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软件远程升级(Over The Air,以下简称“OTA升级”)技术应用广泛,作为一项可以快速完成汽车软件更新迭代、完善车辆功能性能的新生技术,也给汽车产品管理和生产一致性监管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对OTA技术及应用现状和国内外汽车OTA升级法规执行情况展开调研,分析OTA升级带来的影响,并结合目前我国汽车OTA监管政策的要求,对汽车OTA升级的备案管理及后期监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32.
金沙江、岷江的非恒定流调节过程较为复杂,在宜宾汇合后形成新的非恒定流向下游传播。通过近年实测资料,分析金沙江、岷江非恒定流特征及汇合效果。结果表明:宜宾段非恒定流特征与向家坝电站下泄非恒定流的符合度更高,岷江的非恒定流无典型过程;宜宾段水位变幅和金沙江、岷江水位变幅存在线性关系;涨幅在1.7 m左右,起调水位在1 m左右的泄水波可作为宜宾段非恒定流过程的典型代表,其在下游的传播速度沿程基本保持一致,衰减幅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3.
在我国都市圈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政策指引下,打通不同圈层间的技术壁垒、形成互联互通网络化布局的轨道交通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作为列车控制的上层环节,是实现跨线、跨网列车运行控制和管理的关键部分。依据对目前各层次中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应用现状调研的结果,提出首先在都市圈轨道交通层搭建全局调度系统;再根据整体的功能需求和线网规划,分别实施与国家铁路CTC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ATS系统接口;最后依据全局调度系统的架构定型开发外部接口,从而构建出能够面向多层次、适应网络化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本文旨在助力推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运营发展,解决目前多网融合的瓶颈问题,为面向多层次网络化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135.
为提升产品设计成熟度,解决可制造性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产品可制造性基线及运作机制。通过明确建设范围、制定模板、识别来源、确认维度、提炼内容、工艺确认、设计确认及发布与维护步骤完成了第一版基线建立。在产品开发流程中融入识别、分析、评估及积累相关活动,保证基线在项目中的流程化应用。结合产品开发项目,验证了基线建立与应用效果,提高了可制造性分析的规范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实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升以及制造成本降低,同时提出未来对于基线数字化应用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6.
从车地无线通信、车载控制模型、轨旁设备应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了设计速度在160~200 km/h下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系统的高速适应性问题,提出了速度提升后CBTC系统相对应的改进方案。从理论上分析,传统CBTC系统在完成适配性改进后,能够满足此速度等级下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7.
张璟  李晶 《水运管理》2023,(1):15-18
为全面衡量港口在陆上交通中发挥的作用,考虑港口及其到达腹地城市的交通影响因素,改进重力模型,并分析港口交通可达性。以港口与腹地城市的特点为基础,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港口吸引力和腹地城市影响力指标体系,使用CRITIC法对指标集结;以公路交通网的道路等级分类为基础,对距离因素进行改进。计算东北三省4个主要港口2020年的陆向交通可达性,对比分析港口陆向交通可达性高低、分布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8.
当前,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思政团队“校企协同不够”、思政资源“有机融入不足”、思政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我校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课堂思政教育改革模式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