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1篇
  免费   114篇
公路运输   1059篇
综合类   1054篇
水路运输   1027篇
铁路运输   705篇
综合运输   1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稳定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轨排稳定的控制是最终实现轨道高平顺性的保证,在吸收德国先进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现场施工实践,对轨排的约束方法和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2.
分析目前铁路工务系统辙叉更换和道岔、轨排、可动心轨在站场短程运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液压千斤顶原理,集辙叉更换和道岔、轨排、可动心轨短程运送功能于一体的专用机具设计方案,并对该机具主要受力件进行了强度校验,总结该机具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63.
简要介绍了MARK—M移动式整车轮对载荷系统的组成和测量原理,以及在广州地铁二号线车辆维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包头西安铁路史家河特大桥桥墩的设计,对双柱门式墩结构的计算、参数优化等进行了介绍。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桥梁的自振特性。采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评价了桥梁的动力性能和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为同类桥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上海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包含了GSM、CDMA、WLAN与所有3G系统,在站厅、站台和隧道区间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的POI、天线和漏缆,因此必须控制系统间的干扰。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等三种。分别对多系统共站、共缆产生干扰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对关键器件干扰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6.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政府投资和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这种单一模式不能满足资金需求。探索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国内外民营资本能够有效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介绍了公私合作(PPP)融资模式的特点和运作程序。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实施PPP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以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方法为基础,以集通线为例,对铁路沿线的各判别因子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建立适合对既有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集通沿线区域进行评判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价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的运营要求、线路特点和信号系统ATC系统工程设计,分析了ATC系统和系统故障条件下后备控制模式以及控制中心、车站和列车车载等不同控制等级的控制状态分类、工作环境、控制方式。介绍了列车在正线、车辆段的工作要求和多种驾驶模式。  相似文献   
69.
地铁应急公交接驳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地铁为例,通过分析总结以往案例、经验,对地铁应急公交接驳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应急公交接驳的背景、应急公交接驳的分析以及应急公交接驳的优化等。  相似文献   
70.
选择一种既经济、又面向未来多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是中国移动最迫切的工作。PON由于其无源特性,在满足客户未来带宽需求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接入成本、较高的QoS保障、对光纤、电源等资源占用较少和对后期维护需求较小等优点成为最适合中国移动网络现状的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