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8篇
  免费   203篇
公路运输   1386篇
综合类   1144篇
水路运输   1225篇
铁路运输   745篇
综合运输   1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omputer-aided hip surgery planning and implant design applications require accurate segmentation of femoral head and proximal acetabulum. An accurate outer surface extraction of femoral head using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deformed shapes and extremely narrow inter-bone reg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automatic and fast approach for segmentation of femoral head and proximal acetabulum which leads to accurate and compact representation of femoral head using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At first, valley-emphasized images are constructed from original images so that valleys stand out in high relief. Otsu’s multiple threshold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seperate the images into bone and non-bone classes. Region growing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morphological operations are performed to fill holes in the bone. In the reclassification process, the bone regions are further segmented,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bone regions are further refined based on Bayes decision rule. Finally,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reconstruct a 3D model and extract the outer surface of femoral head and proximal acetabulu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an accurate segmentation technique for femoral head and proximal acetabulum and it can be applied as a tool in med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2.
关于水流作用下护底块石的稳定质量计算,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总结提出多种计算理论,各国规范也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因研究条件和背景有所不同,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往往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给设计人员带来较多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梳理国内外常用规范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以及适用条件。结果表明,水深是影响护底块石质量的敏感因素,计算方法选取时应重点考虑该因素;美国规范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在强紊动的水流条件下,建议对照国际通用手册中的Pilarczyk法和Escarameia & May法综合评估确定块石质量。  相似文献   
103.
水泥土掺石膏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掺加石膏以及不加添加剂的水泥土,利用现场的淤泥质土作为养护环境,进行3种不同水泥的室内7、28和90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龄期是影响水泥土试块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添加剂石膏在水泥掺量一定情况下,主要起到早强和减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基于灰色残差GM(1,1)模型的道路交通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交通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中交通量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复杂性,结构关系的模糊性,动态变化的随机性,指标数据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由于技术方法、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造成各种数据误差、短缺甚至虚假现象,系统的作用机制不明确,系统的状态、结构、边界关系难以精确描述,属于典型的灰色系统。在作量化、模型化、实体化研究时,能作为反映系统主要动态特征的数据是很少的。由于环境对系统的干扰,系统信息中原始数据序列往往呈现离乱情况,离乱数列即为灰色数列或称灰色过程,灰色理论利用那些较少的或不确切的表示系统行为特征的原始数据序列作生成变换后建立微分方程,对灰色过程建立的模型称为灰色模型(Greymodel),简称GM模型。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GM(1,1)模型和灰色残差GM(1,1)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然后将其应用于交通量预测的实际例子中。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TGF-β1、ColⅢ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TGF-β1、ColⅢ水平的差异。结果氧化苦参碱组TGF-β1、ColⅢ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下调TGF-β1、ColⅢ水平,减少ECM沉积,从而达到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注塑件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外观缺陷,通过列举汽车注塑件成型过程中典型的质量缺陷,结合实际,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原材料、注塑工艺等方面,剖析了产生外观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外观缺陷,提高注塑件的质量,从而达到满足整车质量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刘鼎  王金  刘勇  吴梵 《船舶工程》2015,37(6):27-29
环肋圆柱壳通常在周向布置肋骨来提高其稳定性,在深水压力作用下,肋骨发生侧向失稳的可能性加大,进而影响环肋圆柱壳的整体稳定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环肋圆柱壳进行在静水压力和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特征屈曲分析,研究肋骨侧向失稳的屈曲特征,得到肋骨侧向失稳的判别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甩挂运输以其高效低碳的特点正得到迅速发展。针对当前国内甩挂场站研究中功能布局、建设规模等方面的量化研究相对不足,利用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建立沿海港口甩挂运输场站交通仿真模型,研究甩挂车辆在场站内运行状况,评价场站内部功能布局方案,并以某港口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有限元软件OrcaFlex,充分考虑不规则波浪、海流、管土相互作用以及船舶管线耦合运动,建立海底埋设管线平管起吊模型。参考DNV-RP-F110计算埋深管道受到的土壤阻力,依据DNV-RP-C205确定相关水动力系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管线在平管起吊过程中管道的运动响应以及吊绳张力的时间历程变化,为实际海底管线平管起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床形态及水流条件特殊,治理难度相当大。当遇到较大的洪水时,堤防工程、公路等临河设施常发生水毁,而关于此类河流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床宽浅、滩槽不分、比降和流速大、枯水期水流分散易形成股流冲刷的特点,布置了不同床沙组成、冲刷角度、河床比降及流量的概化模型试验。通过对81组室内试验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得知冲刷深度(Hp)与单宽流量(q)、河道比降(J)、冲刷角度(θ)成正比,与河床质颗粒组成(D)成反比。采用量纲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了冲刷深度的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