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卧姿人体承受全身振动降低舒适界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荫三  高利 《汽车工程》1991,13(4):208-213
在进行卧姿人体承受全身振动的试验研究中,69名中国志愿受试者在电液振动台上承受了卧姿振动,从而得到了卧姿人体承受全身振动舒适性振动感觉等值线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2.
车载毫米波雷达是智能驾驶环境感知系统中重要的传感器,为实现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跟踪的稳定性、实时性和精确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的雷达目标跟踪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对传统JPDA算法的改进方式,该方式考虑了车载毫米波雷达运行的实际工况,通过改进点迹的选取方式以及利用生命周期理论简化关联事件的生成两个步骤,对传统JPDA算法进行了简化,解决了传统JPDA算法在密集目标环境下的组合爆炸问题,以及毫米波雷达虚警和漏检带来的数据不连贯、不稳定问题,实现了跟踪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同时本文采用常加速度模型结合Kalman滤波对雷达目标运动状态进行了估计,解决了前后帧雷达目标运动状态不连续以及雷达信息中的噪声问题,实现了跟踪的精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该毫米波雷达跟踪算法相较于传统JPDA算法,运算速率提升了50. 5%,稳定性提升了78. 46%。  相似文献   
33.
高利  陈斌 《中国公路学报》2001,14(1):119-122
在对国产客车车身周围二维流场空间离散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代数和椭圆型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国产客车车身周围三维空间进行单元划分。为提高单元划分质量,提出适合客车车身周围空间单元划分的“指数密度控制方法”。利用抛物化的椭圆型方程,提高了网络单元的划分速度。为了优化节点编号,提出“最少节点数阵面推进法”,同时实现了单元节点信息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34.
35.
针对不确定车辆数的车辆调度问题,建立了使用配送车辆数最少和总行驶距离最短的双目标数学规划模型.在分层序列法思想的框架内,提出一种分两阶段求解的混合算法.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车辆的分配,获得完成任务集所使用的最少车辆数,把粒子群的优化方案转化为禁忌算法的初始解进行路径的优化,以使车队完成给定的配送任务集所花费的成本最少.通过实例求解结果对算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6.
行车紧急度主观判断与车辆行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部试验场利用动态心电分析仪、Frecord数据采集系统及动态GPS,研究驾驶员特征对紧急状况主观评价和车辆行驶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不同驾驶经验、个性、年龄特征的驾驶员对同一紧急状况做出的紧急度主观评价和制动操纵存在差异,其中驾驶经验的影响最明显。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采用减速度相对较小,变化相对平缓;相对于谨慎型驾驶员而言、鲁莽型驾驶员制动减速度变化剧烈;年龄对驾驶员操纵也有一定影响,通常年轻驾驶员会进行快速制动,这与驾驶员的生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驾驶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特殊过程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分析车辆跟驰模型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并在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模型的关联因素,利用开发的FMSS数值模拟系统,对3种车辆跟驰模型的稳定性、真实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特殊过程下的跟车数值模拟和分析。结合五轮仪跟车试验结果,分析了建立跟驰模型需要系统考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所分析的跟驰模型在特殊过程下都是不稳定的跟驰模型,要建立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跟驰模型,应引入主观意愿、驾驶环境等不确定的智能因素,建立包含数学、逻辑映射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38.
强化智能车辆主动避撞能力是提升车辆安全性的关键,紧急工况下主动避撞功能高效、稳定执行是保障智能车辆多目标准确切换的基础。而当前主动避撞方法须进一步提升面对不同方向切入车辆的避撞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量化计算碰撞风险,构建目标切换逻辑,设计分层系统控制架构,提出智能车辆切换控制方法。本方法确保车辆在满足稳定性约束的同时,增强车辆主动躲避不同方向切入车辆碰撞的能力,实现不同行驶目标间的稳定切换。多车试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