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别对温州中心渔港防波堤的3种不同轴线布置、不同长度方案进行了工程前后平面二维潮流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渔港内外底床冲淤计算。根据这些模拟和计算结果,从潮流及地形冲淤角度对防波堤的合理轴线布置和防波堤合理长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符家英  叶跃飞  曾滟 《水运工程》2021,(10):125-130
防波堤尺寸及口门布置方向对港内各处波高分布、港池泊稳效果及港池淤积情况都有较大的影响,防波堤及口门的合理布置是渔港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针对工程实例的波浪及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从港内掩护效果、操船安全性、港内泊稳情况等角度对海南某一级渔港防波堤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口门布置方案进行比对分析与优化设计,为渔港防波堤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峡道独特的地形和位置使得峡道内或峡道间存在水动力和泥沙运动、沉积作用、地形冲淤等相互作用。以虾峙岛渔港工程为例,结合现场水文测验和实测地形资料,分析海域动力泥沙环境和渔港工程实施后的海床泥沙沉积过程;并通过潮流数学模型研究渔港防波堤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流变化,从动力机制上解释了海床冲淤变化的原因。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提出增加口门宽度,恢复涨落潮动力的整治思路,并通过泥沙数学模型预测了相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可为类似岛群峡道港口工程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树森  韩西军  阎勇 《水道港口》2005,26(3):134-138
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工程海区的潮汐、潮流、风、波浪、含沙量及底质等自然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潮流和波浪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方法,对不同建港方案的年淤积量及一次大风天气情况下悬沙和推移质泥沙淤强分布和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就该工程对渔港泥沙淤积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工程海区的潮汐、潮流、风、波浪、含沙量及底质等自然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潮流和波浪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方法,对不同建港方案的年淤积量及一次大风天气情况下悬沙和推移质泥沙淤强分布和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就该工程对渔港泥沙淤积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桐照渔港由于周边围涂工程,现有部分锚地和码头淤积严重,对渔船避风安全提出挑战,拟规划实施渔港扩建工程。根据该水域的资料搜集与现场水文泥沙实测数据分析,对水动力与冲淤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海域潮流场与悬沙分布进行数值模拟与复演计算,为渔港扩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本水域涨落潮流向大致与潮汐汊道走向一致,呈现往复流趋势,沉积物类型属粉砂质黏土,悬沙粒径与此基本相当,淤泥质海岸主要呈淤积趋势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在当前水动力条件下不会产生较大的冲淤幅度,现状桐照渔港码头、东北侧航槽及港湾等水域平均淤强0.2~0.3 m/a,最大可达0.50 m/a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有关潮汐通道浅水槽建港问题,以辐射沙脊群黄沙洋水道末端的条渔港为例,首先,进行了自然条件分析;其次,构建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并对工程前后整体海区的潮流流态、特征点横流大小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泥沙经验公式计算条渔港区港池及航道的年回淤量。以上数据可为港区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淤泥质海岸防波堤布置潮流泥沙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在淤泥质海岸建筑防波堤引起的港内泥沙淤积问题,以坎门渔港三期防波堤工程为例,采用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研究不同的防波堤布置对潮流、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港内泥沙淤积的角度看,在淤泥质海岸布置防波堤时宜尽可能保持工程前的流路。  相似文献   

9.
天津中心渔港作为一个新建海港,航道的选线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及建成后的维护费用。为此,在充分认识中心渔港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对进港航道尺度进行了论证,进而对航道拟选线路方案进行了泥沙回淤分析。研究表明,选择航道长度相对较短、航道走向和水流夹角尽可能小的航线可以明显减小工程后泥沙回淤强度。  相似文献   

10.
渔港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缺少完善的标准文件,同时渔港锚泊水域及码头作业条件相较于一般港口工程更为严格,因此渔港水域布置方案对后期的顺畅运营具有重大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规范、地方规划及标准总结渔港防波堤、码头及锚泊水域建设标准,并以阳江闸坡世界级渔港为例归纳渔港建设设计思路;依据当地波浪观测资料分析渔港作业特点,在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近期忽略掩护频率较低的偏北向浪的实施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并结合波浪数学模型和整体物理模型等试验对水域布置进行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结合温岭石塘渔港二期防波堤工程,探讨防波堤的轴线布置方案与断面结构方案,重点研究了桩基档板透空式防波堤这一较新型结构,该防波堤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潮流影响小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渔港评估指标体系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渔港管理部门在进行渔港初步评估时节省人力、物力,对渔港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渔港评估。简化后的指标体系繁简适中,科学合理,结果符合实际,可供有关部门对渔港进行管理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和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法,探究多通道狭长型海湾沈家门渔港悬沙输移规律及输沙机制,并分析其对海湾疏浚工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受岛屿阻滞和地形限制,海湾泥沙输移主要由潮流驱动,潮流泥沙的输移规律表现出极强的复杂性.净输沙趋势主要由欧拉余流和斯托克斯余流共同作用的平流输沙主导,含沙量滞后引起的潮泵效应对净输...  相似文献   

14.
舟山岛域围垦对邻近水道泥沙运动和海床演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海域岛域围垦与一般近岸滩涂围垦不尽相同,具有地理位置和水动力环境的特殊性。采用舟山钓梁围垦区附近海域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邻近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后2个时期的水文泥沙调查资料,对岛域围垦环境下水道附近海域泥沙动力和海床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岛域围垦后螺门渔港水道潮汐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潮流流速大幅度减少,潮流挟沙能力随之减弱,净输沙量减少了90.1%,且净输沙方向由落潮方向变成涨潮方向。泥沙动力条件的改变促使水道及附近海域海床冲淤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围垦前槽冲滩淤演变为围垦后大幅度淤积,水道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6 m。根据分析认为,围垦工程改变了水道悬沙的输移沉降模式,围垦前大量的泥沙以过境形式输移,而围垦后悬沙进出因围垦而形成的岙湾将以沉降为主。  相似文献   

15.
温岭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位于温岭市石塘镇,渔港防波堤布置在隘顽湾的东侧,工程主要特点是风浪大、涂面高程低、地质条件差。作为防波堤设计的主要技术难题,软基处理方式是防波堤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控制性要素。以温岭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防波堤为案例,综合分析施工技术、施工工期、环境影响、工程投资、工程管理等因素,对防波堤堤基处理方案进行优选,为类似渔港防波堤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钓浜渔港是温岭市中心渔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波堤建成后历经"卡努"、"麦莎"等超强台风正面袭击,护面结构严重受损,存在着安全隐患,修复工程技术难点是处置数千个人工块体。先进行波浪断面模型试验再确定施工设计图,并采用分解坡面块体形成垫层的新技术,解决了修复工程技术难点。工程完成后,钓浜渔港抗灾能力已提高到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温岭石塘渔港二期防波堤工程,探讨了防波堤的轴线布置方案与断面结构方案,重点探讨了校基挡板透空式防波堤这一较新型结构。这种结构的防波堤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对潮流影响小的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结构,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MIKE21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与污染物扩散模型对三亚中心渔港内部污染物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渔港内部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解决污染物超标问题,并重点研究了引水管规模对三亚中心渔港水质提升效果。通过对不同规模引水管0.5 m~3/s、1.0 m~3/s、1.5 m~3/s、2.0 m~3/s四种工况情况下的水动力、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分析比较,选取最为经济合理的引水管规模,并给出水环境提升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振冲碎石桩技术在石岛中心渔港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其在渔港工程中的适用条件、使用优点、施工工艺及主要设计参数;结合质量检测结果分析了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法在渔港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以在渔港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臣  闫建英  王绪亭 《水运工程》2011,(11):125-128
采用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delft3d软件技术,建立了天津港临港产业区潮流二维数学模型。模型建成后,首先通过实测潮流、潮位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在计算成果与实测资料达到相似要求后,对模拟海域潮流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天津港临港产业区近期相关工程竣工后工况进行研究,给出了工程区海域及工程近区潮流详细特征,最后对天津方通集团临港产业区物流码头工程进行了通航本质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