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1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位升降和流水淘蚀对临河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坡河流水位、坡体裂隙水压和流水对边坡坡趾的淘蚀作用是引起临河路基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多影响因素条件下临河路基边坡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的无量纲表达式,重点分析了临河水位条件、坡体内裂隙水压力和流水淘蚀作用对临河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水位突降、坡顶张拉裂缝积水、裂隙渗流效应、滑面出流缝被堵塞、流水淘蚀作用不利于临河路基边坡抗滑稳定性;而边坡抗滑稳定性系数则随着临坡河流水位上升先减小后增大,高水位对提高边坡抗滑稳定性有积极作用,河流水位下降对边坡抗滑稳定性的影响则恰恰相反。以上因素也是导致山区临河路基在雨季发生失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和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前导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和匀减速等不同行驶状态,相应地建立了单车道跟驰状态下跟随车与前导车不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并充分考虑了车辆制动过程中减速度渐变的过程,避免了以往模型中采用制动减速度突变的问题。最后,通过M atlab仿真系统对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仿真,仿真数据从理论上验证了改进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模型计算的安全距离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可为今后研究跟驰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3.
铁路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铁路加筋土挡墙结构计算的基本理论 ,介绍基于人机对话的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并结合具体算例对系统的工程应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探讨细粒含量对级配碎石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细粒含量分别为0%,5%,10%和20%的高压密级配碎石在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不同细粒含量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和孔压特性,分析不同细粒含量级配碎石结构特征对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细粒含量增加,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内摩擦角和峰值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细粒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大;细粒含量不同级配碎石的强度特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细粒含量10%附近试样的土体结构为骨架密实型,最大干密度达2.37 g/cm3,强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细粒含量试样;含水率提高时,级配碎石强度变化取决于水的软化削弱和负孔压增强的综合作用.研究成果为高速铁路基床表层填料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成都粘土石灰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成都粘土的基本性质(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物理、力学、胀缩性质)进行了全面讨论。通过成都粘土石灰土的室内试验,系统分析了成都粘土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进行处理后的工程性质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研究资料,确定了成都东站扩建工程石灰土基床的最佳(经济)含灰率。  相似文献   
116.
舟山新城大桥方案设计中,笔者大胆创意,提出了适合群岛海区的海燕造型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方案.着重介绍了大桥的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17.
朱均  罗强 《铁道机车车辆》2002,(Z1):210-212
介绍了干线客、货两用的CKF7F型米轨电传动内燃机车设计过程中重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总体布置、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并简要介绍了机车的试验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土质路堑高边坡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级边坡的水平变形S(坡体位移)与水平虚拟力P(人为控制坡体变形而产生的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在多级边坡的施工卸载过程中,下级开挖面对上级坡面的影响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路堑边坡开挖卸载将产生显著的坡面变形;每级坡面的最终位移都是由自身卸载时释放的位移(约占70%)和下级坡面卸载对它的影响位移(约占30%)两部分构成。其成果对土质路堑高边坡的设计施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为探讨机制砂级配特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归纳了不同级配类型的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机制砂各个筛档累计筛余量要合理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优良级配机制砂中,各档粒级(1.18~4.75,0.3~1.18,和0.075~0.3 mm)组分含量适当,其级配曲线特征呈拉伸正S形,级配不良机制砂中,各档粒级组分含量出现偏大或偏小,其级配曲线则呈抛物线或拉伸反S形;细度模数和空隙率并不能作为机制砂级配优劣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0.
罗强  刘深 《路基工程》1998,(5):33-37
本文介绍了成都东站扩建工程的概况,成都粘土对工程结构物(路基)的危害,分析了石灰与土的反应机理,对成都东站扩建工程石灰土基床进行了系统的现场试验,分析的不同灰率的石灰土基床的强度等方面的性质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资料表明,含灰率的10%的成都炽土石灰土基床优于含灰率为16%的成都粘土石灰土基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