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船舶》2017,28(z1)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7,28(5)
<正>为总结近年来国内海洋科学考察船领域的成果,交流我国科学考察船在需求、设计、建造和配套领域的技术经验,共谋科学考察船未来,10月20日,2017海洋科学考察船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船舶》编辑部承办。论坛以"专业·  相似文献   

3.
2月15日上午,一艘由温州民企参与投资、建造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在温州中欧船业有限公司开工建造。据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首艘民间资本涉足建设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此次建造的是一艘总投资4亿元,设计排水量约4400吨,续航能力12000海里的海洋综合考察船。其中,船舶的设计和建造,由温州市航运公司——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负责出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船舶建造过程中出现的实船的重量和重心与设计目标不符的问题,需在设计和建造船舶过程中对全船的重量和重心进行有效控制。以"雪龙2"号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为对象,对设计和建造该船过程中的重量和重心控制进行介绍。通过提前梳理控制对象、采取控制措施、合理分配许用公差、慎重处理超差问题、严格执行控制制度和全过程动态执行计划等方法,确保实船的重量和重心逐渐向设计目标回归,最终归纳出一种较为完善且有效的极地自破冰科学考察船建造重量和重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采用电力推进、大型化、集成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海洋科学考察船及其动力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科考船动力系统在电力推进、柴电混合推进等新型动力型式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大型化、集成化、低噪声、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向的发展建议,对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系统选配、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 COOK号、挪威G.O.SARS号和日本CHIKYU号等科学考察船综合分析国外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现状。对我国现有的科学考察船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提出我国发展海洋科学考察船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家海洋战略不断推进,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建造数量越来越多,从我国近几年建造的科考船来看,大多采用电力推进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船舶电站功率较大、配电系统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智能电站管理系统应用普及、数字化集成设备大量使用,使船舶电力系统故障多样化,故障查找困难,船舶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 某科考船电力系统特点我国某型5 000吨级科学考察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配备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  相似文献   

9.
胡小林 《船舶工程》2017,39(S1):212-217
饱和潜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潜水技术发展的最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水下大深度救援、海洋施工与作业、海洋科学考察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部分设计院所及船厂也都先后开始了饱和潜水支持船的设计研究及建造。饱和潜水系统复杂,控制精密,其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水下工程的成败,决定了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45m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该船饱和潜水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需要为饱和潜水系统提供支持的各种系统的设计情况,使得饱和潜水系统与母船各系统和谐地融为一体。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饱和潜水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舱底声学探测设备的类型、功能、安装形式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通过分析船载声学探测设备的系统组成,明确声学探测设备各部分在系统中所实现的功能,使我们对船载声学探测设备的系统有完整的认识。并深入研究声学探测设备中关键部件,包括舱底换能器、电气控制系统、表层声速系统等的设计要求,明确舱底换能器布置位置、表面声速仪采水位置等关键设计要素。同时,针对设备安装,厘清安装工艺工序,明确安装要素和精度要求,并着重强调声学探测设备安装后偏置测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测量关系。为今后设计和建造新型大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系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定一艘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合同金额3.41亿元,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超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该科考船船总长117.2米,型宽21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5.4米,设计排水量达到7920吨,最大作业排水量达到10,100吨,最大科考承载能力600余吨。该船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采用全电力驱动、DP2级动力定位系统,配备360°全视野驾驶室。  相似文献   

12.
多波束换能器安装方式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不同多波束换能器安装方式的优缺点。以某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为例,提出多波束换能器的几种安装方式构想,并通过CFD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和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对不同安装方案的流体特性进行评估。计算和试验表明:所采用的安装方式既满足多波束换能器的使用要求,又满足总体快速性的需要。多波束安装方式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通道系统艉门和跳板的建造、安装精度,以某船通道系统艉门和跳板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艉门和跳板建造、安装精度的3个关键因素(结构精度控制、铰链镗孔和轴孔同心度控制、密性控制)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关键技术,使艉门和跳板的施工顺利通过验收,提高艉门和跳板的建造、安装质量,缩短建造周期,确保船体的水密性能,为同类型船艉门和跳板的建造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重要突破。"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该船按照"与国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由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  相似文献   

16.
LNG船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昌德  王庆丰  李勇 《江苏船舶》2013,(5):15-16,32
在大型薄膜型LNG船最重要的货物围护系统的建造中,必须要使用一种专门的建造安装平台,它直接影响着LNG船建造的水平。通过LNG船货物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结构及布置的初步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指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核心问题,为今后我国LNG船舶的自主设计建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刚  曲宁宁 《船舶工程》2019,(10):前插6-前插12
正新中国的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走过了近60年的光辉历程~([1]),海洋科考足迹遍布五洋四海。海洋科考船是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是海洋能力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科考船的规划建设得到了国家多个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尤其是近10年,我国一批大型远洋科考船,如"科学"~([2])、"向阳红"、"东方红"、"大洋"和"雪龙"系列科学船的陆续批复、设计、建造与交付,几乎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缓解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一批主力调查船即将退役与当前日益增长、要求更严的科考调查任务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内外科学考察船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俄刻阿诺斯"号科学考察船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科学考察船的内部通信和对外通信需求,给出科学考察船综合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郭宁  汪秉文 《船舶工程》2014,36(2):56-61
本文以我国已投入使用的、装备最先进的海洋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建造的角度全面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重点剖析了该船配置的主推变压器、变频推进器、推进电机等的性能指标,分析研究了控制软件TP300的功能参数,深入探讨了不同控制模式的利弊。该系统中采取的预充磁对策、防风车效应措施以及24脉波谐波控制手段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验证。通过实船使用证明,该系统的设计和配置是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李征旭 《中国造船》2002,43(Z1):153-156
海洋风车安装船TIV-1为集自航运输船、自升平台起重作业为一体的多功能作业船舶,是国内外均未建造过的工程船,它有技术高于海洋平台的六条桩腿,在这一点上比海洋平台的建造技术难度更大.为了减轻结构的重量,同时又增加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这条船舶较多地采用了高强度钢,尤其是超高强度钢.本文介绍了海洋风车安装船TIV-1桩腿制造中的焊接难点及尺寸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