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07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影响加固方案选择的因素具有模糊性这一特征,提出了在确定桥梁加固方案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方案优选;笔者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模型与步骤,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简单实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根据预应力砼粱再开裂正截面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计算经验公式,推导梁正截面首次开裂后再开裂过程中中性轴位置和受压区边缘砼正应力的计算新方法,其间考虑了预应力砼梁正截面首次开裂以及疲劳荷载重复作用对钢筋和砼应力增长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对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简便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3.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评价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再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4.
斜坡地基路堤工程是一个开放复杂的“模糊系统”,影响其稳定的因素众多。现有设计方法不能全面、实际地反映路堤工程稳定的状态。应用AHP—Fuzzy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影响工程稳定因素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斜坡路堤AHP—Fuzzy的二级综合评价系统。采用专家打分与AHP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实际工程进行评价。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路堤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有较高的可靠度和判别准确度,为路堤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目前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极限平衡法中几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其各自的适用条件、计算精度,通过对3个算例稳定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直线滑动面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偏于不安全,而瑞典条分法偏于安全,简化的毕肖普法计算的结果则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06.
主要研究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运用底部建立法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态响应,运用ABAQUS软件研究这一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将动态响应与静态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按静态方法得到的响应具有较好的精度。进行结构设计时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7.
以城市垃圾焚烧灰为新材料,将其视为一种辅助性胶凝材料与水泥共用,利用水泥固化原理提供一种围护桩体,将此围护桩体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讨论传统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存在的弊端,并对城市垃圾焚烧灰所存在的价值作进一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梁格的基本理论,归纳了适用于梁式桥梁格模型的边界条件,提出了相对于常规的板壳、实体单元分析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从梁格网格划分和截面特性计算等方面阐述了梁格模型简化的要点,最后通过实桥算例分析与荷载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梁格模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9.
在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中建立均质滑坡与有下伏倾斜岩层的滑坡两种模型,依据ANSYS所提供的单元特性对滑坡岩土体进行模拟,并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有限元静力计算不收敛和位移不收敛作为滑坡整体失稳的判据,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在岩土性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不同滑坡模型的塑性区发展规律及各自的安全系数。这项研究可为工程提供防护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区域配送中心选址是否得当对其后期运营成本影响很大,本文将针对配送中心从设计规划到项目寿命期结束所涉及到的诸多成本因素进行分析,从配送中心营运角度对配送线路优化处理,使配送成本最低,这样得出的方案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把初期建设成本分摊到项目寿命期内进行比较,使配送中心选址的可比性更强;弥补了以往最短路径法只考虑节约运输费用,未考虑土地使用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