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港口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生产力要素的重要平台,港口使各种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并形成了诸多具有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等功能的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城市的集聚,促进中国港口城市以及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港口经济作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型经济,在一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港口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惠凯 《中国港口》2004,(11):11-13
<正>港口城市,是指以港口为窗口,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以比较发达的港口经济为主导,连接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城市。港口城市是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城市作为港口的载体,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与港口有机融合,达到港城互动发展,才能成为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3.
试论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前言 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仅仅涉及保护生态平衡,合理使用土地、岸线、水域等自然资源,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外延,诸如港口功能转换的灵活性、空间布局的多元性以及与城市政治、经济、人文、地缘文化的可适应性等。 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可视为一种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形态发展所进行的描述。尤其是水路形态与陆路形态的结合,实际上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社会进步的过程。 每一座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都是独特的,因而难以简单地作出比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成功的港口城市必有其共性:港口充分依托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信息,不断发展,日臻完善;而城市经济也充分利用港口门户走向世界,实现“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这种港口与城市相辅相成、共同繁荣的模式,正是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印证。  相似文献   

4.
苗丽静 《世界海运》2013,(12):12-15,47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架构中,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临港产业集聚为主要形态的港口城市往往具有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港口城市创新是一种吸纳多种创新要素、以利益相关者为创新主体的创新过程。港口城市创新发展的成功与否与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取决于其综合创新配套、航运制度创新和科技协同创新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荣凯 《中国港口》2004,(5):18-19,17
<正>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福建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了构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宁德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区位和资源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生产力布局的中心地带。在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宁德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枢纽作用,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把宁德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重要的新兴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在可惜.如何利用湛江良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对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一直辐射到港口的腹地城市。中国港口经济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9月3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港口杂志社和时代地产珠海公司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港口城市经济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珠海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遇发展、优化布局、自然和谐",十多位港口经济城市发展专家学者,以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共同讨论了新形势下城市与港口如何合力发展、加强合作,如何共同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推进港口城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港口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平台。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交通部提出了沿海港口要加快资源整合,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发挥港口群  相似文献   

9.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作为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型经济,有着强大的集聚与扩散能力,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港口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计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明确其在港口城市中心地位的关键.针对港口的业务广泛性、公共产品性和区域独占性等特性,引入里昂惕夫逆矩阵和凯恩斯乘数,建立一种改进的港口经济贡献投入产出乘数模型.通过上海港的实证分析,表明了港口对区域经济具有乘数增长效应,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由浅入深地论述了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港口城市的明显优势,以及利用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这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既揭示了港口、产业与城市关系的变迁过程,也揭示了港口与城市关系相互作用的机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港口的作用愈发突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已成为港口城市和区域振兴崛起的强大动力。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烟台是港口群城市,依托港口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西港区是烟台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进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2001年以来,青岛港提出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战略,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而进行的。青岛港已经具备了发展港口物流的各种良好优势和条件,建设铁矿石物流中心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发达港口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协调港口区域的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使有限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和谐,营造优美港口城市,实现现代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天津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是欧亚大陆桥重要的桥头堡。从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比较,天津是我国北方地区第二位城市,在港口物流、进出口贸易、制造业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天津市区域地位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成为京津冀大都市连绵带的核心城市,带动我国京津冀地区以至更大区域范围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两个中心"不是终极的、静止的和孤立的概念,其既受外部环境影响,又与城市自身条件息息相关,需要用发展的、动态的和全面的思维去审视其建设过程和发展阶段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15个重点港口之一,大连等港口城市既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是"国际物流中心"(简称"两个中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充分发挥“两个中心”在城市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积极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梳理城市与“两个中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港口发展与城市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研究构建包含港口与城市之间的DEA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出港口城市发展的有效性以及构建生产函数测定港口对港口所在城市经济贡献的显著性,并分析了港口与港口城市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每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发挥城市文化优势来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港口城市作为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体,是城市的一种特定形式。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的迁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城市的建设;为港口城市发展注入现代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使其在未来的综合竞争中获得巨大优势和不竭动力,已成为各国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港口资源优势是汕头最大的优势,做大港口经济是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9月3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港口杂志社和时代地产珠海公司共同承办的"2013中国港口城市经济研讨会"在珠海成功举行。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遇发展,优化布局,自然和谐"。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