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小杰 《中国水运》2004,(11):20-21
据统计,1976年至200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2353起,平均每4天发生一起,总溢油量约3万t。随着我国进口石油量迅猛增长,海上污染风险与日俱增。因此,建立完善的海上防污染应急反应体系势在必行。澳大利亚已建立了十分完善、高效的防污染应急反应体系。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可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溢油应急计划"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进展 1.主要海运国"溢油应急计划"的制定情况 60年代末到70年代是世界油轮船队大发展的年代,接踵而来的船舶重大溢油事故给沿岸各国带来了巨大危害,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确立专门的海上执法机构负责对船舶排污进行监督和对船舶溢油事故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在海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民 《江苏船舶》2010,27(3):37-39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活动密度迅速增加。船舶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中通过对我国目前的船舶溢油状况以及溢油应急回收力量的分析,就海事系统建造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在石油运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蓬勃发展的海上运输导致了船舶溢油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本文在研究风险评估原理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的特点。采用Oilmap模型对溢油事故进行建模,推导溢油事故发生概率。研究溢油风险评价原则,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溢油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01,(10):18-19
世界上触目惊心的危险品船泄漏事故在逐年增加,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近30年来仅发生在中国海域的船舶溢油事故近200起,去年就发生了38起,总溢油量逾3万吨.世界上最大的一次苯乙烯泄漏事故发生在中国长江口外的东海.造成了大量鱼类死亡和人类健康伤害.海洋向人类发出了世纪警语.2001年7月,中国交通部出台了<2001年全国航运市场整顿方案>,把危险品船的运输市场作为重点整顿项目之一.中国船级社及时提出了"海上安全链"的理念.并选择渤海湾作为"试验田",在渤海湾客滚船整顿取得显著成效之后,"海上安全链"又将为危险品船系上一条坚固的锁链.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溢油应对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及海上石油运输量的大幅增长,我国海上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不断加大,针对海上大型溢油事故制定有效的溢油应对处理方案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该文通过对2010年4月发生在墨西哥湾的英国石油公司“深水地平线”平台泄漏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收集了此次事故过程中美国采用的主要溢油应急处理方案及值得借鉴的手段,为我国研究海上溢油应急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船舶数量的增多和船舶大型化,使海上因船舶交通事故引发的船舶溢油风险概率大增。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滞后,有效应对海上溢油尤其是突发性重大溢油事故的能力还很弱,因此,尽快提高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中从提高对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出发。科学分析了造成应急处置能力低的根源,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具体提出了有效提高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姝霖 《航海》2010,(6):54-56
近年来,各类船舶溢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仅中国每年船舶溢油总量就超过千吨。沿海船舶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针对突发性的船舶溢油污染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清除,并应用有效的处置方案将污染损失和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的概况,接着对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处理方法及步骤,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博洋  赵旭 《中国航海》2023,(3):118-125
针对远海海域发生的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船舶多次往返供需点会造成大量时间浪费,故引入海上临时物资供应站的概念。通过较大规模的运输船,在海上建立可供应急船舶调取物资的点位来节省整体处理时间。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基于溢油量和溢油位置,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动态选取临时物资供应站位置,下层使用遗传算法解决多物资调度问题。结果表明,在面对远海超大型溢油事故时,引入临时物资供应站,能极大缩短溢油应急调度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海洋和滩海油气勘探开发以及海上石油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生意外事故和造成海上溢油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大。溢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建立起能有效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合作的应急反应机制,形成一个完善的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的整体框架,才有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各方力量有组织和高度协调地快速将溢油控制在初发阶段防止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危害越来越严重,基于数字化的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决策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的研究局限性较大,缺少对应急计划及应急资源调运的研究。本文将运用GIS技术和红外技术,以应急资源调运为研究对象,充分研究一种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旨在减少溢油事故产生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船舶溢油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量不断增加,油轮船队不断增多,可以预料,今后海上发生突发性的各种溢油事故会有增加。当然,发生溢油污染海洋的事故,不会随着油轮增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因素成正比例增加,但发生溢油污染海洋事故的机率必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周乐 《水运管理》2012,34(6):25-26,32
介绍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溢油事故和大连7.16海上溢油事故概况,结合两起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分析上海港目前面临的溢油污染形势,并就加强上海港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及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姝霖 《航海》2011,(4):57-58
近年来。各类船舶溢油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仅中国每年船舶溢油总置就超过千吨。沿海船舶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不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针对突发性的船舶溢油污染事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清除,并应用有效的处置方案将污染损失和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上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15.
船舶溢油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行船舶溢油风险评估和预测,防止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与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进行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占比和概率。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技术建立船舶溢油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海域实测数据进行模型的修正,实现了海域内船舶溢油风险的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船舶海上溢油事故给国家财产和海洋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有效的事故处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后果,而紧急处置综合指挥系统作为岸上人员调度和指挥的核心,合理和完整的指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显得极其重要。为了对海上溢油事故进行综合指挥,在分析综合指挥系统数据库构成及关联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数据库设计的准则以及存在的关键技术,对健全我国海上溢油规章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国平 《珠江水运》2011,(12):109-111
针对船舶海上溢油事件,对处理海洋油污染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生物法在溢油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提出了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上重大溢油事故的不断发生,世界各国对于真正高效的海上溢油回收技术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直到1989年底,在美国缅因州建造的大型全功能溢油回收船"Valdez Star"号建成下水,使人们有理由相信,面对大型海上溢油灾难时,将海上的溢油也可回收起来.  相似文献   

19.
为及时掌握船舶海上碰撞等事故导致的溢油事故、溢油分布范围,及时调度船舶救助,运用空间地理信息平台设计溢油规避风险系统。利用溢油扩散预估模型对溢油扩散海域面进行预估和分析,实现对船舶溢油空间分布实时分析,然后运用溢油避险模型模拟溢油事故扩散海域面积并计算,搜取事故中心海域附近各船舶信息并显示在信息系统。模拟结果证明,该研究分析系统可搜取事故影响海域及其附近的船舶及溢油事故油膜扩散空间信息分布评判,并实现溢油事故扩散情形空间平台实时、全方位可监视可预警。  相似文献   

20.
小样本情况下的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是船舶溢油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作为智能搜索算法的代表理论,BP神经网络被认为是进行不确定风险评价的较好方法之一,然而船舶溢油事故属于小样本事件,统计数据往往难以满足BP神经网络要求的样本容量.针对这一困境,首先提出一种利用B样条最小二乘理论的数据拟合法,显著增加样本数.其次,根据船舶溢油特点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上海港近年发生的10起溢油事故为实例,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