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9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19Mn6合金钢疲劳试样进行了系列低周疲劳试验,采用光学金相方法观察了试样表面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规律,基于损伤局部性概念对疲劳部损伤规律提出了细观疲劳局部损伤参数Dw。Dw随施加的疲劳循环而呈指数增加,一直达到临界值1。损伤非线性因子m值较宏观测量方法所得结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2.
超声疲劳扭转试样谐振长度的解析法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超声疲劳扭转试样谐振长度解析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扭转谐振状态下试样表面的角位移和应力、应变分布函数。对变截面试样应力放大系数的分析表明,当量小截面半径与最大截面半径的比为0.5时,有最大的应力放大率。解析计算定义的试样几何形态可用便于加工的圆形近似,引起的频率和应力值误差可忽略。  相似文献   
33.
超声频率加载下50#车轴钢超长寿命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kHz超声疲劳试验方法,研究提速列车50#车轴钢的疲劳性能。超声疲劳试验结果表明,50#车轴钢不存在常规疲劳试验曲线所示的"疲劳极限",其S—N曲线表现出"二次下降型"特征,在超长寿命阶段,S—N曲线继平台之后又出现下降趋势。比较50#车轴钢的超声疲劳性能与常规疲劳性能,疲劳性能受频率影响,超声频率使材料疲劳强度提高。超声疲劳试验结果应用于常规疲劳强度设计时需进行强度修正,给出疲劳强度修正公式及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34.
35.
基于轴向运动小垂度索三维动力模型与波传播概念,求得一般边界条件下索横向振动的精确解。在频域中得到解的表达式,并对解进行了波传播解释。该解释在索振动波动控制中对控制器的设计起到重要作用。数值仿真说明了索的垂度对其响应与波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阻抗参数的取样数值法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阻抗电压、电流的同步取样数据,通过计算机数值处理来准确确定阻抗角,进而求得被测阻抗参数(RLC)的新方法,它具有使用硬件少,计算简便,通用性强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氮对316系列不锈钢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16L和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两种典型应变路径下的多轴百比例如载体周疲劳试验,并对上述两种材料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位错结构进行了观察,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氮对不锈钢的同及多轴比例如载低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深入研究了非比例循环循环附加强化及低周疲劳寿命对合金元素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38.
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双纤维模型研究了δ-Al2O3,短纤维增强Al合金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其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体积分数为20%的3种δ-Al2O3/A1合金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纤维间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基体中的热残余应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对其空间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对于体积分数为20%的短纤维增强δ-Al2O3/Al-5.5Mg和δ-Al2O3/Al-5.5Zn复合材料,用双纤维模型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曲线符合得较好,但δ-Al2O3/Al-12 Si复合材料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两种不锈钢材料分别进行比例和非比例应力循环加载棘轮效应试验, 揭示了两种不锈钢材料的棘轮效应的一些特征, 和导致这些棘轮效应特征的原因,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建立能较为精确地描述结构在多轴应力循环下的累积变形的本构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及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中调亡相关基因p5 3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和CDK4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5 3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8.8% (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 >0 .0 5 ) ,p5 3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5 3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