移和吸能的方程组;总结了一套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