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团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愈来愈受到企业的关注.本文以原船厂在团队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实践为例,在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维修公司如何开展团队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基于博弈论的工程项目团队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存在"搭便车"行为,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工程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提高工程项目团队绩效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工程项目团队治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船舶设计是一项涉及众多单位,部门及人员的庞大工程。在船舶项目进程中,设计师团队的有效协作和配合,是实现船舶并行设计的重要因素。首先通过剖析几种典型的传统船舶产品开发设计组织模式,归纳其优点与缺点。根据并行工程的理念提出了船舶设计集成开发团队的概念,并从团队的组织模式、构建原则和构建步骤几方面进行定义,重点包括团队规模、人员结构、工作计划与任务分配、团队运行与管理模式,冲突协调过程等。由此建立了满足并行工程要求的船舶设计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组织。实现了跨部门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决策、高度协同设计。使团队组织更灵活、更快速,极大的提高船舶设计工作效率和缩短船舶项目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4.
董泽清  彭海峰 《中国水运》2010,(11):127-128
工程项目团队的激励机制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激励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工程项目团队的激励机制,得出当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可以很容易地从团队的绩效中得到观察并分离时,就可以很容易地满足预算平衡约束和整体及个人利益的同时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互惠偏好行为对团队成员之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是推动团队良性发展的关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互惠性偏好,构建了双代理人情境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互惠偏好下隐性知识互补性对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的影响、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的影响及激励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期望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互惠性偏好情境相比,互惠偏好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成员隐性知识互补性与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正相关程度更高;互惠偏好可以明显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努力水平;不同互惠偏好程度下,激励行为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部期望收益,但在相同的互惠偏好程度下,激励行为不一定能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的期望收益.结合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互惠性偏好下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政策,为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效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率先提出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文化理念,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更蕴含着企业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工作作风。它还包括共同价值观、行业规范、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业准则、文化建设等方面。因而企业文化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是激发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活力之源。当今,注入文化内涵而构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新特点。 一、企业文化的要素 一个组织的文化由若干要素构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其中对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要素有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1.共同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美国学者彼德斯与沃特曼对美国获得成功的公司进行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从木桶理论看和谐团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与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强企业的团队建设,应注重加固"长板"以发挥优势;弥补"短板"以提升能力;进行团队协作,构建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周山 《珠江水运》2011,(17):82-86
细究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黄河文化系统,一个是长江文化系统。这两大文化系统各有源头,各有特点,相互之间又有许多的交流和融合。两大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共性,即华夏文化。对这两大文化系统产生的源头、各自形成的标识特征、价值取向及其思想代表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中国文化重心转移的逻辑合理性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以宽 《中国水运》2009,(12):58-58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航道发展的必然需求 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是航道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航道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将为全体职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梅芸  韩春玲 《中国水运》2010,(10):77-78
水利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兴水利、除水害、保护水资源及与此有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过去我们谈文化仅仅强调其精神层面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载体——作为物质文化的水利工程和水利活动本身。文中除了介绍水利文化的内涵更强调在弘扬水利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看重水利工程、水利活动、水利人自身具备的灿烂文化,只有肯定它们的文化价值,才能使我们的水利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扬,才能更好的为水利工作提供精神上的保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团队管理的思想和实践,具体描述了厦门东渡公司在引进团队管理思想的实践中,对团队管理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陈强 《中国港口》2006,(9):40-41,49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成员中所共同持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经营哲学、理想、信念、道德水准,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辐射功能。薪酬制度与企业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它体现在:一方面,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薪酬  相似文献   

13.
梁明诚 《珠江水运》2013,(21):24-25
海事文化建设脱胎于海事工作的前沿阵地,以海事人员的广泛认同并内化为价值信念为目的。在当前被海事系统全面广泛铺开建设的大浪潮里,也夹杂了隐忧。以广东海事文化建设为例。整体来看,广东海事文化建设还要树立更明确的原则与更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广东海事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提炼;广东海事文化的开展亟需更丰富的文化载体与传播渠道;海事基层工作者与社会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马晓雪  王蕾  尚姝 《世界海运》2012,35(10):12-15
探索航标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根据航标文化建设现状,分析新时期航标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拓展航标文化功能、优化航标制度文化和丰富航标精神文化内涵三方面,提出加强航标文化建设的举措,谋求新时期航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欧盟认可组织质量评估和认证机构(QACE)年度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上经成员选举,中国船级社(CCS)伦敦海事中心主任王晨当选欧盟认可组织质量评估和认证机构主席,任期两年。欧盟认可组织质量评估和认证机构(QACE)成立于2010年11月24日,由欧盟认可的12家船级社按照欧盟《船舶检查和检验组织共同规范和标准条例》(EC 391/2009)第11条款规  相似文献   

16.
石平 《中国船检》2005,(8):22-24
近年来,全球海事界不断推出新举措、新理念。比如海上安全链、油轮建造采取双船壳、散货船和油轮施行共同规范等等。研究这些举措与理念的文化内涵,对安全与海洋环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业界、同行的诚信品质便凸现出来。诚信构成了现代海事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时平 《珠江水运》2009,(9):24-25
连续举办了四届的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汇集了区域内各方的文化认同,珠江区域文化正随着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凝聚与发展。随着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不再局限航海日活动本身,逐渐向航运文化、管理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延伸。构建珠江区域文化内涵,探索珠江区域文化建设成为珠江水系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15,(1):6-7
<正>张春阳先生是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航海文化传播者。他特别对上海沙船文化一往情深,致力于"上海沙船文化节"的申报,还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了把崇明建设成为"沙船文化休闲体验岛"的提案,渴望获得行业的认可和支持。正在筹备"沙船文化展"项目的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一行慕名探访。在嘉兴船模工作室里,围绕航海史研究的共同兴趣,他们谈得海阔天高,兴味盎然。张春阳先生认为,中华古代造船与航海史上开拓性的创造与发明,是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中辉煌的篇章。人类海洋文化形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团队理论认为,最优工资契约是团队产出的线性函数,本文利用团队理论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探讨了R&D团队绩效考核和团队薪酬制定方案,并进一步制定了团队薪酬在研发人员中的二次分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所有活动都与“文化”这两个字眼息息相关。企业档案所具有的保存价值决定其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潮中,企业档案派上了用场。本人就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让档案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