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系统概述 1.1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及其近郊范围内为方便居民和公众的出行,使用各种客运工具的旅客运输体系,是国家综合运输网中的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主体,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是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设施,也是城市投资环境和社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同时又是展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市民道德思想风貌的窗口.  相似文献   
32.
巷道堆垛机是自动化仓储系统实现货物自动存取的关键设备,通过对其平均单作业周期的计算可以得出单作业周期的等效货位,从而为自动化仓储系统的建设设计和高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高速公路运营收入预测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闯 《中外公路》2005,25(3):125-127
在分析高速公路运营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运营收入预测的方法体系,提出了适应不同情况的4种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预测方法,旨在完善高速公路财务分析评价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4.
依托铺前大桥实体工程, 基于人工质量模型和桩-土惯性相互作用机理,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 选用叠层剪切式模型箱, 模拟了自由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分析了0.15g ~0.60g (g为重力加速度) 地震动强度下大直径桥梁嵌岩桩基础加速度、相对位移、弯矩等响应特性和损伤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 桩基础加速度峰值从桩底至桩顶呈增大趋势, 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输入地震波为0.55g 时, 桩顶加速度放大系数趋于稳定值1.34;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低于桩底加速度时程响应频率, 上部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和滤波效应明显; 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近似呈线性增大, 在0.15g ~0.60g 地震动强度下, 桩顶相对位移峰值变化范围为1.97~6.73mm; 桩基础弯矩沿桩长呈“3”字形变化, 上部软硬土层分界处和基岩面附近弯矩达到峰值, 并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地震动强度为0.50g 时达190.9kN·m, 超过桩身抗弯承载力; 桩基础基频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呈整体降低趋势, 在0.50g 地震动强度下, 其基频较0.35g 地震动强度下低50.1%, 桩基础产生损伤; 桩顶与承台连接处、上部覆盖软硬土层界面和基岩面附近桩身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裂缝, 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35.
韩印  刘闯 《辽宁汽车》1995,(2):13-16
本文在对现行汽事技术维护制度的改革中,借助于计算机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汽车各级维护周期的方法,实践证明了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沈阳市富民桥主桥为双折线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桥跨径布置为(89+242+89)m.主桥结构体系为4#墩处塔、墩、梁三者固结,5#墩处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简要介绍5#墩上部结构1#、1′#块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7.
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快速迭代的需求,提出一种安全、方便、可靠的整车OTA解决方案。通过建立云服务器端和车辆客户端之间的数据通路,使用差分算法、安全方案、回滚重刷机制、车辆条件判断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整车Ethernet/CAN/LIN混合电子电气架构的所有节点ECU的升级更新,经台架试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面对世界汽车电子化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迎接复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加快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步伐。本文详尽分析国内外汽车电子技术现状,指出汽车电子化面临问题及发展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9.
基于海南铺前大桥,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 分析了断层-桩-岩土相互作用时桥梁桩基的距离效应与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模型试验中, 对于直径为6.3 cm, 长度为60 cm的桩基,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承载力增幅为26.7%,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承载力增幅仅为3.8%,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度降至6.5%, 可以忽略;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桩身30 c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0.05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44.5%,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02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8.3%。在数值仿真中, 在桩基直径为1.5 m, 长度为30 m, 覆盖层厚度为10 m的工况下,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承载力增幅由11.0%减小到6.5%,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承载力增幅减小到4.9%;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7.5 m减小到1.5 m时, 桩身轴力沿桩长方向减小趋势逐渐变缓,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桩身16 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1.90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28.0%,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33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5.0%。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均表明, 在5倍桩径范围内, 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受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大; 超出5倍桩径后, 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承载力、桩侧阻力的影响度与桩侧阻力占比的仿真值均减小较快, 在水平距离为5倍桩径时, 较模型试验值分别降低了2.2%、6.0%、0.174, 结果较理想化, 可用作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0.
在传统ADC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抗条件下战场环境的对抗效能及加入修正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ADC模型,建立某型两栖突击车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利用计算机仿真生成实战环境下动态变量,计算平均效能值,使效能评估的结果更科学和符合实战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