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通网络宽带相移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基于一阶全通网络的群延迟特性,给出了一个用于优化相对相移固定的全通网络目标函数,并分析了该目标函数与各单元网络零极点参数的关系;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分别对30°和60°十倍频宽带相对相移网络的零极点参数值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好的相位频率特性结果;最后使用ADS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四通道相移器网络特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一种无过渡过程的PWM整流器间接电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张谢天  万鹏 《机电设备》2020,37(3):49-52,64
PWM整流器间接电流控制由于没有网侧电流反馈,为开环控制,因此采用间接电流控制的整流器动态响应不够快,动态性能差,稳定性也不高。为了提高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PWM整流器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零极点对消的无过渡过程的间接电流控制技术,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零极点对消的间接电流控制极大改善了PWM整流器的动态响应,进而提高了PWM整流器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的主体结构,引出在直流并网过程中DC/DC并联时电压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基于主从均流模式和平均均流模式下的输出阻抗,通过仿真分析了并联系统的稳定性,不稳定系统在输出阻抗Bode图中存在RHP极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参数不确定性系统鲁棒控制比较成功的设计方法即采用定量反馈理论(QFT)设计,导弹在发射及转弯过程中,系统模型参数具有较强不确定性,且弹体参数随时间连续变化.本文以某型巡航导弹俯仰通道为研究对象,将定量反馈理论控制律设计方法应用于巡航导弹俯仰稳定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之中,设计该对象的姿态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满足导弹不同特征点的鲁棒稳定性指标和跟踪性能,且与传统PID控制相比,系统的过渡过程和超调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准零刚度隔振器各系统参数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可为其应用于隔振系统提供攻关方向。[方方法]以线性隔振、准零刚度隔振组成的双层隔振系统和两自由度等效线性隔振系统为对象,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采用平均法推导谐波力激励条件下2个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率,证明前者比后者有更好的隔振性能,并提出增强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方法。[结果]研究表明,双层隔振系统第2阶共振频率对应的功率流传递率最大值小于1,意味着其在第2阶共振频率附近范围内仍具有隔振效果,从而克服了两自由度线性隔振系统的缺点。[结论]双层隔振系统可通过适当减小阻尼比、质量比和刚度比来提高其隔振性能,且比等效线性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梳状导频模式的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变换域DFT的信道算法。通过适当选取补零的位置,有效减小了非整数倍采样间隔信道时延引入的能量泄露,同时,将较弱能量点置零可以抑制白噪声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特别是在信噪比比较低的场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的改进信道估计算法相对一般的频域插值算法和原补零方法有较大的性能改善,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单周控制三相四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条件和补偿后电流中直流分量的产生机理,利用Matlab对系统带不平衡负载时的动、稳态补偿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参数满足全局稳定条件时,单周控制三相四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较好的动态补偿性能,并能抑制三相负载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8.
徐孟孝 《船舶》1994,(6):64-68
文中首先简要阐述了舰船总体性能与推进系统及其控制参数的关系;接着着重讨论了推进系统几个主要控制参数的设定及试航中的调整,以使推进系统与船、桨运行协调,充分发挥出系统的效能,从而改善舰船的总体性能;文末谈了几点看法与设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图形设计软件的需求描述,分析系统的建设思路和核心技术,提出软件的总体规划、技术架构、对象模型、功能模块等技术方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与同类产品的性能比较,具有突出的技术创新点和行业先进性特点,在港口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松林  谢顺依  王鼎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9):117-119,171
直流调速系统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及直流电动机本身的非线性和结构参数易变化等特点,采用固定参数的PID控制器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为增强直流调速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能,提出了一种I-Fuzzy-PD复合控制器。首先,分析了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模糊复合控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该系统具有超调量小、响应快、运行稳定、抗扰动能力强和鲁棒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逻辑控制器--九点控制器,它具有控制规则简单,对被控对象无严格的限制等特点,在稳定控制和延时控制方面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文章对它用于陶瓷材料微波烧结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实际表明此控制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滤清装置布置形式下进气系统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船舶燃气轮机进气滤清装置的布置形式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孔介质边界条件结合进气滤清装置阻力特性,解决了进气系统三维数值模拟时不同流速条件下总压损失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模拟了滤清装置的常规布置形式与三角形和梯形布置形式下的进气系统全流场,确立了总压损失与通流面积比的关系。对比分析相同通流面积不同滤清装置布置形式下的总压损失,得到了布置参数与总压损失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进气系统总体设计与性能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隧穿量子点分子模型与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量子点分子偶极压缩效应.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讨论了初始相干态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和失谐量对量子点分子偶极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中可以通过调节失谐量,获得最佳状态的量子点分子偶极压缩.当初始光场的平均光子数较小时,量子点分子偶极压缩的演化曲线呈现出间歇性的量子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汽轮发电机组设计的油路系统,通过试验结合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油系统的总体特性及主油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路系统性能满足要求,主油泵变工况性能良好,润滑总管油压及主油泵压增与转速具有稳定的关系,机组可据此进行调速。  相似文献   

15.
胡猛  张超 《机电设备》2011,28(1):33-35,39
为提高内河航运船舶的机动性能和适航能力,以四相8/6极37kW开关磁阻电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TMS320F2812DSP控制芯片,采用双闭环控制方式,以H桥型主电路作为功率变换器电路,设计了一套可用于船舶辅助动力装置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工作可靠、控制灵活、运行效率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欧阳松  汪敏 《船电技术》2015,35(5):59-62
本文针对励磁系统的经典PID算法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性能不够理想这一缺点,分析了船舶柴油发电机组的控制。结合模糊控制和经典PID控制,设计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器.模糊推理机的输入为船舶发电机端电压的偏差及其变化率经模糊化处理后的模糊量。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使发电机的端电压更加稳定,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Backstepping的船舶航向自适应滑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陈楠  高嵬 《船电技术》2012,32(4):16-18
针对Norrbin非线性船舶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ackstepping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为了消除外界扰动的影响,引入扰动估计器的设计方法,并借助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器可以确保闭环系统渐近稳定,使系统的跟踪误差趋于零。与传统的PID控制策略相比,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减摇水舱设计完成后要安装在摇摆台上,通过摇摆台精确模拟在特定海况下船舶横摇运动从而对水舱性能进行检测,摇摆台动力装置为电液伺服系统,在模拟不同船型时,配重改变及系统本身零漂,零偏等干扰因素变化使得对其执行机构传统的PD控制参数整定难、适应性差从而模拟精度降低.文章对摇摆台进行数学建模及仿真模型搭建,设计了IGA-PID控制器,采用免疫遗传算法的PID控制,通过抗体间的促进与抑制反应,不依赖控制对象实现系统的自适应,从而对PID控制参数进行整定得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满足水舱测试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基于对象关系映射框架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存在性能问题的原因,研究相应的性能调优策略,应用到船舶性能预报系统的开发中,解决基于ORM框架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的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颖  谈振藩  赵欣 《船舶工程》2007,29(1):13-16
依据声纳基阵姿态控制稳定回路数学模型及工作环境的特点,采用具有非线性结构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了声纳基阵姿态稳定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说明,稳定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满足指标要求;与经典的PID控制效果相比,控制性能得到了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