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在船用低速柴油机上的应用状况,对其在排放方面的优越性进行了评析。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是未来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低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WAERTSILAE瑞士公司开发的低速船用柴油机SULZER RT—flex,它采用了先进的共轨燃油喷射以及全电子控制技术,并与传统低速柴油机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电控共轨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文主要阐述了电控共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比较两大主流机型(SulzerRT-flex和MAN-B&W ME/ME-C),并探讨船用低速柴油机电子喷射燃油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指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NOx排放可完全符合MARPOL 73/78国际防污公约的最新要求,并且能进一步改善船舶柴油机的经济性、可靠性,是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媒体之音     
《世界海运》2010,(11):7-7
<正>《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2船用中速机中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为提高船用中速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减少有害物排放,研制开发一种柴油机中压共轨液力增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以润滑油作为工作介质对燃油进  相似文献   

5.
罗红英 《中国修船》2006,19(6):25-27,30
文章介绍了RT-flex58T-B低速船用电控柴油机共轨系统控制原理,与传统的RTA58柴油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概述了降低NOx排放的措施,详细地阐述了利用共轨系统控制燃油喷射过程,优化了RT-flex58T-B柴油机各项性能指标,使之更加高效可靠、经济、低排放运行。  相似文献   

6.
以RT-Flex型船用低速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仿真模型,在验证仿真模型精度后,利用开发的仿真模型研究关键参数对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量活塞直径和针阀升程的增加会增大喷油压力和喷油率;高压油管直径的增加在增大喷油压力和喷油率的同时也显著地增加了喷油持续期;增大喷孔直径会使喷油率明显增大,而喷油压力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历程,总结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介绍国外典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典型高压共轨系统,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7RT-flex60C船用智能柴油机为仿真对象,基于该型号柴油机燃油共轨喷射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各组成部件的液力连接关系,建立该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搭建燃油共轨喷射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动态特性,可用于船用智能柴油机燃油共轨喷射系统的设计、优化及仿真.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层面通过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改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燃油的压力波动,减少各缸喷射过程的互相干扰为目标.对整体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共轨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该系统结构在船用柴油机应用上的局限性.对分布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仿真分析,并与整体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分布式共轨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代表了未来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层面通过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改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燃油的压力波动,减少各缸喷射过程的互相干扰为目标.对整体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共轨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该系统结构在船用柴油机应用上的局限性.对分布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仿真分析,并与整体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分布式共轨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代表了未来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瑞良  吉雨冠 《船舶》2016,27(5):82-87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船舶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船舶航行的关键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船体易出现变形问题,增大导航系统中参数的误差。为及时发现船体变形问题,要采用摄影测量技术对船体变形进行连续检测,快速识别坐标误差和修正,以保证船体结构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船体变形。本文分析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摄影测量技术在基于图像的船体变形测量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船体变形测量的应用仿真分析,测量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航运船舶吨位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观察、粗略估计的方法,效率低、误差大,制约了航运经济的发展,为提高航运信息化水平,提升运输效率,船舶吨位智能检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船舶吨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双摄像头从不同方向采集船舶信息,通过图像处理等计算视觉技术估算船舶吨位。  相似文献   

14.
使多艘船舶或舰队协调一致,按照统一的队形或特殊的形态协同行动,能够完成单艘舰船无法完成的复杂行动,在海洋科考、军事行动、航行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学术界与企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如何设计和实现舰队协同控制器算法,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舰队航行,仍然是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强连通图的多船协调编队控制算法,通过定义形态向量并结合一致性算法,实现基于无线通信信道的舰队协调航行,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吴浚 《中国水运》2007,5(4):140-142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新兴的标签交换技术。本文介绍了MPLS技术的发展以及MPLS网络构成与MPLS工作机制,详细说明了MPLS网络的特点。同时给出了基于MPLS下的QoS考虑方案,并对MPLS发展的前景和MPLS还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船用螺旋桨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不同类型船用螺旋桨的加工工艺特点和企业加工技术现状,在进行螺旋桨数控加工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制出可靠、高效的数控程序这一问题,以UG的CAM模块为平台,以UG OPEN/API和高级编程语言VC++为主要开发工具,在模块化软件开发思想的指导下,将CAM系统所包含的各类参数设置、刀轨计算和后处理等功能集成起来,实现了船用螺旋桨数控编程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海上无人驾驶船舶数据融合应用技术存在数据精度差、数据波动大的弊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海上无人驾驶船舶数据融合应用技术研究。AIS与雷达设备采集的船舶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聚类方法与高斯-克吕格投影方法分别对数据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校准,得到采集时间序列一致、表述一致的船舶数据,以此为基础,利用模糊数学算法对目标船舶的关联航迹数据进行求取,以关联航迹数据为依据采用加权融合算法对AIS与雷达数据权值进行分配,实现海上无人驾驶船舶数据的融合应用。通过性能测试得到,与现有的数据融合应用技术相比较,提出的海上无人驾驶船舶数据融合应用技术极大的提升了数据精度,降低了数据波动的幅值,说明本文方法的海上无人驾驶船舶数据融合应用技术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无人驾驶船舶在海洋勘探、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造船业和航海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然而,当前无人驾驶船舶的自动航行,仍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一方面需要接收岸基控制中心的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较高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在较好的海况和气象条件下工作,大大限制了无人驾驶船舶的使用范围。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船舶无人驾驶技术,这种方法能够将雷达和卫星图像、传感器数据、GPS数据等相融合,实现全自动的无人船舶自动导航技术,从而大大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无人船舶遂行各种海洋任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云峰  白明 《中国水运》2006,4(5):143-144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几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使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立足现状、找准问题,制定发展策略,对于我市加速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阳林  杨莉 《中国水运》2007,7(7):206-207
回顾高新技术企业营销创新的发展轨迹,营销创新理论总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营销创新理论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营销观念和策略,今后高新技术企业的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将是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日益灵活运用,整合营销战略与战术手段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