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来宝 《水运管理》1998,(12):16-18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九五”和21世纪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产生了巨大的集装箱运输需求。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化的发展,集装箱运输已从传统单程运输向多式联运发展。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运输领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国强 《集装箱化》1998,(12):19-19,22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早已存在,但一直发展缓慢,只是近30年来集装箱运输大发展后.多式联运在世界范围内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方式.集装箱运输应发展为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而多式联运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高级形式。当今世界,国际集装箱运输已进入多式联运时代。  相似文献   

3.
叶进  孙珽 《航海技术》2007,(2):33-34
集装箱运输由于其运输效率高、便于多式联运和运输质量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时至今日,集装箱运输日渐成熟,进入“门到门”运输的多式联运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干线船向大型化发展,港口的中转作用日益重要,以及多式联运日益完善。正是由于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4.
一、大型的航运公司运输业务巳从港到港向门到门延伸 传统的海洋运输,顾名思义只经营客货的海上运输,然而自集装箱运输发展后,海洋运输承运人除经营海运外,亦兼营码头装卸、货物仓储、集装箱中转站、内陆运输等,提供门到门海陆多式联运业务。 1988年美国的对外航运实施法(Foreing Shipping Practices Act 1988)中第二条定义为:航运服务(Maritime Services)系指海洋公共承运人以船经营港对港之货运及航运相关服务(Maritime—Related Services)。后者又称之谓多式联运营运(Inter-  相似文献   

5.
多式联运是以货物整体运输效能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在多式联运的各种组合形式中,水水联运凭借其运能大、运距长、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等比较优势,成为物流运输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江苏省作为我国水路运输大省和集装箱运输大省,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先天条件.充分发挥江苏省水路运输优势,推进实施内河集装箱水水联运和运输便利化工程,对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打造物流成本洼地和物流发展高地、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江苏省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针对其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江海河联运、口岸通关和信息联通等角度提出推进实施内河集装箱运输便利化工程的建议,以期促进江苏省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多式联运是伴随着集装箱运输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级运输组织形式,被喻为运输业的第三次革命。它是指通过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运输企业或运输代理企业)负责承运,一般以集装箱运输为媒介使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实行“一次托运、包干计费、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连贯运输。它具有非常显的优越性.待别是为货物的。  相似文献   

7.
多式联运讲座(1)——第一讲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水 《集装箱化》2002,(12):36-39
1 集装箱运输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是把散件的件杂货装于集装箱内,以集装箱为单元,装于运输工具上的运输.与传统的散件的件杂货运输相比,集装箱运输有利于节省商品(货物)的包装和仓储费用;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装卸和运输效率;缩短车船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以及便于开展多式联运.  相似文献   

8.
蒋工圣 《集装箱化》1999,(1):16-17,22
随着世界经济~体化、贸易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为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分工、生产与销售的需要,集装箱运输已从传统的港到港运输,向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即“多式联运”、实现门一门运输的转变。其特点是:不管运程多远或运输方式转变多次,货主只签订一份运输合同.一次支付、一次保险、一次托运。多式联运经营人员负责全程运输,它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制单和结算手续.加速了货物资金周转与货运速度,提高了货运质量,真正为货主提供了“快速、准时、便捷、价廉、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航运界发生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杂货运输逐渐采用集装箱运输;港一港式的以船为主的海运业发展成门一门式的以集装箱为中心的海陆并举多种运输工具参与的集装箱联运或多式联运(以下均称为联运).这个变化称之为集装箱化。它的出现使海运业承担的风险由海上延伸到内陆,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优质、快捷、经济,适合多式联运和实现门到门运输的优点,被世界上公认为是运输干杂货物、机械设备、固态和液态散货的先进运输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叶国庆 《集装箱化》2014,25(10):18-21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经过50多年的快速发展,该运输模式逐渐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集装箱多式联运主要有海铁联运、陆桥运输和空桥运输等多种形式。海铁联运是以航运公司作为整个多式联运运输链的主体,联合航线两端的陆上运输部门共同开展的多式联运形式。  相似文献   

12.
吕长青 《集装箱化》1998,(1):8-11,30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贯彻交通部、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加强多式联运市场的规范管理,促使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向高级的形式——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下面就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情况、制定《规则》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如何贯彻实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程言  陈义 《中国水运》2006,4(5):151-152
国际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具有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及服务质量优的特点.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本文探讨了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及其特点,介绍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以及船舶经营的多样化,世界各国的集装箱公司在激烈的海运竞争中,为不断提高运输质量以求更多地获得运输市场份额.纷纷投资码头、堆场、集装箱列车、集装箱拖车.内陆点货运站以及建立各货运代理网络.逐渐地从原来的海运承运人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过渡。在国际多式联运的经营中,各船公司具有何种特点呢?首先,从其多式联运的种类形式看,主要有国际海铁。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成果(单证项目)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推广这一成果,对改变我国集装箱运输管理落后状况,加速运输事业发展,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营口口岸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起步晚,正处于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16.
多式联运起源于美国一战期间的集装箱运输,它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高级运输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将至少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连贯起来,实行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最终实现货物运输“门到门”服务。按运输范围可分为国内多式联运和国际多式联运;按参与的运输方式可分为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海公联运、海公铁联运等。这种运输方式能够使铁路和海运、公路、内河运输完全地结合成一条运输链。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充分发挥了集装箱运输优势,集高效、便捷等特点于一体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是最为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我国大部分码头都进入了自动化的升级优化,集装箱多式联运对全自动化码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系统则是对多式联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本文主要研究了EDI信息系统在多式联运中的应用及发展,并且对未来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北美等集装箱运输发达地区早在60年代就开始发展多式联运运输,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海铁联运量占适箱货总量的90%以上,而我国1996年海铁联运量仅占海运港口国际箱吞吐量的3%,上海口岸1996年仅为1%。本旨在分析我国特别是上海口岸海铁集装箱联运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内陆"无水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龙 《中国水运》2005,(4):54-55
继沿海、沿边地区靠天时和地利得到快速发展后,我国实施了向中西部转移的经济战略,使内陆地区经济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外贸运输——特别是能满足“门到门”运输需求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港至港”运输模式,客观上要求内地口岸也具有“直通”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传统渔船制冷设施设备落后,装卸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存在作业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运输品质差等问题;相比之下,集装箱船以集装箱为运输对象,装卸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作业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运输品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有集装箱船搭载少量渔业冷藏集装箱并在公共码头完成装卸和集散作业的成功案例,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渔船运输.随着冷藏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日益成熟,我国远洋渔业运输有望从传统渔船运输模式向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