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极端灾害天气的增多,建港条件恶化,已建斜坡式护岸不能对后续建设的危险品管廊形成安全掩护。论证掩护危险品管廊斜坡式护岸的防潮、防浪和越浪量标准,采用规范公式计算掩护危险品管廊的斜坡式护岸堤顶高程,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越浪量、越浪水面线、越浪落水点位置和波浪力,分析越浪对斜坡式护岸后方危险品管廊的影响,提出堤顶高程无法满足越浪量控制标准的管廊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护岸防护工程中防浪胸墙顶高程主要由潮位和波浪爬高确定,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由于水深浪大,为了满足防洪设计要求,采用传统的海堤结构断面,需要较高的堤顶及防浪强高度,严重影响景观和后方土地开发利用。本文以某人工岛项目为例,探讨降低防浪墙顶高程和控制越浪的设计优化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的 Q28码头为全直桩的高桩梁板式码头,采用重力式沉箱作为后方陆域吹填的挡土墙结构,并利用抛石形成护岸。针对其结构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的特点,通过施工期的波浪场数值模拟及物理模型试验,对该码头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主防波堤延伸段施工尚未对施工区域形成整体掩护时,重力式沉箱结构可以对后方的陆域吹填及板桩码头施工提供一定程度掩护,桩间抛石护岸则可以有效地减少直立式沉箱壁的波浪反射作用。同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设计断面提出优化建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波浪物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针  栾英妮 《水道港口》2014,(2):130-134
通过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起步工程港内波况和码头上水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方案在W向波浪作用下,迎浪侧波浪直接穿过进港航道边坡进入港内,波浪在直立码头间发生来回反射,港内波高较大。设计方案在WSW向波浪作用下,迎浪侧航道边坡对波浪的折射现象较W向明显,港内波浪的多次反射现象与W向时基本一致。优化方案一将迎浪侧进港航道边坡开挖,波浪折射到港外,港内波高减小。优化方案二北侧防波堤延长至874 m,对港内的掩护优于优化方案一。优化方案三在优化方案一的基础上,将东侧码头外端1 km码头型式改为高桩码头,在高水位时桩式结构的反射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低水位时反射效果略明显。  相似文献   

5.
岛式防波相对于常规的接岸式防波堤结构,其功能更为简单明确,即为单个码头提供掩护。在考虑到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满足其特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设计标准可适当降低。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采用欧标计算防波堤堤顶越浪量及防波堤堤后有效传递波高。根据越浪量及有效传递波高的控制要求,确定岛式防波堤堤顶高程,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岛式防波堤堤顶设计高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以黄骅港某原油码头工程为例,根据码头使用要求,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以越浪量为控制标准,对该码头后方护岸挡浪墙顶高程及其结构型式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得出最优方案,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公务码头的业主需求,通过爬高法和越浪量法对公务码头防波堤堤顶高程和进行了评估并拟定初始断面,采用物理模型对防波堤挡浪墙、护面块体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和优化,以越浪量控制堤顶高程达到了有效减低工程造价、与周边环境协调的目的,可供类似项目的设计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斜坡式护岸顶高程的确定,往往会对护岸工程总体造价产生较大影响。依据工程实例,根据理论公式进行护岸顶高程分析,重点分析了越浪量控制标准。根据越浪量控制标准确定护岸顶高程后,进一步分析越浪水舌作用距离。最后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越浪量以及越浪水舌作用距离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斜坡式护岸顶高程,应根据护岸实际掩护功能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越浪量控制标准;2)同时应分析越浪水舌作用距离,以便为护岸后方的场地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舟山市泗礁岛的车客渡码头工程建设情况及工程海域特点,以高桩承台式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比3种不同设计方案下高桩承台式结构后的次生波波高及透射率、上水越浪情况,以及原设计直桩方案和修改方案结构所受到的波浪力,并对原设计直桩方案结构前挡浪板夹缝处的流速进行测量,综合整个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比不同方案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直桩方案堤前波浪条件较斜桩方案差,而斜桩方案堤后波浪条件较优;由于结构设计高程接近波浪作用较强区,越浪及破碎波浪冲击均较大,在设计中应对结构上部排水和受力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6,(6):578-583
文章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日照港石臼港区海岸防护工程中胸墙的越浪量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物理模型对不同高程下胸墙越浪量进行研究,确定了胸墙顶高程为7.5 m时,可满足越浪量控制要求;然后,对有无潜堤作用下,防护工程胸墙的越浪量和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水位时,50 a一遇波高作用下,潜堤对后方防护措施影响较小,但是100 a一遇波浪作用时,由于波浪在潜堤处产生了破碎从而导致波高发生衰减,因此提高了后方防护设施胸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某护岸前部开挖港池对护岸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前后,6 t扭王字块体和胸墙均失稳,胸墙后部冲刷严重,堤脚附近波高增减幅度约2%,胸墙后越浪量增减幅度约9%。开挖港池后护底块石轻微变形,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护岸破坏的直接原因是胸墙顶高程偏低,越浪水体在胸墙后产生较大冲刷坑,引起胸墙失稳,从而导致护岸结构破坏。综合考虑护岸、码头和取水口头部的关系,得出了护岸修复断面图,经过物理模型试验的验证,修复断面安全可靠,并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亲水景观堤岸设计与一般护岸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求防浪设施不仅要具有保护陆域不被侵袭的安全功能,而且要与周边自然景观、当地文化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堤岸的亲水性.以大连港东部地区搬迁改造项目护岸、填海工程及亲水岸坝设计为例,论述了亲水景观堤岸设计中的总体布局、断面结构选择、堤顶高程确定等问题,这些都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规则波作用下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特性开展研究。将试验结果与各家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规范公式并不适用于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系数的计算。Kriebel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Kriebel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一定波浪条件下开孔双挡板式高桩码头透浪系数的半经验公式,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计算透浪系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丁飞虎 《水运工程》2023,(5):178-181
针对装配式高桩码头设计建造过程中缺乏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相关研究的问题,对装配式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归纳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的需求、类比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置原则,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总结预制与预埋分离、一体化协同设计的原则,提出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基础设施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从而提高装配式高桩码头智能化系统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推动装配式全专业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嫔 《水运工程》2020,(8):100-102
建在海洋环境中的高桩码头,桩基础改变了水质点移动的路径和水流剪切力,可能产生海床土颗粒的运移或冲刷,这样的冲刷会给结构和基础的稳定性带来威胁。采用国内外5种常用公式,对高桩码头局部冲刷进行计算,并与工程的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波浪和潮流进行叠加,得到波流共同作用的流速,再运用韩海骞和JS公式计算拟建工程区的桩柱局部冲刷深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高桩码头装配率及标准化程度低,存在现场和水上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大,船机和施工人员配置多,作业面狭小,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以大构件、高装配率为总体设计理念的全装配式高桩码头,并成功应用于连云港某码头。本文以全装配式高桩码头为例,类比传统高桩码头,介绍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全装配式高桩码头采用模块化装配方式,遵循标准化、大构件、少节点的原则,具有显著的工期短、效率高、经济节约、绿色低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连某护岸工程平面布置方案,通过波浪三维稳定物理模型试验,分别对工程前设计波浪要素和斜坡护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地形条件下近岸处波高会大于深水处波高,值得设计特别注意;采用同样重量的护面块体,在击岸破碎波的作用下,浅水段的护岸稳定性不及深水段,底部块体的失稳会导致上部块体的下滑、坍塌,从而使断面失去防浪功能;在某些情况下,斜向浪对扭王字块护面块体的作用比正向浪偏于危险。因此,工程设计需要特别注意斜向浪和击岸破碎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桩码头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桩码头基桩与单桩最主要的区别是其存在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存在对应力波在高桩码头基桩中的传播有明显的三维效应影响。根据国内外基桩完整性检测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应力波在普通单桩与高桩码头基桩中的传播特性,以及二者的区别;高桩码头基桩完整性检测亟需解决的问题,即确定最佳的击振位置和信号接收位置;高桩码头基桩完整性检测研究的思路,包括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小波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楚东堂  李斌 《港工技术》2014,(2):54-58,68
由于上部结构的影响,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高桩码头桩基检测时,会出现不满足一维应力波基本假定的情况。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高桩码头群桩结构,发现桩顶以下10m深度范围内都会受到三维效应的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呈现出类似于浅部缺陷的特征。利用各种浅部缺陷的定位方法对该区域进行检测,得出纵波改进方法在该区域不再有效,只有结合扭转波检测等方法才能有效定位缺陷,对于实现高桩码头桩基质量的全面检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桩码头结构损伤引起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提出将宏观层面的横向位移、桩顶转角和微观层面的桩身应变作为高桩码头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基于工程实际建立了高桩码头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动力特性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合有限元模型和概率方法研究了高桩码头结构安全性能性能评估指标及其敏感性规律;得出宏观安全指标与桩的结构参数、强度参数以及土体参数有较大的相关性,微观安全指标只对桩的有效截面积及局部强度敏感。研究成果可为高桩码头结构损伤预警和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