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程序,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对不同荷载水平下复合地基中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间土的沉降、桩间土上的应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复合褥垫层的变形模量以及分层地基中第一层土的物性参数对桩土应力比和复合地基中土表面沉降及差异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沿河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湿陷性土问题,主要是地基土受水浸湿后引起路基、桥台、涵洞等的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路基、构造物等的正常使用。针对此问题,本文对桥基灰土桩复合地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3.
用刚柔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路基是一种目前刚刚兴起的加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路基的经验,但是加固特性与柔性桩复合地基又不尽相同。通过设置试验段进行试验,可以通过直接对比.指导设计和施工。本研究设置PHC管桩和水泥搅拌桩加固路基试验段,从桩土应力比的角度对刚柔桩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有益的设计施工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无砟轨道线路对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主要为路基铺轨完成后地基的残余沉降,厚层松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是路基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路基不同部位要求,采用桩板结构、桩筏结构及桩网结构联合超载预压进行地基加固,通过典型工点进行现场试验测试与验证,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整个路段内纵向沉降较为均匀,区段路基满足铁路高速、安全、平顺的运营要求,加固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谢玲璐 《中国水运》2014,(10):123-125
文中以桩土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通过考虑桩土界面接触摩擦作用,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模拟桩土界面接触作用,研究分析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组成,为揭示群桩基础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工程实际计算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要进行了土工格栅在CFG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与有限元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CFG桩桩顶碎石垫层内铺设土工格栅情况下桩顶和桩间土的相对位移差,以及土工格栅的受力状况。试验结果显示:CFG桩桩顶碎石垫层内加铺土工格栅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和路基沉降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工格栅只对CFG桩复合地基起安全储备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试验段沉降与变形的监测分析发现,土工格栅对地基沉降、桩间土的压缩变形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起安全储备的作用,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林珈伊 《水运工程》2021,(9):167-173
针对目前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进行了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对洋山深水港区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复合地基沉降特性、承载能力、荷载沿深度的传递和变化规律以及砂桩及桩间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等方面的结论。对复合地基模型相关参数的不同设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各因素的变化对复合地基变形和受力特性的影响。该研究为离岸深水港口水下软土地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来说,路基沉降控制是工程建设成功与否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地基处理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是施工控制的重点。本文结合西宝客专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实践,对水泥土挤密桩与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提出施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用1个软土地基加固工程实例,对于天然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地基处理方案的不同基础形式进行了承载力、沉降以及经济造价分析对比,详细地比较了各种方案强度的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造价方面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得出,相对于其它两种地基处理方案,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高,沉降小,工程造价不高,施工容易控制,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CFG桩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智  王跃 《水运工程》2007,(7):98-10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经CFG桩处理后,桩体范围内土体沉降减少较多,路基土侧向位移量很少,能够承受较快的加荷速度,时解决软土地基高填路基的稳定、沉降、加快施工进度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等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高桩码头桩基沉降会对上部结构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并不进行计算。为了确定码头桩基沉降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用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桩码头整体沉降大概为几十毫米,不均匀沉降为几毫米。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理论计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桩基沉降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高应变拟合分析的荷载-沉降(Q-S)曲线与静载试验直接测得的Q-S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获得千枚岩上覆钙质砂层大直径钢管桩的沉降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较薄的钙质砂层且进入较硬的强风化千枚岩层足够深度时,Q-S特性表现为端承型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引起,残余沉降小;当大直径钢管桩穿过深厚钙质砂层且桩端支承于偏软的强风化千枚岩层时,Q-S特性表现为摩擦型桩,无论高应变还是静载试验,均能充分发挥土阻力,达到极限荷载时沉降急剧增大,累计总沉降量和残余沉降大;千枚岩层上覆钙质砂层的厚度对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影响微小,大直径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穿过钙质砂层后进入千枚岩层的深度以及千枚岩持力层强弱。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水运工程设计中、仅考虑软土地基的沉降和蠕变,忽略堆石体自身的蠕变沉降。引堤、防波堤、岸壁式码头后方回填等堆石体结构不能有效夯实且结构较厚时,其长期蠕变沉降可能影响使用功能。结合巴基斯坦某引堤、防波堤工程,应用反馈分析法及室内试验研究法,对堆石体蠕变量进行计算,并结合沉降观测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馈分析法对于水运工程堆石体蠕变沉降计算的适用性较强,与实际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软土层厚度、软土层压缩模量、地表硬层厚度、地表压缩模量、路堤高度、路堤顶宽、路基填筑时间和填筑竣工时沉降量等参数对公路软基沉降有影响。对公路软基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取样,输人样本为各参数,输出样本为路堤中线下地表沉降值,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映射和泛化能力,通过训练,建立了公路软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公路软基沉降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测沉降过程线推算最终沉降量S∞及固结参变量β是排水加固工程的常规分析方法,但国内研究其与实际值的差异及其误差趋向的文章并不多见。文中通过对有830 d沉降观测资料的某预压加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该工程主固结时间及相应的实际最终沉降量S∞,证明了固结度表达式Ut=1-αe-βt中的参变量β在固结过程中并非常数。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点法"反分析计算最终沉降量S∞和参变量β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在大型填海造地人工岛建设工程中,土体沉降是影响整个场区后期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为了分析填海造地工程中土体沉降的因素,利用土体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中的扫描电镜法(SEM),对场区具有代表性的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粉质黏土、黏土等6种土样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深度处的SEM图,得到影响土体沉降的结构特征.同时结合Terzaghi一维及Biot二维固结理论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一维及二维蠕变模型并对比两种固结理论的数值计算结果,预测工程竣工后土体沉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本身的微观结构特征是影响场区沉降量的本质因素,两种数值分析方法得到的沉降规律和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原理,推导了干施工条件下重力式码头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对重力式码头试验段的沉降与旋转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块墙沉降与旋转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沉降与旋转均随着方块安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墙后回填碎石和墙上预压荷载后,墙趾处沉降继续增大,墙踵处沉降减小,并且墙体的旋转在预压后达到最大值。在重力式码头工程中推导的理论计算方法可应用于预判码头方块墙的沉降和旋转量、评价方块墙的预压效果以及预估现浇混凝土垫层的预设坡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埋设在砂肋软体排上的原形观测仪器,对防浪围堤抛石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尽管抛石初期地表沉降速率很大,但综合测斜、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地基依然保持稳定。采用袋装砂和塑料排水板的软基处理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天津港陆域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采用双曲线法推算固结度,提供卸载依据;分析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得到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31.9%;由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了解软基的加固机理;真空预压前后进行钻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分析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十字板强度的变化情况,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桥梁拼宽改造中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会给桥梁上部结构带来不利影响。文中讨论了桥梁拼宽的方案及其对桥梁结构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新旧桥梁沉降差容许值的概念,以及沉降差容许值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对典型工况的分析给出了沉降差容许值的建议值。根据相关工程实践,总结了降低沉降差的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基础类型、延迟接缝施工时间和对接缝部位进行防裂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