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舶》2017,28(z1)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船舶行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生产出各种大型的科学考察船,利用这些科研考察船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能够帮助我国掌握更多的新信息,对我国海洋考察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就对科学考察船的船舶管理及船员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规范化管理措施帮助科学考察船更好的开展考察工作,带动我国科学考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7月26日上午,上海市标准化协会船舶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海洋船标准化专题技术报告会,以便于科技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对我国海洋船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化情况有所了解、探讨和交流,以促进船舶工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会上,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秘书长张伟东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专业领域的标准化现状和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智能化方面的需求来源及主要影响因素,列举了3种可供借鉴的系统在实现方式上的层级划分方法,指明了相应作用;细化讨论了海洋科学考察船关于智能化前端设备、智能化领域系统、智能化集成平台3种粒度类型的需求来源、实现路径、运用形式及相关特点;指出了相关粒度类型的实体可用于船舶智能化需求分析论证、规划设计、配套保障等应用实现,包括粒度划分、功能性能明确,分析了实体间关系及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洋科学是以调查为基础开展的科学,获取有效、高质量的海洋探测数据是认知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科学考察船是获取海洋探测数据的重要基础平台,其管理与运行水平,决定了其运行效率。先进的船舶性能是基本的先决条件;完善的科考设备是获取精准海洋科考资料的关键技术支撑;规范的船舶管理是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技术队伍是获取科学、准确调查资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介绍“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代化改装前后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和技术状况。重点介绍“大洋一号”船舶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和特点、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及系统海上调试和试验,以及发展海洋调查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海洋战略不断推进,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建造数量越来越多,从我国近几年建造的科考船来看,大多采用电力推进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船舶电站功率较大、配电系统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智能电站管理系统应用普及、数字化集成设备大量使用,使船舶电力系统故障多样化,故障查找困难,船舶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 某科考船电力系统特点我国某型5 000吨级科学考察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配备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  相似文献   

8.
《航海》2015,(1)
<正>现有远洋综合考察船三艘:"科学"轮"科学一号"轮"科学三号"轮一艘近岸科学考察船"创新"浮码头一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考察船队的管理机构。中心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岸上管理人员9人,船舶实验室技术人员22人,干部船员37人。船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上科学考察活动的强力支撑体系,承担过多项大型国际、国内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如国家"126"、"863"、"908"、"973"等重大科研出海项目。船舶航次项目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气象、化学、生物、海洋环保、海底缆线路由调查等多方面学科,取得了大量海洋观测现场资料,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挪威G.O.SARS号和日本CHIKYU号等科学考察船综合分析国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对我国现有的科学考察船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我国设计与建造新一轮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未来规划,通过细分特种设备类型、功能及其布置区域,分类研究与挖掘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安装控制要点,并最终较为系统地形成了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控制要素。通过加强海洋科学考察船特种设备装船要素的长期积累,为我国后续新造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海洋调查研究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其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科考船动力系统在电力推进、柴电混合推进等新型动力型式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建议,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选配、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孙伟  管鹏 《航海技术》2019,(4):8-10
<正>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深远海海洋调查任务量的不断增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Pohnpei Port)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调查船进行国外补给的首选。"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在执行中国大洋协会大洋第51航次期间,靠泊波纳佩港港口进行补给、加油和人员轮换。因以前国内很少有船舶停靠波纳佩港,笔者结合本船实际靠港经验,介绍波纳佩港口情况,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定一艘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合同金额3.41亿元,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超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该科考船船总长117.2米,型宽21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5.4米,设计排水量达到7920吨,最大作业排水量达到10,100吨,最大科考承载能力600余吨。该船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采用全电力驱动、DP2级动力定位系统,配备360°全视野驾驶室。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5,(3):25
<正>随着国家海运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采用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系统的船舶和海工产品正在设计、建造,包括科学考察船、海监船、起重铺管船、海洋钻井平台、起重打捞船、半潜船、救生船、平台供应船、布缆船、航标船等。为保证此类船舶安全,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第B-V/d节规定,动力定位船舶或平台上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均需经相应的培训才能任职。经过适任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的船员在国际劳务市场非常稀缺,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使得此类船员工资水平大大高于普通船员,薪酬一般按"时"计算。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船员在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国内外科学考察船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俄刻阿诺斯"号科学考察船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考察船的内部通信和对外通信需求,给出科学考察船综合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2月15日上午,一艘由温州民企参与投资、建造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温州中欧船业有限公司开工建造。据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首艘民间资本涉足建设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此次建造的是一艘总投资4亿元,设计排水量约4400吨,续航能力12000海里的海洋综合考察船。其中,船舶的设计和建造,由温州市航运公司——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负责出资,  相似文献   

19.
李岩  黄磊 《船舶》2017,28(z1)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发展趋势正追随后信息社会的步伐,以合作代替竞争,追求普遍和谐,使得学术思维和创造性技术革新成为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20.
刘春江  胡浩  崔濛 《船舶》2019,30(4):68-74
科学考察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噪声不仅会影响到科学家进行海上实验,而且对船员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故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是科学考察船的重要工作之一。该文结合“东方红3”号实船,介绍了该类船的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的特殊性,同时提出通风系统减振降噪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为科学考察船以及类似船舶空调通风系统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