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第一个时期 依据神话传说,日本民族的祖先在开国的当初使用樟树造船,素戋鸣尊据此与韩国往来,赈饭命也由此渡海而成为新罗国王。因此当时也就渐渐开拓了对船舶的需求,故而人们将之称为“浮宝”,亦或视为神灵而敬之。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大洋物流集团第三个十年的开始,20多年的坚持,就是长期在行业中保持战略定力。这种坚持,最终成为其竞争优势,也成为大洋物流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欧班列的开行,不仅开辟了一条快捷高效的国际贸易新通道,更标志着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让曾经“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10):19-22,134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处于水火的中国造船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能否将其落地生根,真正“接地气”尤为关键。日前,旧务院发行命同首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简称《实施。厅案》),引起业界强烈关注。那么,中国缘何将首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锁定船舶行业?在全球航运、造船持续低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肚里的天机     
《船艇》1995,(3)
从前,有个算命的道士,自称能前算800年,一天,有三个进京赶考的秀才来算命。老道士闭着眼道:“是来问前程的吗?”三个秀才说:“是的!”老道士伸出三个指头,秀才不解,站在旁边的小道士说:“三两银子,每人一两!”秀才们交了三两银子说:“我们此  相似文献   

5.
郑明 《中国船检》2006,(7):8-10
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周朝就设有负责船舶检验的官员,被称为“舟牧”。在《吕氏春秋》中载有:“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可见,当时为皇帝准备的舟船,是经过反复检验核查后,才具备交船使用的条件,负责检验的“舟牧”就是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船检。  相似文献   

6.
台湾从美国租借的“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彭萨科拉”号于6月2日上午驶抵高雄北部的左营海军基地,台湾海军已将该舰重新命为“旭海”号,编入第151登陆舰队服役。这是台湾海军继“新港”级登陆舰之后再一次从美国引进两栖战舰,也是台湾海军加速提升其两栖登陆作点能力的又一举措。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海军的主战舰艇经过“光华系列计划”的实施后得到逐步更新,以“成功”级和“康定”级导弹护卫舰为代表的“二  相似文献   

7.
曹凛 《中国船检》2010,(4):106-109
南宋初.华夏大地战火不断.金军挥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宋高宗赵构”命六宫自温州泛海往泉州”以逃离战乱区.保留实力。随着2300余名官员及家属进驻福建泉州,泉州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在全国迅速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
凡是看过英国故事影片“冰海沉船”的读者,大概还记得这样一个场面:披红挂绿的泰坦尼克号高傲地耸立在船台上,四周是彩带飘舞,人群雀跃。一位贵妇人在一片欢呼声中宣读了泰坦尼克号的命名词,然后,她解开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5,(4)
《天妃经》是参加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僧入胜慧在临终时, 命弟子用他所遗留的资财发愿刻印的。其卷首绘有“郑和船队图像,计五列,每列五艘”的插图,船型、尺度基本相同,其“艏艉高翘,船舷高,吃水深”,气势磅礴,为郑和船队的船型提供了一个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倘若你有兴致,浏览一下中国绘画史籍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古往今来,神州大地有如许众多的丹青高手钟情于江河湖海,他们各具匠心地再现湖海江河那“万顷一碧波舔天”、“玉流纵横扬珠起”的雄姿英态,这些画作已成为中华美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早就有神农氏命人画湖海江河的传说了,朱谋垔撰写的《画史会要》里这样写道: 火帝神农氏命其臣白阜甄四海,纪地形,而图画之,以通水道之脉。这位白阜大概要算传说中第一位描画大海的人了。提及画家画大海的传说秦代也有。有本伏琛写的《三齐  相似文献   

11.
“掉下船的时候,我觉得完了,脑袋一片空白,生死的东西都来不及考虑。我抓住一个小舢板漂在海上,过了一段时间人清醒了,心里充满信心,我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来救我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党和政府都会来。我的命是捡回来了,我感谢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2.
呼救一九三八年深秋的一天,英国纳皮尔船厂厂长皮尔逊奉政府和海军部之命率领“亚马尔号”商船在日本公海附近游弋着,期望搜集到日本海军、特别是潜艇的一些活动和训练动向,几天来一无所获。这天清晨,聚精会神的船员们突然听到一个女人恐怖、微弱的呼喊声:  相似文献   

13.
“船到老铁山,把命交给天!”苍茫的大海上,刮起了8、9级大风。风推着浪,浪挟着风,卷起5、6米高的浪柱。昏天黑地里。一艘小艇在风浪的肆虐中,或腾越而起,或抛掷下来……海关823艇为缉私闯入了死亡区。  相似文献   

14.
卫太夷 《航海》2012,(3):30-32
龙年新春,前往《航海》杂志社贺岁,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嘱我写篇彭德清老部长当年编纂《中国航海史》的往事,我欣然应命。  相似文献   

15.
焦点     
《珠江水运》2011,(17):7-7
国家海洋局接到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  相似文献   

16.
道光年间,清朝有个叫俞万春的迂腐文人,倾其毕生精力著作《荡寇志》,书中反水浒而行之,以封建卫道士镇压宋江起义为主要内容,极力渲染忠君报国思想,塑造了一批愚忠知识分子形象。从思想性上看,此书几无可取之处,但书中关于器械、技术方面的描写在当时的小说中算得上是别开生面。在书中,作者煞有介事地描写了一种叫作沉螺舟的水战武器,大概是中国典籍中能找到的关于潜艇最早的描述。
  按照书中所写,沉螺舟乃是一位来自欧罗巴国叫作白瓦尔罕的洋人设计建造的。白瓦尔罕本是宋江的洋军师,官军进攻蓼儿洼时,他为宋江献策:“待小弟造几只沉螺舟,从水底下延过彼岸,出其不意,劫他营寨,此军可破也。”宋江便问:“沉螺舟怎样?”白瓦尔罕道:“此舟形如蚌壳,能伏行水底。大者里面容得千百人,重洋大海都可渡得,日行万里,不畏风浪。人在舟内,里面藏下灯火,备足干粮,可居数月。进出之处,用沥青封口,水不能入。今在内河,只须照样做小的,藏得百十人足矣。”宋江闻言大喜,急命白瓦尔罕画出图本制造,白瓦尔罕却卖起关子,说“此舟不能画图,须小弟自去监督指点”。宋江拨给了白瓦尔罕人才器械,开始叮叮当当地建造起来。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然而有着一水之隔的闽南、台湾渔家,不但风俗相近,而且语言相通。海峡两岸渔家在同一航道行舟,在同一渔区捕鱼,有着许多共同而有趣的渔俗。供奉船神闽南、台湾渔谚有“开门见海,出门乘船”、“行船跑马三分命”。与渔民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船,这种感情首先表现于对船神的崇拜。不论大小渔船,后舱都有供奉船神、设神龛的“圣堂舱”。船神几乎都是女海神妈祖。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相传她出生满月仍不啼不哭,故取名“默娘”。长大后,她救过不少遇险渔船。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的林  相似文献   

18.
旧时,有句俚语“行船走马三分命”。我之所以青年时选择航海这行业,是由于家贫并响应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振兴实业、科学航海、新式渔捞;力挽法权、培养专才。一九三五年夏季我在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修完学科,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在集美第3号拖网渔轮上任练习生。这艘渔轮是当时中国最新型的拖网渔轮,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在完成了四岛统一基业后,踔厉廉悍,“玩兵赎武”。他命各地藩镇按户出丁,建造兵船,铸造金银币,并贮藏了有40万人的粮食,阴谋策划一场侵犯朝鲜和中国的战争。一公元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朝鲜宣祖二十年,壬辰)4月。丰臣秀吉披着锦绣的战袍,腰佩镶金  相似文献   

20.
葛纬桢 《航海》2000,(3):32-33
1999年11月29日在渤海海域发生的“大舜”号海难事故,至今让人毛骨悚然:海上的狂风巨浪,无情地将7千多吨的庞然大物倾覆海底,312名乘员除13人被海军北海舰队686船救起,9人游到岸边或被海浪冲到海滩获救外,其余290人则命归黄泉。风浪,一直是海上航行的大敌,不要说7千多吨的“大舜”号,就是几万吨的远洋巨轮,在发怒的海洋中也诚惶诚恐。 那么,有没有不怕风浪的船舶呢?有!它就是80年代出现的新型船舶——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