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5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颂雪     
杨敏 《汽车运用》2010,(12):51-51
雪是冬天美丽的精灵,是别致而又生动的风景。 每当冬季来临,翩然的落雪和无限的雪野便成为大自然一幅迷人的图画。雪,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像玉蝶静静栖落枝头,像柳絮绵绵覆盖大地,远山、房屋都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洁白无暇。  相似文献   
142.
杨敏 《中国电动车》2014,(12):123-124
会计工作是现代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是企业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企业会计的管理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环节,我们要逐步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使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3.
为研究钢桁梁悬索桥主梁截面气动性能及大跨度悬索桥抗风性能,以某桁梁式大跨度悬索桥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跨度悬索桥桁架式主梁截面气动力参数的简化分析,并对大跨度悬索桥颤振和抖振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化的板桁主梁CFD分析模型,将三维结构等效为二维平面,有效地降低了建模难度和计算工作量;根据颤振分析结果,颤振风速为50. 5m/s小于颤振临界风速为124. 2m/s,颤振性能良好;由成桥状态下脉动风作用下桥梁抖振响应结果,桥梁在风致抖振作用下性能良好,结构具有良好的气动性。  相似文献   
144.
将桩假定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弹簧,使用双曲线函数或幂函数拟合试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用来模拟桩和土的非线性关系。使用相互作用系数的方法分析桩-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给出了计算桩-桩相互作用系数的理论公式,从而简化了相互作用系数的计算过程。与现场水平受荷群桩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简化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水平受荷群桩的非线性变形,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由于将桩假定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弹簧,避免了对桩进行单元划分,从而大大减少了群桩变形的分析时间。该简化方法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水平受荷群桩的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45.
以模块化的思想分析了船舶上层建筑实施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上层建筑模块化的概念、系统思想、分类和组合的方法,最后以一艘7万吨级散货船为例,设计了上层建筑的几个模块,由此证明了上层建筑实施模块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6.
上海市公路及城市道路桥梁中,简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是中小跨径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针对此类桥梁常见的典型病害,该文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桥梁病害的防治策略,对此类桥梁的设计、施工、养护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7.
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和连接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敏  金朝阳  陈铮 《造船技术》2000,(5):22-24,30
本文阐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焊接技术研究现状,讨论了熔化焊连接、固相连接和钎焊在铝基复合材料连续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通过沥青发泡试验,对比分析了沥青发泡温度、发泡用水量、沥青粘度等对SK70号、SK90和中海70号三种基质沥青的发泡特性的影响,并明确三种基质沥青的最佳发泡条件.  相似文献   
149.
为定量评估出行个体从高铁枢纽到达城市各区域的难易水平,从而合理进行公共交通资源的配置优化,选取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共31个高铁枢纽,基于互联网地图开放数据系统分析高铁枢纽衔接城市交通网络的动静态可达性,包括高铁枢纽与城市区域的公共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特征和换乘可达性静态特征,以及小汽车和公共交通时空可达性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多数枢纽都能通过3次及以下公共交通换乘到达70%以上的城市区域,各等级城市枢纽公共交通换乘衔接空间特征呈现出以轨道交通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线网为骨干的带状向外扩散形态;高铁枢纽与城市交通网络小汽车时空可达性为外疏内密的分布格局,而公共交通时空可达性表现出明显的条形放射状;高铁枢纽与城市各区域的小汽车衔接动态时空可达性较公共交通更好,但随着出行时长的增加,两者可达性差异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