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125篇
公路运输   409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347篇
铁路运输   263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青藏公路路基纵向裂缝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代寒松  盛煜  陈继 《公路》2006,(1):85-88
路基裂缝病害是青藏公路上继沉降以后的第二大类型路基病害,此种类型的病害与公路左右两侧的太阳辐射差异密切相关。病害统计结果表明,发生在阳侧的路基纵向裂缝有22.5条,占总裂缝条数的70.0%,占路基纵向裂缝总长度的65.0%;其次,从病害发生路段的道路走向来看,路基纵向裂缝病害主要发生在走向为S90°、W S60°、W S30°、EW 0°和ES60°的路段,在走向为ES30°的路段上仅发生1条路基纵向裂缝。路基纵向裂缝与走向间的这一关系主要与高原上特殊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规律和青藏公路主体走向有关。  相似文献   
62.
针对当前车型分类系统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用4条共聚物压电轴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阵列获取车型特征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传感器的特殊空间分布与车辆各车轴到达各传感器时刻的时空相关性,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了多达11种车型特征参数。分类识别中用模糊统计的方法对大量的样本车型特征参数处理后,构造了隶属函数,最后采用了D-S证据理论对车型进行分类。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3.
介绍通化西昌斜拉桥单索面牵索挂篮设计原理、构造特点、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64.
依据高路堤填土施工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运用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构造了预测路基沉降的等时距遗传神经网络模型, 并且对该网络进行了训练以及仿真,对预测结果运用3次样条插值可得到预测时间段内的任一时刻沉降结果,通过和实测沉降结果对比可知遗传神经网络比人工神经网络节省大量的调试时间和计算时间,而且其预测精度优于BP算法和指数拟合方法,显示其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自平衡法测试桩基承载力在南京新三汊河大桥中的应用,探讨了这种方法用于水中桥梁工程桩基础的优势。  相似文献   
66.
虎门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虎门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流程,系统介绍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监测与控制技术。提出的结构参数现场试验测定方法,主缆和加劲梁线型、索塔塔顶变位等监测技术,结构参数系统识别和施工控制分析方法,以及研制的3套悬索桥上部构造施工结构分析程序,均已在实桥上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7.
采用隧道尾而增大螺肇桨直径是提高排水型快艇快速性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1艘隧道尾排水型快艇的模型阻力,自航试验结果,并分析了过渡阶段快艇的自航要素特点,可供此类艇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8.
对现行规范关于级配碎石成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对不同粗集料含量的级配碎石材料进行最大干密度和CBR强度试验,提出了级配碎石按粗集料含量分为细料业、悬浮密实类、骨架密实类、骨架空隙类四类,并提出不同类型级配碎石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69.
戴雅丽 《武汉造船》2009,(3):113-115
针对模糊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积分系数、模糊规则之间互相耦合,人工整定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优化的船舶航向模糊PID自动控制算法。仿真对比试验表明,经遗传优化后的船舶航向模糊PID控制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系统无超调,上升快,工作稳定,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采用比尺模型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射流风机和通风组织对地下交通转换平台内气流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当联络通道内风机射流朝向敞开段时,为使风机升压系数Kj最大,630 mm、900 mm、1 120 mm射流风机的布设位置应距离敞开段分别大于40、50、65 m; 2)大口径射流风机具有更大的Kj,但占用的断面空间更大,且射流诱导段更长,应根据联络通道长度和高度合理选择射流风机口径; 3)地下交通转换平台的通风组织不宜采用同侧开启方式,采用对角抽吸方式时,联络通道内的污染物混入比最低、通风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