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预应力工字梁具有跨径大、重量轻、经济合理、施工简单等优点,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中,根据工字梁自身结构特点,抓好质量关键控制点,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结合312国道兰州过境段石门沟大桥的施工实践,对预应力混凝土工字梁施工工艺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归纳总结,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2.
田伟  周杰  曾梦澜 《公路工程》2020,(2):178-184,206
为探讨生物沥青调和沥青结合料与混合料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制备了掺量为0%、5%、10%、15%、20%的生物沥青调和沥青结合料和相应的AC-20C型沥青混合料,并进行了沥青结合料的常规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试验、低温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主要结论为:结合料与混合料高温性能指标之间基本上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但结合料的60℃黏度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指标之间不具有线性关系,而呈抛物线关系;结合料与混合料低温性能指标之间亦呈线性相关,但以延度作为生物沥青调和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与低温性能指标相比,结合料的针入度与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更优,对于力学性能指标来说,针入度与抗压回弹模量之间线性相关性很好,而与劈裂强度之间则呈二次相关。  相似文献   
33.
就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升级,提出了升级为IVMS-2000数字化电子监控传输系统的方案,阐述了其实施过程和优势。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论述了桥头跳车的成因及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在干线公路上的实施过程,阐述了CPMS系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说明该系统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李亮  邓涛  田伟  刘兰 《公路》2006,(2):164-167
公路雪崩是多雪地域积雪较厚的山坡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其突发性,常常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雪崩,对减少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是雪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提出“积雪单元”概念的基础上,将公路雪崩危险度评价分为区域雪崩危险度评价和点位雪崩危险度评价。从发生学角度论证了公路雪崩发生危险度评价的参评因素和指标体系。详细论证了两类评价各自的特征、操作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田伟 《北方交通》2007,(3):32-33
由于普通公路路堤高度不大,稳定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但对沉降要求很高,如何降低地基总沉降量或者加速地基排水固结,保证软土路基的稳定,是软土地基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8.
针对冶金企业铁路运输安全形势严峻现状,为加强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采用行为安全分析方法,对关键不安全行为进行了重点跟踪,定义了8种关键不安全行为,建立BBS队伍,进行ABC分析,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改善了安全生产形势。  相似文献   
39.
随着计算机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管道内检测器定位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和普及。对里程轮定位法、射线定位法、静磁场定位法、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定位法、压力波法以及低频电磁波定位法等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内检测器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进行内检测器定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结合找龙坝河特大桥恩施岸拱座垂直向下70 m大落差混凝土投料的施工,详细地介绍了解决混凝土大落差垂直向下投料技术难题的成功经验,主要通过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合理的混凝土管道布置的研究,确保了泵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不堵管不离析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的垂直向下投料的技术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