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38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制造厂,虽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厂,如今却成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一匹黑马,她以每年推出4~5个新产品、新车型,不断占领城市公交市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可以看到金陵牌客车的身影。其中金陵牌双层客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金陵双层客车已由单一品种发展为三个系列十一个品种,高中低档品种齐全。金陵牌单层客车后来居上,高起点、多品种进入市场,很快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一致性理论研究了水下智能体群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在具有通信约束的情况下,对每个智能体设计一个分布式控制器.在系统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为连通图的情况下,给出了系统时滞上界的具体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示例验证了当个体间的通信时滞在给定范围内,所有的AUV仍然能全局渐近地收敛至期望速度和期望队形.  相似文献   
14.
相对传统的电磁型磁悬浮(EMS)列车,永磁电磁混合型磁悬浮(PEMS)列车可以降低功耗、减少发热,还可以实现大气隙悬浮,但存在吸死的可能是目前阻碍其向工程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提出一种新型永磁电磁混合磁铁结构.使得系统具备冗余性,并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新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能很好地完成悬浮和吸死防护任务,分析了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高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中加速度信号数字滤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设计中,传感器信号的数字化滤波算法特性是影响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加速度信号一般经过积分处理获得系统的绝对速度反馈,但实测加速度信号中包含了不稳定的重力分量,不能直接积分.结合加速度信号的特点和控制器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数字高通和移动平滑滤波算法.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对实测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移动平滑滤波算法获得了较理想的滤波效果,适合应用于控制器的数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以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为研究背景,在分析既有模块悬浮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磁浮列车单模块悬浮系统的一种新结构.新结构采用4个控制器控制8个电磁铁,增加了系统冗余,并且将传感器信息引入冗余通信网络,使得各控制器都能得到更完整的系统状态信息.然后采用最优控制理论为每个故障模型设计最优控制器以备故障时切换.仿真结果表明,对具有新结构的单模块悬浮系统进行主动容错控制比对传统结构的单模块悬浮系统进行容错控制具有更好的容错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直接在轨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将采集到的轨道振动信息无线传送至悬浮控制器,用于悬浮控制算法的研究思路。理论方面讨论了状态反馈变量的选取和状态反馈系数的确定并进行了仿真;实验方面讨论了面临的技术挑战,给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中总结山区公路水毁的原因,对预防水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单悬浮架多控制器耦合磁悬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交互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实现弹性体与多控制器耦合结构的磁悬浮系统仿真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弹性悬浮架的机械解耦作用。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中建立磁悬浮系统刚性部件的动力特性模型以及悬浮控制器反馈模型,同时使用有限元技术建立弹性悬浮架模型,通过二次开发语言编程实现弹性悬浮架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全过程,用C 语言编程实现仿真程序调用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接口,从而实现整个悬浮系统的仿真。仿真过程证明,弹性悬浮架能够消除或减弱悬浮控制器之间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