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50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采用三维、不可压缩和Lilly LES+FW-H方法,对1:8缩比3车编组EMU6动车组以200,250,300和350 km/h的车速运行时进行气动噪声特性数值模拟,得到列车不同速度级运行时的压力、速度与涡量分布,表面脉动压力、辐射声场等气动与声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偶极子声源强度主要分布在转向架及其周围的车体表面位置;A计权声压频谱在略小于1 000 Hz频率处测点声压级达到峰值;气动噪声分布频带很宽,噪声能量在1 000 Hz左右较为集中,往高频和低频部分则逐渐衰减;头车流线型附近声压级较大,在尾车以后越远离车体,声压级越小。其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动车组的气动声学特性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根据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系统故障自诊断和容错控制的设计原则 ,分析了系统中已发生和潜在的主要故障现象及原因 ,给出了系统的故障模型及故障诊断方法 ,并对一些关键故障进行了容错控制设计 .汽车道路试验证明该设计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且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2种方案建立了某轿车排气谐振器和消声器模型.针对方案1模型在某工况下进行的定常与非定常对比表明,发动机排气流动可近似为准定常过程.对2种方案发动机排气流动进行的准定常及宽频带声场分析表明,排气质量流率一定时加速阶段比减速阶段的传递损失大;与方案1相比,方案2大多数工况下的传递损失和压力损失小,但在急加速初期传递损失要大2.2 dB(A);在快速松开加速踏板时传递损失要大1~1.9 dB(A),而压力损失降低15%~45%.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某船坞衬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多条竖向裂缝的进行了分析研究.浅述了造成裂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以其低油耗、低排放、续航里程长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据此,预测我国重卡行业在混合动力车型上的研发也将迅速发展。混合动力重型卡车作为研发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型,文章通过对其构型方案、计算模型和控制策略的简要论述,提出了一些适合重型卡车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款新型口断面结构的轿车保险杠横梁,并利用LS-DYNA软件针对不同强度、厚度及断面结构的保险杠横梁进行低速碰撞(RCAR)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超高强度钢时,新型口断面结构横梁具有更好的耐撞性能,同时具有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37.
横风下高速列车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大涡模拟(LES)数值计算方法,对均匀定常横风下高速列车的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横风下列车车体所受空气动力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列车周围非定常流动结构及相应非定常流场特性。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即使在均匀定常横风下,列车所受空气动力也存在明显的非定常性。对于所研究车型,这种非定常空气动力的特征频率出现在11 Hz以下,并且主要峰值集中在0~3 Hz区间,这与列车系统本身的固有振动模态频率接近,存在横风引起列车系统共振,进而发生列车倾覆的可能;同时研究表明,横风下列车周围流场非定常特性与列车所受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在频域中存在对应关系,可以通过测量非定常流场确定列车非定常空气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38.
39.
40.
连杆结合面凹凸槽的拉削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杆结合面凹凸槽的加工难度和工艺特点,分析了采用拉削工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拉削工艺设计,阐述了拉削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对拉削加工与铣削加工的效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