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2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截流是水电站工程建设施工的关键工程,而水文监测成果是截流重要的基础信息。溪洛渡水电站截流水文监测,有传统的方法,更突出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这些监测技术的成功实践,既为本次截流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帮助,也为以后在类似河流上开展监测贡献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技术,以直观的沥青混合料颗粒级配体积特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分形特性研究,从级配颗粒填充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颗粒级配组成和矿料间隙分布的统计自相似分形特性,给出了相应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岛法"可以定量描述级配颗粒组成的分形特性,利用"计盒维数"能够描述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张志强  任永利  李智 《公路》2012,(1):157-160
空隙率是沥青混合料最重要的体积参数,其影响因素很多,工程中较难把握.设计了3种集料、5个沥青用量和3种级配类型等因素的交叉试验,对空隙率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敏感性,以及指导工程应用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集料密度对空隙率的影响相对级配更为显著,工程中将其与最大密度线(MDL)结合在一起考虑,可获得更好的空隙率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5.
106.
细集料是沥青路面不可缺少的材料组成部分,由于天然砂的粘附性较差又是一种有限资源,品质较差的石屑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致使机制砂的大量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用机制砂的生产、应用及与其他细集料的性能差异,实验研究了机制砂及石屑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应用状况的跟踪,证明了机制砂是优良的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力。进一步的经济性分析表明,机制砂的价格因索不应成为其推广应用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某型发射装置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下导轨道岔摇臂被撞断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从电气控制的角度通过适当增加位置信号传感器,采集并利用弹簧摇臂系统的工作状态信号,实现设备在特定工作位置下的连锁保护。此外,通过给出弹簧摇臂系统在特定工作位置时的状态显示信号和声光报警信号,能够改善发射装置的人机操控界面。  相似文献   
108.
李智  杨佩昆 《公路交通科技》2000,17(5):56-59,68
根据局部系统最优原则,建立了提供偶发事件路线导行信息下的路网混合均衡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利用算例研究了模型解的特性及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9.
李智 《隧道建设》2018,38(11):1846-1852
地铁改造不同于新线建设,需要在不间断运营的条件下进行土建施工及设备的更新。为研究地铁改造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以佛山万科广佛线季华园站出入口及风亭改造设计项目为依托,结合周边环境变化,通过对冷却塔、出入口、风亭改造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土建、机电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案,并对施工的重难点及建设运营管理进行分析。由研究可知: 1)对周边条件受控的改造项目可进行非标准设计; 2)既有地铁附属结构改造施工前,非标准设计的相关参数需满足地铁设计要求; 3)设计施工方案应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动态落实专家意见,使改造更加人性化、经济化。  相似文献   
110.
正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增加到12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大石油能源的消耗,据悉到2020年,全球石油使用消耗总量65%以上是汽车用油。同时,石油的大量使用会严重污染大气,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在这一背景下,如不及时调整汽车产业结构以实现转型升级,则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