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7,(7):38-42
从海上通信角度出发,介绍基于Ka频段的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第五代卫星通信系统结构,包括卫星、地面站及用户终端,并对Inmarsat-5卫星的Global Xpress及Fleet Xpress业务的技术特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从船员私人通信、远程医疗、远程监测、海上宽带网络等方面分析Ka频段在海上通信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海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最后对航运公司应用Inmarsat-5卫星系统及我国开发高吞吐量宽带卫星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船舶通信效率,改善海上通信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内信息     
中国海事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服务系统覆盖水域安全管理规则》征求意见;中国海事局发布关于实施《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交通运输部采取措施完善海峡两岸砂石船管理;海事卫星宽带业务将覆盖全球;中国海事局发布关于核对船舶登记范围船籍港的通知;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事》2008,(10):70-71
海事卫生宽带服务实现全球覆盖 近日,第四代海事卫星中的第三颗卫星从哈萨克斯坦成功发射.标志着海事卫星宽带服务已能全球覆盖。发射成功的这颗海事卫星,是Inmarsat(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经过10年研发的第四代海事卫星的第三颗。该星的入轨运行,实现了海事卫星宽带移动通信服务全球无缝隙覆盖,它为我国远洋船舶、境外工程作业机构、应急和安全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航耙吸挖泥船分布在全球海域沿海区域施工,在安全生产监控管理方面存在着监控盲区、无法远程实时查看船舶状态及船舶设备智能报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卫星宽带系统的全覆盖,通过搭建船舶"虚拟专用网络",构建了耙吸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船舶安全管理的实时、可视,切实提高船舶和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海事卫星船站数据传输信道选择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对通过国际海事卫星系统实现船舶远距离海域数据传输中,信道选择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远洋船舶数据传输和监控系统提供一个适合于任何Inmarsat船站配置的信道选择优化控制流程。首先,对目前船舶上安装的各类Inmarsat船站的数据信道、传输速率及费率进行了分析;然后,综合传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因素,提出了信道选择优化原则,并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网络现状,给出了F船站ISDN和MPDS信道选择的数据量临界点;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计算机控制的船端信道选择优化控制流程。对通过海事卫星船站实施数据传输实现通信费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航海技术》2010,(4):18-18
<正>据参加中国首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介绍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于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三步走"发展路线图为: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  相似文献   

7.
根据卫星气象学知识和方法,结合海上实际应用经验,探讨了卫星云图在中国沿海船舶防台中的应用方法,并以0801"浣熊"台风为例进行了说明。卫星云图在船舶防台中的应用包括:①判断热带气旋生成的可能性;②确定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③确定热带气旋的强度;④判断热带气旋的移动。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防远海船舶交通事故、海盗事件以及恐怖袭击等,通过分析我国远海海事监管的现状和国际低轨卫星发展趋势,针对我国远海海域急需有效监管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低轨卫星AIS数据建立我国远海海域船舶监管的方案.方案发挥了低轨卫星的特点,突破岸基AIS系统监管的局限,实现远海海域船舶监管低成本、高效率、大范围的目的,实现我国对全球AIS数据掌握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正杨学忠,55岁,在广州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珠海淇澳岛雷达站工作,被同事们亲切的称呼为"老杨"。"老杨"自2003年便驻守在岛上负责雷达的日常养护和运转管理,一守就是15年。淇澳岛雷达站位于珠海淇澳岛最高点,200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覆盖伶仃、矾石水道以及横门东水道北至横门口等珠江重要水域,是广州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七站一中心"的组成部分。淇澳岛雷达站覆盖的珠江口水域日均船舶流量超过4 000艘次,是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之一,雷达站的正常稳定运  相似文献   

10.
与陆地通信相比,国内海上通信存在通信资源有限、通信速率慢及通信成本高(包括建设费和使用费)等局限性.为解决该问题,中海电信于2010年启动了海上卫星宽带技术和应用的研究,以高带宽、低费用、多应用、广普及为目标,与国内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发出了船舶卫星宽带系统——中海电信E海通.该E海通采用VSAT卫星技术和船载动中通天线,实现了海上通信从窄带到宽带、从高成本到低成本应用的跨越,提供了船舶信息化应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成山角水域,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被称作"海运咽喉"、中国"好望角",历史上曾是中国水上交通事故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每年,在这片水域航行和作业船舶超过80万艘次,每天过往商船300余艘次,渔汛季节,每日有上千艘渔船在成山角水域活动。数量庞大的渔船、商船混杂,使海上交通事故易发、频发。出于对该水域安全监管需要,2000年,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下称旧版"两制"),并于当年通过审议并正式实施。旧版"两制"实施后,有效缓解了成山角水域事故频发状况,改善了覆盖区内的通航秩序。"然而,随着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几年,途  相似文献   

12.
<正>成山角水域,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被称作"海运咽喉"、中国"好望角",历史上曾是中国水上交通事故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出于对该水域安全监管的需要,2000年,我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了《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和《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随着航运经济的蓬勃发展,现航经该水域的船舶数量大幅增  相似文献   

13.
钟子洋 《中国海事》2022,(4):50-52,56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保障体系,海巡船艇作为该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被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船岸宽带通信问题限制了海巡船艇发挥移动监管、搜救及指挥中心等作用.结合我国高通量卫星发展现状,针对海巡船艇在日常海事管理中遇到的信息化宽带通信等问题,提出了高通量卫星船岸宽带通信解决方案,基于深圳海...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卫星多媒体应用技术研讨会上,北方波尔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成功地研制开发出一套卫星多媒体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让人们在移动中通过卫星网络接收卫星直播节目,随时随地享受信息服务,进行双向通信交流,并且直接接入互联网。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小型化的无线宽带卫星应用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海上宽带卫星通信对于航海安全、海洋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介绍了第五代海事卫星海上宽带通信系统FX(Fleet Xpress)实现方式,FX系统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了船舶作业实时视频监控、船员WiFi上网等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我国北斗一号启动,到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有8颗卫星在轨组网,实现区域性卫星导航,2012年有望覆盖整个亚太地区。预计2020年将有35颗导航卫星飞天织网,像美国的GPS系统一样覆盖全球。目前,导航卫星有GPS的32颗、格罗纳斯的22颗和2颗伽利略实验卫星,再加8颗北斗卫星,增加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  相似文献   

17.
海上宽带业务的英文全称是Fleet Broadband(简称FB),是海事卫星第四代卫星移动宽带业务应用于海上的名称。它具有覆盖范围广、海上通信能力强、高可靠性的优势,可以保证船舶在全球海上任何一个地点,得到高质量、高可靠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斗卫星在船舶导航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北斗卫星系统在船舶导航应用中的系统构成和定位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由于测量误差的干扰造成信号载波相位错误而导致的定位精度下降问题研究多频载波的组合方式以减少误差干扰;最后将获取到的船舶位置坐标经过变换在电子海图上进行显示,实现船舶导航。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系统对水域单元的全面覆盖和对重点水域的多重覆盖,更高效地监控航行船舶,借助LINGO(Linear Interactive and General Optimizer)语言建立VTS雷达站选址-配置双目标优化模型,实现总成本最小和水域单元被监测的稳定性最高的目标。运用LINGO程序求解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高效地实现对水域单元的全面覆盖和对因建筑物、岛屿等遮蔽而存在盲区的重点水域的多重覆盖。赋予目标不同的优先级,可得到不同的选址-配置方案。将LINGO程序运行20次,结果稳定,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在内河航运还是海上货物运输,为了保障水路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必须要加强船舶的实时监控。北斗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研发的一种有源三维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实时通信等功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船舶监控系统,系统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监控系统的数据通信技术。试验表明,基于北斗卫星的船舶监控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船舶定位精度高、时效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