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30篇
综合类   5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封闭式收费道路入口发卡M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封闭式收费道路的特点,着重分析入口发卡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和管理需求。运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方法提出入口发卡MIS的硬件分布模式、功能需求和开发及运行平台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减少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尾气排放为目标,针对目前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中普遍采用单一目标进行求解的问题,以非饱和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信号交叉口多目标动态决策模型(MODD模型),对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序3个信号配时参数同时进行优化,提出交叉口多目标评价满意度函数,制定交叉口信号控制决策准则并应用混合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决策变量.算例的求解结果显示,混合遗传算法能够均匀地逼近Pareto最优前端,多目标优化方法更能减少车辆在交叉口上的停车延误和停车次数,对单交叉口信号配时有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手机社交娱乐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参数的影响,基于模拟驾驶器和SmartEye 眼动仪设计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5种操作下视觉特征数据,应用拉依达准则和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归约.针对不同操作下视觉参数,应用箱形图和Kruskal-Wallis显著性检验,验证视觉参数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手机操作类型的不同,驾驶人水平和垂直视角标准差、视线离开道路时间百分比、扫视平均速度和眨眼持续时间呈显著性变化,可作为视觉参数影响的评价指标;观看视频和刷朋友圈操作对驾驶人视觉影响程度明显高于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操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很多城市交叉口运行效率不高,频繁出现拥堵现象,信号控制效率难以匹配实际的交通情况,我国缺乏针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效率评价的统一标准.为了评价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效率的优劣性,为给相关部门选择交叉口信号方案提供参考,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平均行车延误、停车次数作为评价输入指标,绿灯利用率、交通量作为评价输出指标.最后选取实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率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A*算法在基于电子地图的动态路径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态网络中两节点间最短路径问题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个难题.文中提出利用A*算法来求解电子地图中的这一问题,并利用电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来得到网络中两节点间最短距离的下界,运用这些下界来设计有效的A*算法.以广州市电子地图为基础,随机产生了一个满足先进先出原则的动态网络,利用这个网络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试验及性能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ڴ��ģ���������ݵĵ�ͼƥ���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匹配问题是浮动车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浮动车数据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算法难以直接适用于大规模的浮动车数据匹配。本文在分析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与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的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浮动车地图匹配模型族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道路网格拓扑结构,设计了包括道路初次匹配模型、平行方向道路识别模型、节点匹配模型、延时匹配模型在内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体系,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本文提出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模型已经在广州市ITS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高效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目视觉的道路边界检测由于其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车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指出图像边缘检测现有算法的不足,采用领域平均法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根据图像的边缘特征运用Prewitt算子实现边缘增强,以获取精确的边缘信息。使用最大熵算法分割二值化图像进一步减少噪声,从而得到良好的道路特征图像数据。利用道路约束条件,建立视觉系统动态感兴趣区域(DAOI),运用改进的Hough变换最终识别道路边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算法不仅能准确、实时检测出道路板边界,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噪声,为区域交通智能车辆的换道和超车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依据各进口单独放行条件下的双向绿波信号控制方法,对东莞市虎门镇连升路进行了双向绿波信号控制设计,并阐述了虎门镇连升路干道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基本原理及软、硬件结构,最后介绍该系统的运行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作为一种更加灵活的公共交通方式,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改善人们的出行机动性,这一服务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通过介绍GIS-PT、GPS定位系统在智能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的现状分析,分别从技术层面,需求响应式公交对比常规公交的优势所在及在发展中需考虑的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发展基于GIS-PT和GPS的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关联交叉口交通流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城市路网整体通行效率,针对城市交通流实时变化以及高度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关联交叉口交通流预测控制方法。以关联交叉口的总体排队长度最小为性能指标,以神经网络作为交叉口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通过交通流量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实现对神经网络的在线训练。结合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方法,给出了城市关联交叉口信号控制中信号周期、绿信比(或相位时长)以及相位差的确定思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以关联交叉口总体排队长度最小为优化指标的交通流预测控制策略,可提高关联交叉口的总体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