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56篇
铁路运输   7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前形势表明,碳治理的紧迫性从未像现在这样明确而迫切。城市道路交通领域在按时达成预定碳目标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为理清各种措施、路径或方法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明晰的治理框架,并把握研究与实践的关键路径,以便于更有效的碳中和行动。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归纳与演绎等多种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性解决方案和碳中和措施分系统的基本架构,明确了从系统、分系统、子系统到关键组件的关键线路,对碳中和措施分系统中的两类主要负排放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强调了负排放子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实现零碳排状态中的决定性作用。其结论可为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碳中和措施系统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钢纤维体积含量和锈蚀程度对结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通过自行编写Python脚本文件,对ABAQU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钢纤维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体中的大批量随机乱向均匀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UHPC带缺陷锈蚀模拟方法,进而探索了钢纤维锈蚀的等效方法;最后以UHPC梁四点抗弯试验为例,对UHPC细观力学分析方法、锈蚀的模拟方法和等效手段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体积含量为2% 时,UHPC梁的抗弯曲性能最佳;影响锈蚀效应的关键因素为锈蚀造成纤维截面削弱、锈坑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界面粘结遭到破坏;采用随机材料属性分配的方式,仅局限于模拟UHPC梁的宏观变形,无法准确模拟应力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3.
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评价方法评估精度不足,为准确评估其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探讨了结构应力法、切口应力法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缝疲劳性能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典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足尺模型试验和仿真分析,并结合已有试验数据对上述评估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结构应力法相比,采用切口应力法或传统名义应力法评价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时,评价结果的离散性大;采用结构应力法(离散度为3倍标准差的主S-N曲线时)更准确,适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54.
列车自动驾驶(ATO)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FAO)中ATO的功能需求和RM48安全芯片的安全架构,提出了基于RM48的ATO双机热备结构设计方案.利用马尔科夫模型研究了双机热备ATO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通过仿真工具分析了双机热备ATO和单机ATO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双机热备ATO的可靠度比单机ATO具有明显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55.
基于氢能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是现代有轨电车的研究热点.结合有轨电车的总体性能需求,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与拓扑结构,进行了混合动力系统配置和有轨电车牵引性能计算.结果表明,所配置的混合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分配可以很好地满足列车在0~35 km/h速度时加速度为1.2 m/s2、最高车速70 km/h的动力性能要求.研制的混合动力系统样机在有轨电车模拟运行工况进行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套系统能量的分配管理.   相似文献   
56.
为确保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的高效性、高精度以及安全性,以鄂东大桥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计算,在充分考虑结构非线性效应,并结合现场实际及工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特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理念、监控方法及监控内容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该复杂结构的监控体系.首先,根据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构建了双目标监控体系;其次,根据双目标控制系统关键问题,重点针对初始无应力状态量的确定、关键构件计算分析、制造浇筑及安装控制、施工期安全稳定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其计算分析及安装控制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监控体系,对鄂东桥进行了全过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监控系统,制造阶段误差梁顶最大为16 mm,轴线误差2.7 mm,累计梁长误差10.8 mm;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最小2.5,满足要求;边跨混凝土线形最大误差11 mm,中跨钢箱梁最大误差157 mm;塔偏相对误差为L/12 434,混凝土梁单根拉索索力最大误差为4.50%,钢梁索力最大为6.30%,全桥应力合理,监控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7.
对比分析迎风型格式及中心耗散格式优劣性,采用傅里叶分析方法分析显式格式及紧致格式在波数空间可准确模拟的波数范围。通过编程研究6种紧致格式,其中为保证紧致格式在内点及边界点的一致性,采用高精度边界格式,加入了滤波运算和采用更小的CFL数来控制紧致格式的稳定性。数值试验表明,中心紧致格式有更小的耗散误差及色散误差;通过4阶Pade格式计算模型绕流,验证了边界处理的正确性,也更加认识到紧致格式有非常严格的稳定性限制。  相似文献   
58.
基于汽车车轮转向角电子测试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电子测试仪的开发与制进行了阐述,并对使用该检测设备对测试转向角数据及图形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该车是否有被坏的迹象,为维修和进一步检测提供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59.
采用水深平均有限元法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根据伽辽金加权余量法离散模型方程组,并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较好地模拟了江津仁沱地区河道水流流场。经綦江仁沱河段的实测水面线、水流流速分布验证,其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0.
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采用基于后验概率估计的递进识别算法对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节段自重进行了连续识别,计算结果显示了识别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