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种新型液压联锁系统进行了功能动作和联锁机理分析,以阀和液压缸的内泄漏潜在通路对联锁可靠性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针对电液换向阀的内泄漏、制动器液压缸的压差锁、液动换向阀的旁通孔对联锁可靠性的影响,采用理论推导和建模仿真的分析方法,找出了电液换向阀零位遮盖量、压差缸弹簧、旁通孔直径等联锁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式,得出并验证了该液压联锁系统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新  胡亚安  黄群  马仁超 《水运工程》2016,(12):204-208
为考察某升船机船厢防撞装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设计船舶现场实船撞击试验。观测结果表明,以设计速度船首、船尾撞击防撞装置,船舶均被防撞梁有效地阻拦;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缓冲油缸的油压、活塞杆受力和行程增大,工作特性与设计基本一致;船舶线型、撞击位置对防撞梁运动、受力、缓冲时间等影响较大,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陈燕平  汪华  李杨 《机电设备》2010,27(4):32-35
针对某船用主推进调距桨装置液压系统,建立了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在AMES-im液压系统专用仿真软件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即在液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选用不同额定流量的电液比例换向阀,仿真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实现与螺旋桨调距液压油缸的最优匹配,并通过对螺旋桨负荷工况下的螺距比采用PID控制,实现桨叶螺距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度量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针对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的耦联性与运行风险的模糊性,融合决策实验室方法(DEMATEL)和模糊理论,构建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模糊度量模型。从垂直升船机不同运行工况的角度出发,分析垂直升船机运行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的耦联性;构建基于DEMATEL的指标赋权模型,开发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的模糊度量方法,并以三峡垂直升船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垂直升船机系统机构运行风险等级为Ⅳ级低风险,但仍须关注船厢与闸首间隙漏水、船厢门无法正常启闭、防撞装置无法正常升降、间隙水无法正常充泄和闸首门无法正常启闭等导致垂直升船机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应重点关注船厢水面波动对垂直升船机运行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明  陈新 《水运工程》2020,(2):67-70
针对三峡升船机防撞桁架下降速度异常的问题,分析有杆腔回油口节流面积、桁架摩擦阻力、桁架下降行程减速点3种因素对防撞桁架下降速度变化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防撞桁架下降动作的力学模型,结合防撞桁架的液压系统、机械机构、电气控制等原理,采取数学方程建模和AMESim仿真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得出3种因素对防撞桁架下降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杆腔回油口节流面积、桁架摩擦阻力、桁架下降行程减速点这3种因素均会明显造成防撞桁架下降速度异常。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变频液压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在Matlab Simulink软件平台上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与实测值比较,修正所建的模型,直至仿真计算精度达到较高水平.说明变频液压舵机系统仿真时,不可忽视变频电机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机械结构中存在的间隙、液压系统中存在泄漏等因素.仿真计算结果说明,当增大控制器比例系数、减小转舵油缸面积和转舵油缸中心线与舵杆中心之间的距离时,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失控船舶在码头或岸边靠泊产生的冲击问题,采用节流阀、蓄能器、液压缓冲油缸进行缓冲吸收,设计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利用AMESIM搭建船舶靠泊液压缓冲系统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船舶总质量、船舶速度、蓄能器气囊压力、节流阀通径对系统缓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失控船舶的冲击问题,船舶总质量或速度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均增大,蓄能器气囊压力或节流阀通径增大,靠泊液压缓冲系统吸能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升船机提升系统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升船机提升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有传动机械、船厢、水体、客轮、钢丝绳和调平油缸等。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提升系统的运行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采用水弹性理论,对提升系统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整体动态数学模型,为今后计算机仿真及系统的优化设计、安全度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汲国瑞 《船舶工程》2015,37(12):35-39
介绍了绞吸挖泥船新型台车缓冲系统的组成及其液压控制回路,详细分析了该类型缓冲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台车系统、桩土模型进行简化,然后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缓冲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得到了上、下行走油缸张力和钢桩反馈弯矩的峰值随波浪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还研究了缓冲系统在蓄能器处于不同的预压值下的缓冲性能。为以后此类缓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峡升船机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组成特点及其运行特性分析,提出了液压系统运行维护实际中对运行温度变化的分析需求,结合系统组成特点进行了运行温度变化理论分析,建立了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的温度仿真模型,找到了正常运行工艺下对接锁定机构液压系统在典型环境温度下的运行温度变化规律,为液压系统的设备运行、维护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船用液压缸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压冲击影响船舶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可靠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液压缸缓冲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液压缸缓冲过程数学模型,推导理论最优的液压缸结构形式。搭建基于AMESim的阀控液压缸液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液压缸活塞结构与不同初始间隙下的液压缸缓冲特性,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理解、使用和设计船用液压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修船》2015,(3):21-25
文章针对深潜器耐压壳体电缆填料函间隙泄漏,建立填料函间隙泄漏模型,并进行间隙泄漏量的理论分析;根据填料函泄漏量的影响因素,设计泄漏量正交仿真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各试验组的填料函间隙泄漏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各仿真模型泄漏发生时的动态过程,并计算出各模型的泄漏量。运用矩阵分析法对各模型泄漏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泄漏量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13.
郑卫力 《水运工程》2022,(9):112-115
三峡升船机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且运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高,极易出现停机故障,因此,保障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是三峡升船机建成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三峡升船机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在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在设备设施运行改造、实船试验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指出了三峡升船机通航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港口科技》2009,(4):47-47
笔者2月26日从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船闸又一科技项目《反弧门液压启闭机缸旁管路优化设计研究》近日正式投入推广应用,三峡船闸24套反弧门油缸开始改造施工。三峡船闸共有24套输水阀门液压系统,担负着从上游通过每一级闸室逐级向下游输水的重任,而输水阀门的立式油缸和缸旁阀组位于闸面,常年经受风吹雨淋日晒,工作环境恶劣,极易造成液压管路密封老化渗漏,而部分阀件和接头在地下管沟内会遭受雨水浸泡,给液压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5.
屈斌 《中国水运》2015,(2):49-51
作为目前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难度高、运行控制复杂特点。为确保三峡升船机的安全运行,三峡升船机采用先进计算机监控系统并配以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实现三峡升船机的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了三峡升船机电气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吊臂及被动补偿装置数学模型与试验研究蓄能器介入后吊臂油缸的抗冲击性能。通过实验验证得知:在油缸缩回阶段,蓄能器存储吊臂摇摆能量,缓解油缸运动冲击产生的压力波动,发挥明显的抗冲击性能;在油缸伸出阶段,蓄能器的释放油液导致油缸先加速后减速,减少泵的供油,降低系统能耗,但同时加剧了系统振动,降低了电液控制精度,根据蓄能器释能特性降低输出控制信号限制泵的供油量的方法可有效缓解超调响应,提升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杨曙东  周元春  罗博  刘书胤  危敏  吴亮 《船舶工程》2011,33(4):32-35,59
研制一种用于控制高速绞车的大通径滑阀式换向阀.利用ANSYS对换向阀在压力-热共同作用下进行耦合分析,获得温度分布及热变形结果,分析阀体、阀芯变形对配合间隙的影响,确定滑阀最佳初始配合间隙为31μm.试验表明,在此配合间隙时滑阀换向动作灵敏、泄漏量小,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尚桦 《水运管理》2021,(2):28-30
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根据对现阶段三峡升船机船舶过厢现状的分析,发现三峡升船机设备运行时间相对稳定,船舶进厢时间是影响船舶过厢时间的主要因素,结合三峡升船机船舶调度指挥运行实际提出缩短船舶进厢时间的应对措施。船舶进厢时间明显缩短对提升三峡升船机通航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某A型架吊机为研究对象,对吊架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通过分析油液清洁度和温度对该系统的影响及液压油含气量对体积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液压排气在A型架吊液压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变幅机构的控制中引入PID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推导并验证两同轴联接离心泵级间间隙泄漏量的理论公式,基于CFD仿真得出间隙前后压差和转速对级间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借鉴叶轮密封环泄漏量的理论计算,推导出级间间隙泄漏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将数值计算出的泄漏量与理论公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差距很小,验证了该理论公式计算级间间隙泄漏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