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3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图像景深和天空亮度值的求取是图像复原方法去雾的核心问题,但目前的去雾算法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来求取这2个值的,对于色彩单调、天空区域较大的内河图像去雾效果不理想。通过对内河航道视频图像的研究,提出将直方图多峰均值法和位平面分解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求得天空亮度值并分割天空区域;采用分区域的景深计算方法求得图像任意一点的景深值。然后基于大气散射模型,完成内河雾天单幅图像的去雾处理。为了客观评价去雾后图像的质量,从图像的可见边数目比、平均梯度比和图像熵值三方面进行了去雾效果的比较。实验证明,该算法对内河航道图像有良好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82.
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作业车间特点,区别于传统调度模型采用决策系数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条件下的多目标车间调度模型,新模型为两维调度模型,不仅处理了生产过程中的应急调度问题,还在调度目标为作业时间最短的基础上,从库存、机器一人资源约束、生产效率三个方面归纳了企业相关成本调度指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新模型,得到一组Pareto最优解,可以在兼顾机器使用率的同时使生产成本最小化.最后采用某机车厂的部分生产数据对改进的模型及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车间作业调度问题是一个 NP完全问题,很难用一般的方法解决.遗传算法(GA)作为全局搜索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寻优操作中,并己成为求解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P)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遗传算法应用的局限性,把领域搜索的思想应用到变异操作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车间调度中基于领域搜索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不仅保证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而且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M(1,1) 模型和Verhulst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针对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呈现S形状态的波动过程,建立了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对福州市1995~200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实例分析,verhlst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9%和33.0%,可见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GM(1,1)模型.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介绍某船跨层大会议室的布置特点、难点及采取相应措施展开内装设计。  相似文献   
86.
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产业上升的朝阳期,城市森林主题公园作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运营模式却远远落后于整体行业的发展。除少数城市森林公园经过探索取得成功外,绝大部分城市森林主题公园在市场中屡遭挫败。该文以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分别对城市森林主题公园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旨在为中国城市森林主题公园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7.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是环氧钢桥面铺装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通过三分点小梁疲劳与跨中加载小梁疲劳2种方案,对比了应变控制与应力控制对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的适用性;用2种常见环氧沥青的对比试验数据,印证了分析,推荐使用应力控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疲劳夹具进行了修正,确保其疲劳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
89.
90.
近年来装配式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将透水混凝土以预制的形式应用于人行道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基于交通荷载、吊装需求和技术经济的考量,为人行道板用预制透水混凝土提出四种试验性配合比,通过空隙率、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确定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特征,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再通过吊装过程力学计算,确定最不利位置下的力学特性;最后提出加筋方案,计算出基于试验级配下的混凝土吊装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