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航海日”在中国实施的日期。我国每年的航海日总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以鼓励航海界、航运界及广大海员为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海洋和建设航运强国作出不懈努力。实践证明,通过航海日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航海与海洋意识、打造我国海洋战略软实力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航海悠久,中国的航海前辈们,在与风浪搏击中练就了船员特有的“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素养和特质,并得以通过航海教育将之传承下来。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获到了新生。历尽曲折与沧桑的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航海院校一晚清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前身)重焕了光彩。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航海悠久,中国的航海前辈们,在与风浪搏击中练就了船员特有的“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素养和特质,并得以通过航海教育将之传承下来。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炮声,中国高等航海教育获到了新生。历尽曲折与沧桑的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航海院校一晚清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前身)重焕了光彩。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运》2005,(7):6-7
7月11日,本是一个平淡的日子,但因中国“航海日”的设立,使之绚烂并成为永恒。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起,每年7月11日为我国“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中国“航海日”的设立,是中国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将为中国航海人世代铭记。  相似文献   

6.
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彩色科教片《海上“丝绸之路”》,记叙了跨洋万里的考古见闻和上下两千多年的中国航海成就,歌颂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的光辉篇章。以杨恩璞导演为首的摄制组随同我国“衡水号”万吨货轮远航亚、非、欧洲九国,行程数万海里,历时九个半月,寻觅了许多中国与亚非国家友谊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以来,庆祝这一节日已成为我国航海界的大事,更是全国全民的盛事。实践证明,中国“航海日”的设立,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航海  相似文献   

8.
邢丹 《中国船检》2014,(7):22-25
2014年的7月,注定充满激情与期待。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巴西的绿茵场上延续着世界对于足球文化的狂热。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航海日”在山东日照完成了对深蓝色热情的第十次传递。十年播种耕耘,尽管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黄土文明中的蓝色基因正是在“中国航海日”吹拂的海风中潜滋暗长,东方巨龙在海涛的呼唤中积聚着腾飞的力量,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再次起航。  相似文献   

9.
海事信息     
重要信息提示KeyInformation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说,设立“航海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航海事业的高度重视,凸现了航海及海洋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王致诚 《航海》2008,(3):37-38
在世界航海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神秘海难,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失踪谜案。其中,“瓦拉塔赫”号、“明亨”号与“杰尼”号的海事事故被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三大谜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面向 2 1世纪的伟大复兴进程中 ,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肩负着十分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江泽民总书记几次提出了“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要求。高等航海教育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和促进我国航运事业和航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 1 993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大连海事大学时 ,就明确提出了“坚定、严谨、勤奋、开拓 ,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的号召 ,这不仅是对大连海事大学的要求 ,更是对中国整个航海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热切希望。在一个发展中国家 ,如何建成一个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 ,既是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更是一个充满了艰辛探索与实践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集思广益 ,提高全国航海教育界对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指示精神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编辑部特在本期举办《世界一流高等航海学府建设之我见》笔谈会。并拟在以后的办刊中 ,就这一问题连续展开讨论 ,积极动员全国航海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的文明古国。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积极促进中外和平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世界航海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中国因素一一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探讨国际海运业的发展,这既是对世界悠久航海历史的秉承,也更反映了国际海运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海运市场影响的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跨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13.
方嘉德 《世界海运》2009,32(6):44-45
2009年6月,夏日如火的日子,大连海事大学将迎来她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现代中国的航海时代从这里迈开步伐,定鼎中国在世界航海领域的巨擘地位从这里肇始,秉承科学理念、爱国情怀的中国航海人才从这里诞生……这不仅仅是一座大学的百年发展史,更是一座中国航海业的百年“丰碑”。  相似文献   

14.
宁卉  杨莉 《世界海运》2009,32(6):65-70
肇始吴淞 开创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 1909年,中国内忧外患,列强入侵、政府昏聩、国势岌岌可危,中华民族处于前程晦暗之中,“废科举、兴学堂、变革维新、防患御侮”的呼声上下迭起,“求强思变”成为时代强音。值此西学东渐、新旧教育制度更迭的时局下,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正式设立船政科(大连海事大学前身),勇开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梁富伟 《航海》2006,(5):F0002-F0002,1
2006年7月11日,全国所有悬挂五星红旗的船舶鸣笛一分钟、共庆第二届中国“航海日”,弘扬中国航海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豪情壮志。节庆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交通部部长李蛊霖为中国“航海日”永久性标志揭幕,并与上海市市长韩正共同为“中国航海博物馆”揭牌。韩正在致辞中强调,上海力争到2010年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中国“航海日”组委会向我国现代航海及海洋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0位船长颁发“郑和航海贡献奖”。本刊记者梁富…  相似文献   

16.
顾平 《中国海事》2006,(7):32-32
今年的7月11日,是我国第二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2006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和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分别在会上讲话。大会由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主持。  相似文献   

17.
《航海技术》2005,(4):2-2
5月24日,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庆祝设立中国“航海日”座谈会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具体工作由交通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航海日”大会在上海召开今年的7月11日,是我国第二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2006年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发来《贺信》。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和中共上海  相似文献   

19.
两个多月前,我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连续第二次与其他代表一起联名提交议案,建议设立中国的航海节,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值得庆贺的日子。“航海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发展我国航海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感到,党和国家这一决定,既是立足于我国悠久的航海传统和灿烂的航海化之上,又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20.
张涛 《中国海事》2013,(12):74-76
海洋是智者的天堂,愚者的地狱,著名史学家何芳川说:“航海的背后实际是一种世界眼光,一种开放心态。”《海上“天方夜谭”》一书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给广大海员和航海爱好者展现千奇百怪,却真实可信的海洋世界.作者张涛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新华日报》《中国海事》以及《航海》等报刊杂志发表数十篇散文,游记,科普文章,并出版了《航海趣味集》《船长与黄金》《我们都是无产者》《沧海横流》等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报告文学和戏剧作品。本篇内容节选自该书相关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