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6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路密度是区域公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公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基础设施而满足交通需求的直观指标。因此,在研究公路建设发展的问题时,无论是现状评析,还是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确定,大多都引用了这一指标,然而,由于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普遍滞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制约,公路密度合理标准判定的困难,导致很多人在对这一现象研究时产生这样一个思维误区,总认为公路建设与发展应使其覆盖面越大越好,甚至简单认为提高公路密度是公路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因此,针对计算公路密度比较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加合理化,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依据,定量把握公路密度与社会经济经济变量间关系等等,都需要作出明确回答,本文即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介绍长江海事巡逻艇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着重对公务船艇采用变档齿轮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23.
桥面病害主要有伸缩缝混凝土破损、伸缩缝松动、翘起,桥面连续处混凝土破损,桥头椅子背混凝土破损、被顶裂,桥面产生纵向裂缝、龟裂、网裂、露骨、积水等。针对这些常见病害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并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4.
外资代工和本土代工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两种组织形式。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得出了我国外向经济成长模式是以外资代工为主的发展模式。随后在拉美及台湾的代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代工生产的困境及出路。  相似文献   
25.
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中国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如所有权委托代理关系层次多,所有权主体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统一,所有权行政化、分散化、模糊化,职能配置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了以交通主管部门作为出资人代表,行使高速公路资产的管理职责,负责高速公路资产的监管任务为体制改革起点的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对船艇尾轴润滑油路两种结构方式的利弊进行分析,并针对高速艇的特点提出设计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长江海事局建造的一艘巡逻艇出现的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并对如何保证产品建造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本文除介绍长江海事局换代船型(监069#)的总体性能,主要机电设备,使用结论,还阐述了本艇在总体设计中应用的新装置和新结构。  相似文献   
29.
为了合理评估山区干线公路交通安全状态,有效辨别安全风险源,并制定山区道路安全发展对策以降低交通事故风险,采用权重计算的CRITIC (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法与秩和比(Rank Sum Ration,RSR)法的组合方法,建立了输入、输出双维度的山区交通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风险隔离模型,对道路风险程度进行划分与评估。基于差距分析(Gap Analysis,GA)与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组合法,提出了山区公路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安康市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从交通运行状态、人员设施管理、道路环境特征、事故发生形态等方面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各条干线公路的风险等级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警告区、控制区、提示区;穿村道路所占比例、减速设施设置数量属于安全风险评价中高差距、高敏感的双高指标,需要重点进行排查,特殊天气与地质条件对于山区交通安全的影响也需引起重视;基于CRSG(CRITIC-RSR-SA-GA)风险隔离模型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适应性,可根据风险等级的区分要求进行适应性划分,更加直观地显示道路风险分级,有利于制定针对性强的山区道路安全提升改善措施,保证山区道路交通运行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实施了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骑行试验。根据试验收集的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数据及骑行者生理、心理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疲劳感知模型,定量描述了骑行者疲劳感知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以及骑行者生理、心理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线性显著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实施新的骑行试验验证了模型对于实际骑行活动中骑行者疲劳感知的预测能力。由模型分析可知: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主要受到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等属性的影响,4种属性的建模变量对于出行者疲劳感知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91,0.353,0.253,0.265。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因素与疲劳感知呈正相关关系,而骑行者个体属性则与疲劳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骑行强度因素对于疲劳感知变化影响最大;模型预测的骑行者疲劳程度值与试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改善现有骑行环境来降低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减小骑行者出行疲劳感知期望值,以此影响自行车出行者骑行选择行为的决策;骑行疲劳感知模型可应用于自行车交通评估与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