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在"大通关"战略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岸是一个国家向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内国际物流的枢纽和中心,各级政府通过“大通关”战略实现口岸监管有序、高效运作。而口岸物流信息化建设是大通关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珠江水运》2014,(15):1-1
日前,国际物流供应商联盟成立大会在宁波召开。国际物流供应商联盟是一个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它通过引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使传统物流转向专业的现代信息化物流。该联盟将以宁波为起点,吸引发展100余家国内重点口岸物流企业组成联盟核心会员,致力于推动物流供应链的全程整合和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打造国际物流的标杆联盟。  相似文献   

3.
《水运管理》2004,(6):40-40
国家物流政策即将出台据悉,酝酿已久的国家物流业发展政策即将出台,内容将涉及物流企业普遍关注的13个方面。这1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审批改革;物流服务市场行为规范和市场体系的建设;物流服务环节的税收政策,避免企业重复纳税;城市配送车辆的综合化管理,对物流企业放宽配送车辆进城;口岸通关便利化与效率提高;物流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包括土地置换在内的物流设施整合问题;扶持和支持新的物流设施政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和扶持,涉及到专业化企业的认证;物流教…  相似文献   

4.
旭莲 《中国远洋航务》2009,(10):136-136
“物流保税仓库的企业可以拿货物作抵押,获得银行融资,使危机中许多中小物流企业得到了纾困救急”,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对物流金融进入保税监管仓库表示赞赏,他认为,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后,打开这一政策窗口,帮助物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直接推动供应链上下游更为顺畅运转。  相似文献   

5.
“物流保税仓库的企业可以拿货物作抵押,获得银行融资,使危机中许多中小物流企业得到了纾困救急”,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对物流金融进入保税监管仓库表示赞赏,他认为,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后,打开这一政策窗口,帮助物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以直接推动供应链上下游更为顺畅运转。  相似文献   

6.
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信息是物流的灵魂”这个观念已得到我国物流企业的广泛认同,各企业大力投入,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势。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以港兴市,以信息化促进港口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新一轮港口发展的主要特征.数字物流港就是立足于口岸未来发展整体规划而构筑的区域物流的信息网络;同时也是建设"数字大连"这一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平台.数字物流港的目标是实现口岸经济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化,使得区域经济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高效低成本运作,最终推动区域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建立.数字物流港作为"数字大连"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港口及以港口为核心口岸物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体现了跨行业、整体性推动区域经济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发展特征,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水运文献信息》2004,(10):29-29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第一大瓶颈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今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王凌峰 《中国海事》2011,(11):40-41
中国航运物流运输日新月异发展,自动识别技术成为未来国际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航运物流竞争环境中,作为改善航运物流企业管理机制、提高航运物流服务水平、加强航运物流业务效率的"利器",航运物流信息化必将成为航运物流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是巩固与增强航运物流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在航运物流供应链管理中,最关键的技术是航运物流货物的跟踪,应用航运物流RFID/EPC技术进行航运供应链管理,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本期栏目就航运物流自动识别(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企业发展中物流管理的作用不断凸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因为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当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将结合当前物流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来探讨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也能促进物流产业的加速升级。许多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用信息化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对提高企业的物流作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如何进行信息化以及围绕信息化工作,企业该怎么做,以及做些什么等问题上却往往容易步入一些误区,以至于众多物流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水运管理》2004,(2):40-40
我国五大现代物流优秀模式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2003北京国际现代物流技术大会上,5大现代物流优秀典型模式在会上得到推介。它们是:成都新都农村医药配送网络、厦门电子商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口岸物流信息平台、三联集团供应链管理模式、苏州物流园区信息化模式、上海海鼎信息工  相似文献   

13.
11月21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货代协会,船代协会,船东协会,口岸协会和报关协会以及铁道部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物流百强企业”评选结果在京揭晓,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在物流营业额、物流网络,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服务关键技术指标等综合要素的评比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登榜首.再一次印证了其在国内现代物流行业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戴卢军  黄海鸥 《中国水运》2007,5(8):127-128
由于物流行业的特点,伴随着物的流动,在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流。物流企业也因此对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有着特别的需求。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是实现物流信息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畅通的有效途径,也是物流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需要一系列的技术,EDI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几十年来,EDI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越来越成熟。Internet的普及又进一步促进了EDI技术的发展。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不仅符合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已经具备了技术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7月19日,天津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在海南新区开通。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莅临滨海新区,在庆贺天津口岸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进一步延伸和提高的同时,共同推进区域口岸合作和北方“大通关”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化》2009,20(3):11-11
2009年3月6日,“口岸物流联盟”在苏州举行“牵手苏州——物流零距离交流会”。苏州近百家货主企业的物流和关务部经理与沪上56家国际物流企业在上海北外滩集聚办搭建的平台上开展业务交流和联谊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化是世界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物流活动相结合,对企业而言,可以挖掘到更多的资源,并创造利润.近几年来,许多港口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仍相对落后,需要对其进行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6月5日至7日,规模盛大的第五届亚洲物流双年展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来自50个国家的近500家参展商共聚一堂,共同关注物流发展,作为同期活动的“2012物流供应链创新服务模式发展论坛”暨“口岸物流效率先进单位颁奖”也于6月6日上午在双年展上如期召开。  相似文献   

19.
继朝阳陆港口岸之后,由天津港参与建设的北京市第二个内陆口岸——北京国际陆港11月11日在北京平谷区马坊经济开发区马坊物流基地内揭牌,将在2010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内陆口岸的开通,标志着天津港将功能延伸至北京,实现与北京无水港直通运作,可有效缓解北京现有口岸货物流通的紧张状况,大大提高北京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  相似文献   

20.
刘玉明 《集装箱化》2015,26(3):8-11
<正>在口岸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信息的安全可靠以及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为其建立可靠、长久的运行机制。本文在介绍天津港口岸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在天津港口岸建立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其建设原则和运行保障机制,以期为其他口岸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