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本文推导的部分预应力砼迭合梁的设计方法,在使用阶段计算时采用考虑二次受力迭合效应的折算弯矩,在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设计弯矩,从而将迭合构件的设计转化为非迭合构件的设计,并且采用控制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或非预应力钢筋应力来满足裂缝宽度控制要求,利用该方法进行部分预应力砼迭合梁的设计,可以较迅速地求出同时满足强度和裂缝宽度限制要求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面积。  相似文献   

2.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冻融循环与疲劳加载交替试验,分别建立冻融环境下混凝土与钢筋疲劳剩余强度退化模型;考虑冻融循环对疲劳损伤的促进作用,在混凝土剩余强度退化模型中引入冻融应力增大系数;基于混凝土与钢筋剩余强度退化模型,从结构体系可靠度角度出发,运用蒙特卡罗法对交替试验的构件进行可靠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冻融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可靠度呈指数型衰减,可靠度计算结果与百分位秩法结果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预弯复合梁是钢—砼复合而成的一种既具有钢结构的某些特点,又具有预应力钢筋砼的某些特点的受弯构件。文中介绍了有关预弯复合梁的工作机理、施工工艺、力学特性及设计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采用的预应力构件,都由高性能砼浇筑而成。除预应力梁外还有预应力面板,预应力面板共计1014块。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砼预应力面板在我公司预制厂还是第一次,无现成的生产台座,因此需新建预应力面板制作台座,见照片1、2。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性能砼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于光镇 《中国水运》2010,(1):192-193
砼二次结合面粗糙处理,通常采用人工糙化法和机械糙化法。混凝土缓凝水冲法是砼表面糙化处理的新工艺,在施工实践中掌握好该新工艺的操作要点,熟悉主要参数和影响因素。在混凝土构件施工中推广应用,尤其在钢筋较密集的砼构件中应用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6.
王小明 《港工技术》2010,47(3):35-37
一般预应力损失是计算预应力构件在使用前损失的那部分预应力,对于构件使用时载荷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则没有考虑。有研究表明,构件使用过程中的载荷也可能会导致预应力损失或导致残余预应力减小。通过3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加载试验表明,加载在24 h以内并不导致构件产生钢筋松弛预应力损失,而且还会因为混凝土的徐变使残余预应力微量增加。同时,试验还显示重复加载、卸载对残余预应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的预制梁设计都采用了预应力砼构件,其中预应力轨道梁芯棒尺寸为6300mm×1500mm×1100mm,见图1。宽度超过预制厂以往生产过的最大预应力梁,现有台座无法满足该尺寸构件制作要求,考虑到今后更大型预应力梁的生产,建议新造台座。  相似文献   

8.
田双珠  邓雷飞  郭畅 《水道港口》2011,32(3):207-212
为保证码头作业的安全,利用钻孔法测量了某在役预应力轨道梁梁底测点处的混凝土应变。根据物理关系计算了梁底现存应力,当检测出现应变片粘贴角度发生偏差时,采用修正系数的方法对采集到的应变计算梁底现存应力,取梁底应力的平均值。建立了考虑钢筋应力输出和混凝土压应力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分析的结果,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钢筋应力和梁底中心混凝土压应力的关系,计算出在役混凝土轨道梁的残余预应力,并与按规范法计算出的残余预应力进行比较。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结果合理有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李永斌 《中国水运》2010,(9):201-202
系统的说明了在考虑平弯时预应力钢束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在改进和完善《公路桥涵施上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其计算精度,为保证预加应力的准确可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宝华 《水道港口》2007,28(6):430-433
现行规范计算值和试验测试数据表明钢筋有效预应力规范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大,因此按规范设计构件时,可能出现预应力不足的危险,给构件使用带来安全隐患。采用ANSYS有限元降温法模型虽能直观的模拟出钢筋预应力损失,但未能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带来的第二批预应力损失,造成了模型计算值远大于试验测试值。  相似文献   

11.
抗拔桩的承载力除受桩身强度、桩侧阻力影响外,桩身裂缝通常起控制作用。通过改变抗拔桩内受拉钢筋的数量、直径,改变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方式改善抗拔桩的抗裂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工程造价的提高,且改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预应力混凝土桩土接触模型,分析了在抗拔桩内增加预应力钢绞线后桩身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在上拔力作用下,预应力钢绞线对桩身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能够在桩长范围内有效建立,增加预应力钢绞线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拔桩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力是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得到准确的构件挠度计算公式,文章建立了物理模型和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ANSYS有限元模型和物理模型的数据与改进的挠度公式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残余预应力是预应力构件的重要特征参数,关系到构件的承载力大小和安全状况。残余预应力与诸多因素有关,且关系很复杂,准确计算残余预应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已建成结构进行现场检测是获得残余预应力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中引入超声波来检测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的残余预应力。根据声学和力学的理论知识,推导了残余预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温度补偿。在测量承载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时需要测量纵横超声波的声时和计算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分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有关耐久性和耐久性极限状态定义的总结,结合港口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可用于结构设计的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和采用螺纹钢筋作为预应力筋的梁、板,以承载力、挠度和纵向裂缝宽度分别劣化到某一限值作为控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对于采用钢绞线或钢丝作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和采用螺纹钢筋作为预应力筋的桩,以钢筋脱钝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以树脂胶粘剂为介质的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能满足该体系要求的固化期在3、6、12个月左右、抗压强度50 MPa以上的胶粘剂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对预应力筋在不同时间张拉锚固作业中的κ和μ进行测量;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腐蚀试验;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制作了8根预应力受弯构件进行试验,并与同条件制作的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胶粘剂固化后的缓粘结预应力构件的工作性能,几乎和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相同。通过几个缓粘结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表明该体系的施工工艺与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相近,简便易行。该体系将后张法中的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相结合,使传统的预应力技术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元法计算平板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钻孔前后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残余预应力时,应变片的位置选择很重要;建议合理的贴片位置,并给出检测残余预应力时的修正系数。这一研究成果是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残余预应力的基础,可以为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渡槽是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立体交叉输水建筑物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文中运用有限单元法对渡槽进行应力、变形分析。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DINA建立正确合理的计算模型。模型中的预应力钢筋采用杆单元,混凝土采用块体单元。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节省材料,构件抗裂性能好,刚度大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应用广泛。但是在实际施工应用中,众多专家发现桥梁上部构件预应力的损失较大,能够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20%~35%。如何有效地减少桥梁构件中预应力损失,是预应力混凝土现场施工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准确的找到预应力损失的成因及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后期的使用运营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某渡槽长390.40m,设计流量7.93 m~3/s,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能极大的提高结构抗拉抗裂强度,故槽身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渡槽。通过对渡槽跨度的分析,采用30m跨预应力混凝土U型渡槽作为分析标段。针对该标段渡槽,采用三维ANSYS有限元技术分析其受力、变形性能,揭示预应力U型渡槽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情况,检验尺寸的合理性,优化预应力钢筋布置。计算结果显示,该渡槽30m跨U型渡槽结构应力、变形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钢筋结构布置合理,可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环境条件下考虑荷载影响的氯离子扩散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钢筋锈蚀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氯离子侵蚀是海洋环境下钢筋锈蚀的首要因素。根据相关文献给出的不同海洋环境、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实验数据,通过拟合给出氯离子扩散荷载影响系数与构件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式及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公式,建立了考虑荷载影响的氯离子扩散模型。多组现场实测数据检验表明,建立的考虑荷载影响的氯离子扩散模型是合理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