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铁路运输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数字化通信式机车信号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原有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增添极频式的接收功能,提高了机车信号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S和GIS的列车定位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单独使用GPS的缺点,设计研究了一种基于GPS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方式的列车定位系统,阐述了系统结构中二者的集成方式,介绍了其关键环节线路GIS地理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并讨论了GPS数据与电子地图匹配算法及GPS信息丢失时的数据融合的位置推算法。  相似文献   
13.
赵胜凯  邱宽民  赵明 《铁道学报》2001,23(2):109-111
目前随着频谱分析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人们发现当调制系数较小时的频移键控(FSK)信号(如UM71轨道电路信号)与调幅(AM)信号的频谱图非常相似,很难区分,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两种信号的频谱特点、指出它们的在频域内的本质区别,提出一种能从根本上消除AM信号对FSK信号干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HHT、DBWT的无绝缘轨道电路补偿电容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基于传输线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分路状态仿真模型,分析补偿电容断线故障对轨道短路电流的影响规律,利用机车信号感应电压包络与轨道电路短路电流的关系,提出基于机车信号记录信息的补偿电容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B样条离散二进小波变换对机车信号所记录的感应电压幅度包络信号进行降噪,再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的改进,计算各IMF分量经逐级累加后的相位信息,最后利用相位卷绕,根据相位信息中突变点的分布变化和补偿电容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对补偿电容的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适应性较强,受轨道电路长度和道砟电阻等轨道参数影响很小,能够准确检测出轨道电路单一补偿电容的故障位置,并且由于该方法的分析数据直接来自于机车信号自身的记录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和单独安排运行交路,因此能够降低检测成本和满足对检测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机车信号设备译码的抗干扰能力直接影响设备显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关系到铁路的行车安全.本文将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铁路车载信号的解调译码过程中,利用该技术非线性处理能力强和性能稳定等特点,提出基于竞争神经网络的铁路UM71信号特征频谱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不同调制低频下的UM71信号频谱的谱线结构规律建立起相应的神经网络结构模型,通过计算实际输入信号的频谱与神经网络各向量间的曼哈顿距离而产生竞争,再根据竞争结果与UM71信号的映射关系实现译码功能.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学习算法简单、迭代步数少和运行速度快等优点,在提高UM71信号译码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能够满足铁路现场实际运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DET与FFT在实际应用时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它的快速算法(FFT)的计算,对DET和FFT在应用时的特点作了深入的比较,提出在某些实际应用场合DFT比它的快速算法FFT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机车信号的虚拟闭塞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机车信号的虚拟闭塞系统,旨在实现既有半自动闭塞区段内的列车追踪运行,或应用于低密度且速度不高的新建线路,达到提高运输能力的目的。该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无线传输机车信号、列车位置、速度等列控信息,构成信息传输闭环确认,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采用虚拟闭塞方式,无线机车信号与CTC调度集中系统结合,利于系统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车站可实现无人值守;无需进行车站电码化,不存在因轨道电路受干扰影响信息传输问题;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地面信号设备和车载列控设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文阐述系统的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中的无线机车信号、列车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无线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对系统的先进性、可行性及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