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对某双艉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尾部结构在搭载阶段的变形情况进行研究,找出艉部结构的变形态势并估算出在通常状态下艉部结构的变形数值,为艉部结构搭载定位过程中反变形量的加放提供依据。通过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对比,使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对双艉LNG船尾部变形态势及变形量进行有效预报。结果表明:艉部结构变形总态势为z轴下沉变形,下沉量经过各阶段累积最终可达到-24.1mm/-17.9mm(轴/舵)。建议当EBZ01机舱底部总段以散吊形式搭载时放置+10mm反变形量,以总段形式搭载时放置+15mm反变形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船》2016,(6):19-21
文章从节约船台时间、控制综合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介绍了选择合适的船舶艉轴轴线定位方法。船舶艉轴轴线定位的3种常用方法:艉轴轴承座先与艉部分段焊接好,轴承座内孔镗孔,保证轴线;前后艉轴轴承座先通过艉轴管连接成整体,然后现场拉线,特殊烧焊保证轴线;艉轴轴承座先加工,内孔大于艉轴承外径20~25 mm,然后通过浇注环氧,保证轴线。  相似文献   

3.
《船艇》1992,(5)
现代舰艇的艉部形状大致有两种:方艉型与普通艉型。普通艉型又叫做巡洋舰艉。方艉是美国海军大多数现役水面舰艇的一大特征。这是因为方艉的优点一般多于巡洋舰艉。首先是方艉有利于内部布置;其次是因其形状简单,建造起来容易,造价低;更重要的是在高速下方艉产生的阻力比巡洋舰艉要小一些,从而使水面舰艇能用较低的推进功率获得较高的航速。另外,方艉还可增大艉部水线面面积,使浮心后移,垂向棱形系数也会减小。所有这些都会对耐波性产  相似文献   

4.
根据吊舱推进破冰船的破冰作业和推进器布置需求,分析该类船舶的艉部型线特征,即艉部较宽,型深和干舷较大;剖面呈V型;纵向平缓变化的船底;轻载水线以上的水线面形状丰满。并通过示例,说明了基于型线特征的参数选取在型线初步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对破冰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直叶桨科考船,运用有限元法,参考CCS《船舶振动控制指南》的相关要求,对其艉部区域振动固有频率进行计算,研究甲板板架、船底板架和舱壁板架固有频率计算的边界条件。讨论使用艉部舱段模型计算艉部固有频率的建模范围和附连水施加方法。结果表明,对于甲板,板架垂向建模范围要延伸到二甲板处;船底板架,垂向建模范围要延伸到平台处;横舱壁建模范围在纵向要延伸3个肋位。采用局部舱段模型计算艉部固有频率时,推荐建模范围为1/4船长;流固耦合法和刘易斯法2种附连水施加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推荐使用流固耦合法。  相似文献   

6.
1000吨级沿海出口货船的铸钢艉柱是船体结构的重要部件。为缩短周期,采用分段铸造、拼装焊接而成。本文就艉柱分段概况、装焊前准备工作、焊接要求、拼装焊接工艺、热处理、验收标准,以及检验结果作了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航母基本尺寸:主舰体长280米,水线宽度30米;副舰体水线宽度均为17米;主舰体和副舰体之间宽18米;两边分别外飘4米;航母总宽108米,主舰体满载吃水9.5米,两副舰体满载吃水6米。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船体结构在吊装过程中出现结构失稳、局部变形及屈由破坏等危险状况,提出了基于BLS(BIock Lifting System)吊装软件的船体结构吊装工艺优化设计方案。应用BLS软件对某型散货船艉部分段的吊装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校核了多种吊装工况下船体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根据校核结果对该艉部分段的吊装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合理的结构加强措施和吊装改进方案。通过对改进方案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估得到最优吊装方案,保证了该艉部分段吊装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八千吨级集装箱船船体建造方案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千吨级艉机型集装箱船,采用艉部结构首先成型的分段船台塔式建造方案,并根据最佳经济效益确定分段尺度和重量,选定船台定位基准分段,采用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分段无余量上船台。实践证明,上述方案对缩短船台建造周期和提高船舶制造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川崎电工株式会社最近在她的下田船厂给一条叫“Sutoretia Maru”的船装了艉球鼻。艉球鼻安装的位置是在船艉中心线部,靠近重载水线。球鼻和船艉产生的水波会相互作用,可以减少海面波浪及船艉逻辑上的阻力,以达到节约动力的目的。艉球鼻理论的研究是在东京大学进行的,该大学在世界范围内是研究波浪产生阻力的权威。在该校的指导下,川崎重工成功地发明了艉球鼻。装上了艉球鼻后,“Sutoretia Maru”在时速20.3海里的时候与她刚建成时比较,能节约5%的动力。在巡航速度上,她每小时增加0.25海里。如果在集装箱船或大型车辆船上装了艉球鼻,每年将可以节约燃油费用七千万日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芜湖造船厂在建造300箱位集装箱船中,用普通镗排通过技术改进加工出高精度艉管孔和舵承孔的方法。这一方法降低了该船艉管加工的成本。一、300箱位船的技术要求300箱位集装箱船艉管与艉管轴承采用过盈0.01~0.03 mm压配合;艉管前后铀承及密封装置,选用日本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适用于大方形系数半滑行艇的浅槽消波艇型,在常规尖舭方艉艇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在艇底部设计了一个从艏部至舯部的浅槽道,以改善阻力与兴波性能。开展了该新型浅槽消波艇型与常规艇型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艇体周围流场、艏、艉兴波、航行姿态及阻力的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浅槽消波艇型具有艏艉兴波小、艇体阻力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拖带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进场就位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综合工程,整个拖航船组的操作技能较普通大型船舶的拖带要求更高。本文以"南海救118"轮自海口锚地拖带"勘探二号"平台至北部湾涠4-1井位就位为例,阐述进行该类作业难点与对策及注意事项,供同人参考。1 拖航前的准备1.1 船舶资料(1)被拖船"勘探二号"总长94.0m、宽64.9 m、吃水9.0 m,6 956总吨、2 086净吨。"勘探二号"为艏部小、艉部宽大的近似三角形船  相似文献   

14.
一、主尺度及分段划分18000吨级散装货船总长160.00m,垂线间长150.00m,型宽22.00m,型深12.50m,设计吃水8.80m。其分段划分如图1示。全船共分67个分段:其中底部分段16个;半立体分段17个(包括1个深燃油舱隔壁半立体分段);舷侧分段9个;甲板及下甲板分段7个;隔壁分段4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型舰艉部分段详细的有限元模型,应用MSC.Nastran软件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艉部分段整体应力分布状况;分别对比分析了上层建筑端部过渡和舷侧开口的两种设计方案,并计算了上层建筑端部和舷侧开口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同时对××舰做了光弹性实验,实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了两者结果的有效性.文中还讨论了船舶结构应力集中分析中基准应力的选取问题,所建议的基准应力可以使相应的应力集中系数符合设计人员的思路,便于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型船舶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将轴系受到的艉部激励分解为垂向、横向和轴向的3个分量,通过在艉轴承对应节点处计入相应方向的载荷来模拟艉部激励的不同分量,利用ANSYS计算从单向艉部激励分量和多向艉部激励分量共4种工况来探讨艉部激励对轴系回旋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艉部激励垂向分量、横向分量均可以激起轴系的回旋振动,且垂向分量比横向分量的影响更大;而艉部激励轴向分量对轴系回旋振动没有影响;0 Hz~100 Hz频率范围内,回旋振动的共振幅度随共振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多个方向的艉部激励分量同时作用下,轴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响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十万吨级半潜船艉浮箱重量大,且由于半潜船艉部线型特殊,船底部无法布置坞墩,船坞阶段艉部基本处于悬空状态,若此时吊装艉浮箱,浮箱重量必会导致船体艉部产生下沉变形,这种变形对轴系的影响,存在极大的风险。为了避免干坞吊装浮箱对轴舵系产生影响,十万吨级半潜船经研讨确定在船舶起浮后在船坞内吊装四只浮箱。本工艺在保证吊装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浮箱吊装顺序,提前测量船体及浮箱对应位置精度数据,进行数据拟合,为快速定位吊装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水润滑橡胶艉轴承的振动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0.28 MPa比压下,水润滑橡胶艉轴承振动幅值的变化范围为水润滑0.25~0.81 mm,半干摩擦约0.27~0.68 mm;干摩擦0.92~2.57 mm,且振动频率皆在2 k Hz之内。该方法可记录分析水润滑橡胶艉轴承的真实运动状态、弹性变形以及振动等随时间、转速和润滑条件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双向航行极地船舶的基本设计与线型优化阶段,需要对艉部先行模式下的冰阻力进行可靠的试验预报。吊舱与螺旋桨对艉部船-冰作用存在影响,但现有试验规程尚未合理考虑在该影响下船舶冰阻力的变化。以中国双向航行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为原型开展冰水池模型试验,对艉部先行模式下连续破除平整冰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水上-水下联合摄录设备观测了船尾前冰层的破坏现象,并描述了螺旋桨对艉部船-冰作用的影响;结合艉部先行试验数据,提出了艉部先行模式下确定冰阻力的推荐方法,为艉部先行模式下的船舶冰阻力试验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双向航行极地船舶带来了艉部先行的全新冰区航行模式,然而现行冰级规范中针对艉部区域的设计冰载荷及结构加强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我国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为原型开展冰水池物理模型试验,对艉部先行模式下船尾与巨型浮冰的碰撞进行模拟。在碰撞过程中船体冰载荷由粘贴在船尾表面的触觉传感器测得。通过艉部碰撞载荷测试数据,建立了以船体区域因子为基础的艉部区设计载荷评估依据。通过对不同超越概率下艉部区域因子的考察,最终推荐IACS或DNV的建议值,用于双向航行极地船舶的艉部区结构强度设计。针对不同冰级规范艉部区域因子取值的差异,通过讨论设计极限状态与冰条件之间的对应,指出区域因子与极限状态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