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猛 《水运工程》2016,(2):104-113
从滩槽泥沙交换角度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取得新的认识:1)对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而言,温度、盐度以及上游来水来沙均是独立存在的因素,但都不能独立起作用或作用很弱,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影响也非常有限;2)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中,拦门沙浑浊带、近底高含沙水体、南导堤越堤输沙、坝田淤积、边滩坡度及河床密实度变化以及层化和制紊效应等均是伴随而生的过程,这些现象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均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独立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产生影响;3)波浪作用是引起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滩槽泥沙交换往“冲滩淤槽”方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原因分析及减淤研究中应抓住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高峰  郭文华 《水运工程》2013,(11):124-129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2004—2007年工程期间的北槽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北槽总体上呈现了拦 门沙区域的“洪淤枯冲”规律,而且北槽上段北滩地一直淤积,W3附近南滩地一直发生淤涨,导致滩地坡度较大,且航道 南侧滩槽水深比和航道回淤量非线性负相关性非常强。 W3附近南滩一直淤积、滩槽水深比小、滩地坡度大、8 m线宽度最 小等因素是使近底高含沙水体易进入航道导致北槽中段回淤量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3.
瓯江口拦门沙疏浚航道回淤后,航道疏浚计划尚未实施,重载到港船舶无法正常进港。根据航道最新测量资料,经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平时操纵实际,探讨重载船临时进港可行性方案,提出重载船进港操纵要点、注意事项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崖门出海航道疏浚工程潮流泥沙变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连接银洲湖和珠海高栏港的重要通道。采用数学模型在对最近的水文数据和地形冲淤资料验证的基础上,对崖门出海航道的进一步浚深方案进行了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和航槽回淤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东航道水沙条件相对较优,泥沙回淤主要集中在拦门沙航段,具有进一步提升通航标准的空间,在同等条件下可选择优先开发东航道。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理调查,并结合拦门沙形态的测量,泥沙与河床演变的分析,对长江口拦门沙航道特性作了研究。这些信息有助于长江口与三角洲港口的选址、码头泊位规模的确定与长江口拦门沙航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王慧  魏贞伦  陈洁 《水运工程》2015,(11):121-124
基于卡西姆港Ahsan航道拦门沙地区1972—2007年的海图及水文资料,探讨该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及其对航道轴线的影响。结果表明:Ahsan航道形态与拦门沙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稳定,但90年代随着人为因素的增加和自然演变,东侧边滩不断向西淤涨,Ahsan航道轴线走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近期航道周围的海床冲刷速率增大,航道周围的水深变浅,淤积较严重,给航道维护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深化河口演变和河口治理的理论认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对河口拦门沙及最大浑浊带的生成机制及界定、泥沙密度层化、河口平衡剖面下的输沙特征、径流与丁坝工程对平衡剖面的影响、反映纵向环流影响的河口水团滞留时间(水龄)、航道回淤物理过程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减淤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洲某铁路港口联运工程项目,对80000DWT深水航道工程的泥沙回淤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该地区泥沙特性和运动特征;阐明泥沙问题是关乎本项目航道工程成败的一个关键难题;提出在航道两侧设置拦沙堤的工程措施来减少航道的泥沙回淤。建立二维潮流泥沙模型,计算不同拦沙堤方案下的泥沙回淤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应铭  赵越  马兴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7,(11):86-9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蒋文芳 《水运工程》2007,(12):80-84
介绍闽江口拦门沙浅滩在二期整治工程以来水文泥沙、水下地形演变的主要特征,以及拦门沙航道进一步增深治理的指导思想和整治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伶仃洋滩槽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培九 《水道港口》2001,22(2):73-79,90
伶汀洋水面开阔 ,岛屿众多 ;径流来水来沙量大 ,入汇口门多而分布不均匀 ;潮汐弱 ,潮流强弱平面分布不均匀 ,因而造就了当今的三滩两槽的淤积形态。两槽的形成与中滩的发育演变相辅相成 ,随着东、西滩淤积抬高和中滩淤积南移 ,必将导致东槽南段的西南汊进、排水能力不断减小 ;与此同时西槽北端因西滩的挤逼和推移质淤积也将日益萎缩 ,中滩北段漫流日益增强 ,必将导致切滩夺主 ,在伶仃浅滩与拦江沙之间将重新冲开通道。顺应滩槽演变趋势 ,因势利导 ,挖通拦江沙与伶仃浅滩间的沙梗 ,不仅可使伶仃洋航道收“一劳永逸”和事半功倍之效 ,而且还可提高排沙能力 ,使伶仃洋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仓至南通河段两个重点碍航河段——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的碍航特点,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目标是使12.5 m深水航道从目前的太仓港上延至南通港.通过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该一期工程平面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能起到较明显的沙体守护效果,通州沙顺堤和齿坝能遏制通州沙及狼山沙沙体左缘的冲刷后退,并能遏制狼山沙窜沟的冲刷发展,且狼山沙东水道碍航浅段水深条件有所改善.一期工程亦能起到较明显的白茆沙沙体守护效果,能遏制沙头冲刷后退的趋势,该工程对白茆沙头部南侧的小沙包有较明显冲刷作用,白茆沙南水道进口段有一定程度冲刷,航行条件改善.因此预计一期工程可以达到工程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太仓至南通河段两个重点碍航河段——通州沙水道和白茆沙水道的碍航特性,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 航道一期工程,目标使12.5 m深水航道从目前的太仓港上延到南通港。通过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该一期工程的平面方案在 平常水沙2 a和丰水年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该工程方案的通州沙工程能起到较明显的沙体守护效果,通州沙顺堤和齿坝 能遏制通州沙及狼山沙沙体左缘的冲刷后退,并能遏制狼山沙窜沟的冲刷发展,且狼山沙东水道碍航浅段水深条件有所改 善。白茆沙工程亦能起到较明显的沙体守护效果,能遏制沙头冲刷后退的趋势。该工程对白茆沙头部南侧的小沙包有较明 显冲刷作用,白茆沙南水道进口段有一定程度冲刷,航行条件改善。对比分析表明方案在1 a丰水条件下对河床的调整趋势 与两年平常水沙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工程效果略有减弱,总体上来说该工程方案在两种水文条件下均可以达 到工程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福姜沙水道位于长江下游澄通河段中部,为长江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较剧烈、碍航最严重的水道之一.为了满足沿江和上游港区的发展需要以及深水航道向上延伸的建设要求,结合相关资料对福姜沙水道近期河道演变及演变特性进行分析,认为福姜沙洲前段和如皋中汊近年保持稳定,略有冲刷,双涧沙上部及沙头冲淤进退对福中及福北水道影响较大,深槽不稳定,深泓摆动较大,是影响福北和福中水道航道条件的关键洲滩.  相似文献   

15.
陈中  刘璐 《水运工程》2018,(3):99-105
利用实测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分析南槽江亚南沙演变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江亚南沙沙头窜沟发育,江亚南沙下沙体整体向下游淤涨,5 m沙尾下延成为南槽5.5 m航道维护困难段,同时江亚北槽冲深发展,主要是由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导堤封堵原九段沙窜沟以及南槽主槽与江亚北槽之间存在的水位差,南槽河床持续发展的结果。随着江亚南沙头部窜沟、江亚北槽的发展、贯通,南槽河段将形成新的分流支汊,对南槽整体河势、航道治理不利。  相似文献   

16.
杨兴旺  林强 《水道港口》2013,34(1):50-54
福姜沙水道分为福姜沙南、中、北3条水道。福北水道开放之初,航道条件较好,河床整体较为稳定。但近年来,随着左岸六助港附近心滩的迅速发展,福北水道上段河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对航道维护及靖江港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福北水道近十多年来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及演变原因,提出后续维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及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19.
南汇嘴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实测底质采样资料为基础,对南汇嘴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ao&Collins沉积物趋势分析法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总体上看,样品粒级变化不大,主要以粘土质粉砂、粉砂为主。没冒沙区域由于受到特殊地形以及水流的影响,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南汇东滩在横向分布上,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粗再逐渐变细;南滩受风浪影响,近岸浅滩沉积物颗粒组成较粗,而远岸区域海床颗粒较细。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浅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南汇嘴区域沉积物运移方向主要是从口外向西输移,汇聚在南汇嘴附近;杭州湾北岸沉积物主要是向东输运,达到芦潮港西侧水域后逐渐转为向南或向南偏东离岸方向运动,对芦潮港附近水下岸坡的冲刷后退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锟  张雯燕 《水运工程》2018,(6):142-149
通州湾海区地形复杂,滩槽相间,形成涨潮漫滩和落潮归槽的潮流特征;同时又是粉砂质海床,泥沙易起动易落淤。潮流是该海区的主要动力,维持着该海区的滩槽格局。针对滩槽地形下复杂的潮流条件,以通州湾港区二港池匡围一期工程为例,利用MIKE21-HD二维潮流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不同东围堤特征工况下的潮流条件,推荐渡汛前的东围堤暂建长度,以控制堤脚位置的潮流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