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继才  丛建  曹军 《水运工程》2018,(10):197-202
根据砂土的黏粒含量,振冲法可采用不加填料的振冲密实法或有填料的振冲置换法,选择合适的振冲施工工艺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与地基加固效果和地基处理的工程投资密切相关。在振冲器的振动荷载作用下,由于饱和砂土的液化产生振密作用,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模型,推导了饱和砂土的临界液化时间,并分析留振时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振冲密实法和振冲置换法两种工艺的适应性及加固效果。根据砂土的类型和黏粒含量,将砂土地基分为3类,不同的砂土地基采用合适的振冲工艺,并得出施工参数的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2.
应用振冲碎石桩法,对长江下游沿岸砂性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散货堆场斗轮机的承载要求。通过试桩,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密实电流、填料量及留振时间能同时满足要求。大面积施工后的检测结果也表明振冲碎石桩加固沙性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良好。且具有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易于掌握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深厚吹填砂土地基中,采用无填料振冲密实法较为普遍,但吹填砂土的级配和振冲工艺的密实电流、留振时间都会极大影响振冲效果,因此在吹填地基中进行质量监控分析,确定监控流程对确保振冲密实效果极为重要。依托科威特LNGI吹填地基项目分析可得,在吹填过程中应进行监控取样,并可依据可振冲性指数SN和级配曲线分区图对砂料进行初步评估;同时在陆域形成后,基于振前CPT进一步探查可振冲性差砂土的分布范围和深度,并在振冲施工时调整上拔间距和留振时间。经施工试验区分析确定,当选用180 kW振冲器、3. 75 m振冲间距时,在施工过程采用1 m上拔间距,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留振时间达到40 s或密实电流大于420 A,满足其一即可达到密实度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4.
振冲碎石桩的成桩原理是先通过高压水和振冲器在软弱地基中形成桩孔,并向桩孔内逐段填入碎石,再利用振冲器的水平振动使填料和周围土体密实,在地基中逐段形成密实的桩柱体,与原地基土一起成为复合地基。振冲碎石桩施工简便,具有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对振冲碎石桩主要施工流程的介绍,从进场石料质量、桩位与孔深偏差、密实电流、留振时间、高压冲水量和填料量控制等方面,简要说明振冲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安哥拉某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介绍了无填料振冲法在砂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水、分段振密和密实电流是振冲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针对潮汐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长时间无法达到密实电流值、砂层表层难以振密等典型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归纳出振冲施工口诀。  相似文献   

6.
曹妃甸煤码头翻车机房工程施工中,对深基坑回填粉细砂采用无填料振冲密实技术进行了工艺试验和施工应用,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工程实践表明,对非饱和疏松粉细砂回填地基,根据回填深度等具体情况,选用75 kW以上大功率振冲器及配套设备,只要确定合理的孔距,控制适当的水量、水压、振密电流、留振时间等工艺参数,无填料振冲法能够满足地基加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振冲法处理粉细砂地基时,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对最终的地基处理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针对南美秘鲁某港口工程干燥松散粉细砂进行不同施工参数的现场振冲试验,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比较干燥松散粉细砂在振冲密实前、后不同位置处的密实程度变化情况。在加固干燥松散粉细砂时, 传统振冲工艺出现顶部欠密实的问题,分析其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局部堆填,及时回填,减小水压,分层反插”的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振冲施工工艺可有效加固松散回填粉细砂。  相似文献   

8.
陶然  乐砾  黄睿奕  赵钦 《水运工程》2018,(7):210-214
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采用无填料振冲法进行吹填砂地基处理时出现的振冲点位局部欠密实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并参考吹填粉细砂条件下的无填料振冲施工经验,通过对现场实施的工艺设备进行优化与改进,保证振冲点位的整体密实,提升施工质量,同时建议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替代人工筛分法提高粒径分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供类似条件下的无填料振冲施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戚秀莲  周健 《港工技术》2011,(4):48-51,59
结合上海洋山港区粉细砂地基的工程特性,通过对传统的振冲法地基加固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疏松粉细砂地基的有效性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局部试验和大范围地基加固实践证明,该方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显著,加固后的粉细砂可达中密一密实状态.本试验的结论和实践成果可为在同类地基中推广无填料振冲法加固处理技...  相似文献   

10.
无填料振冲密实法广泛应用于吹填地基中,本文结合澳门某陆域回填工程,对吹填区域采用振冲密实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进行处理之前通过试验区进行试验,将获得的场地处理前后场地高程、标贯击数等数据进行比对,确定了振冲密实法的振冲功率、水平振冲间距及提升高度、留振时间等施工参数。通过推荐的参数进行现场施工,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身振动信号对船舶柴油机故障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故障的分析提供重要的参数,因此编写了基于LabVIEW的柴油机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系统,应用搭建的平台在正常工况和几种典型的故障模式下进行振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试验。从采集到的状态信号中提取与设备故障密切相关的机身振动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和幅值域的分析,同时通过各特征参数的分析对柴油机进行简单有效的故障诊断与识别,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特征值的变化趋势来分析确定信号中故障的发生与发展,及时对故障作出分析诊断。这对保证船舶安全航行以及对设备实行预知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机波浪作用下矩形沉箱防波堤的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随机波浪荷载应用于矩形沉箱防波堤的动力分析,并将其动力运动过程分为:摇摆、摇摆一滑移运动两种运动模态,同时引入了侧向阻滑板一转角弹簧一阻尼器和阻滑板一竖向弹簧一阻尼器两种模型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动力计算模型,推导出了各运动模态的动力方程,并分别采用Fortran语言编译的程序和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两种模型进行实施。通过实例的计算分析表明,两种模型和方法均可有效地对随机波浪作用下沉箱防波堤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而后者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搭岸方式沉箱上船过程相关技术参数的计算,将沉箱出运船的性能参数、预制场参数和潮汐表等因素进行合理匹配,确定沉箱上船工艺的技术指标,并制定沉箱出运的安全操作控制要点,确保沉箱出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中  柳延江 《水运工程》2019,(S1):52-56
重力式码头前后轨道梁的沉降差异是港口建设的难题。前轨道梁作用在沉箱上,沉降量不大,沉降过程在施工期基本能够完成;后轨道梁一般作用在棱体上,考虑到沉箱的安全,一般不采取夯实处理措施,靠回填料自身密实,导致在使用期沉降量明显大于前轨,影响设备运行。若采取灌注桩基础,由于灌注桩需要穿透块石或开山石的棱体,给灌注桩施工带来很大难度。以国投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为例,采用棱体陆上、水下多层强夯工艺,有效缓解了前后轨道梁沉降差异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型沉井浮运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大型圆形铜沉井浮运时受到的水阻力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速不同吃水工况下沉井外壁和沉井总体的水流力;并将FLUENT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估算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经验公式中只规定外壁为挡水面积是不合理的。在实际浮运中沉井内壁也受到了较大的水流力,并且不可忽略。依据FLUENT数值结果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公式考虑了内壁受到的水流力,可更准确地估算大型圆形沉井浮运时的水流力。此修正经验公式可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气囊工艺在沉箱码头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锡显  薛杰  吕文祥 《水运工程》2006,(9):95-97,102
高压气囊顶升、拖运巨型沉箱工艺与传统的千斤顶、台车工艺相比,在工艺设备、经济成本、施工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在自身浮游不稳定、吃水深度较大的巨型沉箱中的应用,更是扩大了气囊的应用范围,解决了浮船坞下潜深度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港码头沉箱浮运情况的实体观测,探讨在采用规范方法计算沉箱浮游稳定时选取相关参数应注意的问题,并验算沉箱的浮游稳定性;通过对浮运过程中沉箱构件力学特性的分析,探讨舱格间过水情况对沉箱浮游稳定的影响和浮心相对于沉箱的运动规律,提出以抗倾力矩来衡量沉箱稳定程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基于注水调平方法的沉箱注水模式.某港的工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检测的难题,开展三维成像声呐技术应用研究。分析三维成像声呐的工作原理和仪器构成,研究三维成像声呐应用于重力式码头工程时的测站布置、参数设置、数据处理等。通过点云图像,定性检测了水下障碍物、沉箱安放质量及冲刷淘空;定量检测了构件尺寸、沉箱错台和沉箱间隙;绘制了水下地形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下工程检测提供借鉴参考。实现了重力式码头水下结构外形测量、前沿障碍物识别、沉箱安放质量检测和基础局部冲刷淘空检测。  相似文献   

19.
Suction caisson foundation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employed as a primary solution to support the offshore fixed- or mobile-structures. Due to harsh environment and complex force transferring of offshore structures, they are still being developed as to satisfy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in strict working scenarios. One of emerging challenges is a torsion-governing failure, which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e. significant multiple-inline-force-induced torsion) and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field (i.e. non-coplanar tensile force induced tors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suction caisson foundation, with anti-rotational fins assembled on the outer skin of caisson. By a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tudy, the evolution from local to global failure as the fin numbers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is examined in the clayey soil deposit with effects of soil strength heterogeneity, fins dimension,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foundation-soil interfac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se, a set of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ultimate torsional capacity of such novel caisson is proposed, which starts from the gain in capacity for a single fin, and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gains in capacity as fin numbers, then identify the optimised anti-rotational capacity. Finally, three key parameters (i.e. the required fin numbers, the available anti-rotational capacity and the optimised anti-rotational capacity) with some critical considera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implications have been concluded for design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沉箱式防波堤弹性振动——摇摆运动分析模型,对破碎波冲击作用下防波堤的弹性振动——摇摆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摇摆运动对防波堤位移、转角、滑移力和倾覆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摇摆运动可有效减小防波堤的滑移力和倾覆力矩。在防波堤设计中可考虑允许出现摇摆运动,以实现更为经济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