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目前我国沥青路面面层普遍存在的反射裂缝问题,设计了3cm厚度的ARAC-10级配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并在石家庄南三环辅道上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得出ARAC-10橡胶沥青混合料作为应力吸收层具有很好的强度、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和疲劳性能,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拌合、储存运输、摊铺等性能,路面设计上有效地降低了路面厚度,节省了材料成本。在对比中发现,若适当添加纤维,会使路用性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ARAC-10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层间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国外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中介绍了国外当前对沥青改性剂的分类及改性效果,对主要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与成果作了综述,并介绍了当前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生产商及他们的产品性能,对不同聚合物改性剂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3.
2点小梁疲劳试验随着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国内的应用,中国尚缺乏关于2点疲劳试验结果变异性的研究。通过不同种类沥青混合料的2点小梁疲劳试验,分析试件空隙率分布、沥青类型、混合料种类对实验结果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空隙率大小、空隙率变异系数、疲劳寿命大小、加载应变对疲劳结果的变异性影响没有一致性规律,反映出疲劳试验本身具有较大变异性而与实验条件关系不大。通过对疲劳变异性的概率分布统计,基于90% 保证率建议2PB平行结果采用变异系数≤50% 的标准,对疲劳结果质量指标采用Δε6≤10με的标准。  相似文献   
54.
沥青结合料零剪切粘度简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零剪切粘度是近年来提出的评价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新指标。文章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零剪切粘度计算模型及各模型间的结果比较,并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零剪切粘度作为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指标的评价情况。  相似文献   
55.
由于基于经验的Marshall和Hubbard Field混合料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澳大利亚运输部门、ARRB交通运输 研究所和沥青行业协会结合本国特点,并在ALF试验的基础上共同开发研制了一套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新型的旋转压实仪制备试件,应用车辙试验和抗辙密度试验来评价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56.
通过测试土石复合路堤的模型,研究土石复合介质压实特性和波动传播特性,着重探讨了石料粒径、含石量、压实机械等因素对该土石复合介质的压实特性和波动传播特性影响,提出土石复合路堤压实度波速公式,测试结果与挖坑取样等传统方法相比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快速、检测质量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欧洲对沥青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给出一些用于测定沥青高温特性的候选试验方法的评定结果。这是和沥青道路的主要使用性能——道路永久变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该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即哪些试验方法可以作为通用的欧洲方法而选为规范试验以及这些试验方法在将来的沥青评定细则中的可能用途。在CENTC336沥青的指导下,为了发展下一代沥青与使用性能相关的标准,该文也集中了一些欧洲沥青工业和不断取得进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8.
通过气动伺服BFA试验机进行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选用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腈纶纤维及自配橡胶沥青,采用NfNM法、Nf50法对比分析添加纤维对其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考虑了应变水平、沥青用量对混合料疲劳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类型的纤维对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1 100με,1 300με,1 500με下NfNM值提高幅度分别超过40%,90%,110%;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沥青用量成正比,而与应变水平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