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并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了损伤和损害。因而,IMO制定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控制和管理含有外来水生物和病原体的压载水;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相似文献   

2.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6(1)条规定:“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海洋污染,或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或新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的和有害的变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要求国际海事组织考虑制定有关压载水排放的适当规则。2002年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峰会要求采取所有级别的行动,加快制定处理压载水中入侵外来物种的措施。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无节制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损害或伤害。为处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倪耀能 《航海技术》2007,(B03):27-29
为了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于1997年11月27日第20次大会通过了A868(20)号决议—《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使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降至最小程度指南》;2004年2月13日于伦敦签订《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2004)(以下简称公约)。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船舶通过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和病原体,IMO制定《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及相关导则。根据该公约和导则的相关要求及目前船用压载水管理系统研发、批准和型式认可现状,对公约及相关导则实施中船舶将面临的公约D2标准适用日期、压载水管理系统选型以及船舶履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浅析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煜  王兴琦 《世界海运》2005,28(2):43-45
船舶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对海洋环境所造戍的侵害已经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危害海洋的四大成胁之一。2004年2月9日至13日关于船舶压载水管理的外交大会在伦敦IMO总部成功召开,大会最终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本文对该公约进行了简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即将生效实施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文中论述了公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就公约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履约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即将生效实施将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论述公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公约生效将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履约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7,(12):14-17
<正>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4月23日在英国伦敦通过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旨在防止、尽量减少和最终消除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造成的外来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6年9月8日,公约满足生效条件,于2017年9月8日生效。作为近年来IMO在环保领域制定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之一,其实施将对全球航运业及相关产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势必加速航运业的洗牌与深度融合,给我国航运业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防止船舶压载水转移外来生物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和各国纷纷制定公约和法律控制和管理含外来生物和病原体的船舶压载水。美国从联邦到地方都就船舶压载水管理进行了相关立法。介绍联邦和各有关州的压载水立法现状及法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压载水管理公约解读及现状公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功伟  郦平怿 《航海》2011,(3):49-53
1压载水管理公约背景 为了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E:/lyy/HHAI1103总部召开了船舶压载水管理国际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