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130篇
综合类   135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41.
油气田节流时天然气水合物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节流效应以及其在油气田中的应用,产生水合物的可能性,通过计算节流过程中无水合物生成的最大允许含水量预测水合物的生成;通过实例列出了节流温降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2.
高校引进ISO9000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论述了ISO9000发展由来以及研究现状,探讨了在高校引入ISO9000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针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现状和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43.
辛黎明 《中国修船》2010,23(2):19-20,27
文章就某船空气压缩机出现启动困难,启动电流过大的现象,据此对电磁卸荷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444.
阐述水运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十二五"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向及对水运发展的主要影响,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最后提出了促进水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45.
何杰  辛文杰 《水道港口》2010,31(5):449-453
采用经过水沙验证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大港湾水域的水沙运动特点,计算了港池泥沙回淤量。模拟结果表明,港池泥沙来源主要为大港湾后方浅滩落潮流挟沙;港池口门处的防波堤对减轻港池泥沙回淤的效果并不显著,港池后方修建围堰可使港池回淤量减小2/3;围堰阻挡了浅滩泥沙进入港池的通道。同时大港湾形成的半封闭港池具有流弱、沙少、回淤较轻的特点,经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446.
模糊熵值法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常用的工程评标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为基础的工程评标模型,为工程评标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又较为客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47.
水流作用力垂向变化对块体抛放影响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庞启秀  徐金环  辛海霞 《水道港口》2005,26(1):43-46,61
考虑块体在水体中的相对位置,综合研究了不同水深区域内水流作用力系数的变化关系。在自由水表面和河床壁面附近区域,应分别考虑水表面波动和边界层对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由平均流速计算得出的拖曳力系数与相对位置基本呈递增关系,而上举力系数递减;介于上述区域之间时,近似认为拖曳力系数和上举力系数不随相对位置变化。因此,在受力分析以计算石块或沙袋的抛掷位移时,应考虑水流流动作用力垂向不断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8.
针对船舶火灾探测误报率高的情况,为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传感器火灾信息融合方法。经过仿真试验证明,通过多传感器探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可以大幅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火灾识别率。  相似文献   
449.
通过对城市隧道的历史火灾案例分析研究,总结火灾报警系统的潜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及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手段研究解决问题,包括优化系统人机监控图形界面,增加应急后备功能,对每个雨淋阀组分区与监控摄像机进行二次对位,提高系统容错率及对位准确率。通过试验案例测试效果,当现场火警(光纤光栅、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因环境原因未能探测到火灾信号,但视频事件检测或人工通过大屏视频判断火灾情况下,可以后备准确开启现场雨淋阀组,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辅助启动相关预案。  相似文献   
450.
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