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71篇
综合类   112篇
水路运输   166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人世后过渡期,我国的疏浚吹填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有大型疏浚单位的长江航道局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准备、在营销方面大胆实行创新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获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第三轨受流器的结构原理。分析比较了弹簧式和气压式受流器与第三轨接触压力调节方式的特点。基于电接触基本理论详细的阐述了受流滑板与第三轨接触区的导电机理。接触区域的导电电路由无数微小的电阻及电容并联而成,接触压力通过影响微小电阻、电容的数量比例,进而影响接触面上的导电能力和磨损性能。标称静态接触压力的设计值接近或等于"法向压应力临界值"时,导电能力和磨损特性取得均衡。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沉管拖航是在外海、受限航道进行,现场需要10艘以上的拖轮控制沉管姿态,因此沉管拖航是隧道施工中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工序之一。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增加拖轮配合的熟练性,在首节沉管拖航前利用大型半潜驳船进行4次沉管拖航模拟演练,经过演练方式的对比和试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拖航工艺和浮运导航系统,确保了33节沉管的拖航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集装箱场桥传统门字路径作业的效率及能耗,提出根据码头运营操作调度指令、小车载激光扫描定位等信息等信息使吊具沿优化路径作业的控制方案。通过具体设计、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初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改善作业效能、开展后续研究指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超大型沉管在外海风浪流作用下的稳定定位,对沉管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工况,选择确定适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系泊锚系,并结合施工研究优化了的外海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的快速锚泊定位技术。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系泊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西贵港西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船闸安全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三边长后方交会法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三边长后方交会法的坐标计算、平差公式等,分析了其误差来源和控制措施,论证了三边长后方交会在精密测量工程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生产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伴生气通过火炬排放的方式已不可取。详细介绍了伴生气去重烃化处理的技术过程。针对海上采油平台的特殊工况,提出了利用伴生气作为燃料的主机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为有效处理动态增长的数据集,获得增量数据的聚类结果,文中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模拟数据分布,将原有样本所属高斯成分的均值和先验概率视为这些样本的代表点信息,并将其后验概率松弛为0和1两种状态,在密度参数新的迭代公式的基础上,依据标准EM算法设计增量式EM算法,避免了在估计混合密度参数的过程中对原有样本后验概率的重复计算,从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梯形机构的非线性空间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可以获得梯形机构和整个悬架系统及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在空间的运动轨迹,进而探讨了悬架系统与转向梯形机构的协调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