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6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利用神经网络训练数据建立了发动机数学模型.针对目前起步控制策略大多没有自学习功能的现状,基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以油门开度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变量,提出了一种汽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策略.采用起步时间、滑摩功、冲击度、发动机最高转速和同步转速等指标检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基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起步控制策略在各性能指标方面均优于原控制策略,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2.
为提高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换挡品质,建立了DCT换挡过程优化模型;针对单一优化算法易于局部收敛和早熟的缺陷,将元胞自动机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开发了元胞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干式DCT换挡品质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离合器的压紧力能获得较好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商用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背景,阐述了系统标准的发展现状,并从系统功能定义、系统评价、系统的试验方法及仿真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标准的核心内容.简述了系统控制策略、车辆状态估计、执行器设计开发、系统评价体系、底盘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4.
车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开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光强  罗邦杰 《汽车工程》1997,19(2):78-82,71
本文通过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能量分配型式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在市区公共汽车等车辆上使用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并对各种型式的车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以后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开发了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测试仿真台及电控单元,通过试验分析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影响轿车换挡品质的主要因素,即换挡过程中作用在结合元件上的油压突变及换挡电磁阀动作时间长短。指出,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控制也对换挡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町以更好的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26.
电动汽车矢量控制的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汤东胜  吴光强  董华林 《汽车工程》2003,25(1):61-64,95
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矢量控制系统的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以使汽车在起步和加速时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并设计了具体的控制策略。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矢量控制的交流驱动电动汽车在各种附着系数路面均具有良好的起步、加速和稳速性能。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析了福特A4LD、4R44E及4R55E自动变速器结构特点,并依据其基本构造给出了该种型式自动变速器的传动简图.作为4档自动变速器的一种典型,该型式的自动变速器对我国的变速器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利用Simulink/Stateflow建立了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模型,在完成了离线仿真的基础上,应用Simulink/RTW/xPC target一体化开发工具实现了车辆牵引力控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并对自行设计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控制程序的开发.最后对一款后轮驱动汽车进行了几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电子控制单元硬件以及控制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对车辆巡航系统采用模糊控制,并编制了遗传算法优化程序,分别对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方案1)以及隶属度函数形状(方案2)进行优化,并比较了两种方案对模糊控制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优化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方案1)取得更令人满意的巡航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以整车100%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三种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并选取前部结构中对汽车碰撞安全性影响较大的12个部件厚度为变量,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生成80个样本数据并进行计算,应用多学科优化中常用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Quadratic Polynomial Response Surface,QPRS)、Kriging以及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三种近似方法分别对选取部件的总质量、吸收总能量、B柱最大加速度和踏板侵入量建立近似模型。结果表明:RBF近似方法对部件总质量、吸收总能量、B柱最大加速度预测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Kriging近似方法对踏板侵入量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QPRS近似方法适合于部件总质量的近似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